苏州著名望族--左台皋廡吴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徽州老吴  文章来源:徽州老吴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14 9:07:25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61】少微→【71】翊→【72】景安→【73】潜→【74】祚→【75】隆→【76】谅→

【77】永言→【78】瓘→【79】豫→【80】源→【81】棣→【82】光大→【83】雷坊→

【84】汉之→【85】眉山→【86】本→【87】曾寿→【88】永福→【89】志衍→

【90】斋護→【91】世臣→【92】敏学

敏学 字彥行号朴林世臣子明成化乙未进士仕宜兴教谕改苏州府学教授由歙县迁居苏州金阊至德庙东皋里

   皋庑吴氏家族自明中叶由徽州歙县迁至苏州,历数代繁衍,成为苏州地区著名的科举世家、文化世家、艺术世家,家族秉持儒贾迭相为用的发展方针,积极培养族中子弟仕进,并在尊祖敬宗收族方面不遗余力,维护族人生存发展,除编修家谱、修葺祖坟、赈恤孤寡贫困外,还于光绪五年建立吴氏崇德义庄,为族人提供制度化保障。吴氏以诗文书画、仕宦关系等为纽带,与苏州其他大族如彭氏、潘氏建立起姻亲、交游网络,确认家族在苏州地方的权力关系,加强吴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晚清民初,皋庑吴氏积极参与地方社会秩序的重建与维护,在近代苏州地方社会的转型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官民中介的角色。家族致力于维护地方社会秩序、完善社会慈善组织、创办新式学堂等方面,推动了苏州社会近代化进程。同时,吴家成员在苏州近代化发展过程中更新观念,适时调整发展方向,体现了家族组织紧随潮流,因时而变的发展策略。 作为传统文化和艺术世家,吴氏在金石书画、收藏鉴定方面成就斐然,迁皋十六世孙吴大澂,既是封疆大吏,又是晚清金石学泰斗,迁皋十六世孙吴翼燕(即吴湖帆)在绘画、鉴定、收藏方面继承家学。晚清苏州屡遭战乱,上海日渐崛起,吴氏族人顺应时代潮流走出苏州、迁徙沪上。

其中著名的有:

【95】良臣(吴庠廩膳生丶举乡贡丶中进士)

【101】士玉(康熙乙酉科江南乡试二十二名殿试二甲第二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土授编修官丶右春坊侍讲侍渎丶顺天府学政丶武英殿总裁丶礼部侍郎丶入南书房丶江西乡试正考官丶户部右侍郎等)

【102】乔龄(乾隆元年殿试三甲第八十二名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改授河南卫辉嘉县知县升湖南沅州府通判改任山西泽州知府)

【103】兰孙 字芳九(监生授广西柳州通判丶龙州通判丶百色同知丶云南临安景东直隶同知丶开化知府丶湖南岳常澧道丶湖南粮儲道)

诒孙 字翼堂(监生授太平府通判丶凤阳府)

【104】贤 (字荘言号少逸兰孙次子,由监生授州同知丶效湖南军营大功任苗州同厉丶都勻丶黎平安顺镇远贵阳五府同知通判)

【108】吴大澂

    吴大澂(1835~1902)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清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清代官员。

1885年(光绪十一年)6月8日,吴大澂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经吴大澂、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协议。于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含补立“土”字牌,添立“啦”、“萨”、“玛”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记号;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等,从而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吴大澂又是著名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善画山水、花卉,

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

清未光绪年间吴大澂丶吴大根兄弟又捐田捐资兴办义庄丶义学丶义塚,光吴大澂丶吴大

根兄弟捐田一千二百六十四亩丶庄屋基地十七间丶白银一万五千两,置办义庄,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成为江南有名的义庄之一。

 

    吴大澂又与袁世凯结为儿女亲家,吴大澂五女吴本娴1880-1939), 为袁世凯长子袁克定夫人,袁克定其子袁家骝、吴健雄夫妇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

吴大澂画相

中俄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