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荷田吴氏大宗祠升格文保单位庆典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gohwu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31 21:01:3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吴平河
 

    本站综合:近日,荷田吴氏宗祠列入醴陵市文物保护单位。

    31日,为庆贺湖南荷田吴氏大宗祠升格文保单位,荷田吴氏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下面庆典图片由吴增魁宗亲提供,特表鸣谢!

 

    据民国《醴陵县志》氏族祠堂表统计,醴陵建有各姓祠堂572所,遍布全境城乡。它与各姓所修众多族谱,同为各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族谱主要记叙氏族的世系源流和人口分支发展,祠堂则为族众祭享祖宗之所,集建筑、雕刻、美术书法、楹联碑记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大多建造得堂皇壮丽,蔚为大观。

    古宗祠入孝出弟

    在醴陵富里镇荷田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吴氏宗祠,初建于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主体建筑中央包括“入孝”和“出弟”,辟有3门。中间大门分两扇各绘一幅彩画门神,顶盔贯甲威风凛凛,两侧青砖门墙,石柱上镌刻着门联:祖业恢宏,几经风雨根基稳;贤裔奋发,一举整修祖德深。

    从大门跨入门厅,感到视野格外空阔,一眼就能望到内堂后墙摆放祖先牌位的“祖庭”。它沿大门中轴线,两侧各有六根高4米以上的方形大石柱,高高撑起跨过两旁天井的整个厅堂,没有任何墙体槅扇作分隔,显得十分轩敞肃穆。

    六对石柱把厅堂分为三进三开间。从门柱到第一对石柱是头进门厅,门厅过去是天井庭院,占第一至第四对石柱的位置。中间甬道宽阔平坦,两侧天井各宽约一个开间,上架长廊与门厅左右相连,所有地面一律青砖铺砌,与祠堂两侧燕尾翘角的青砖垛墙风格统一,横平竖直的石灰抹缝令人赏心悦目,呈现一种特有的古典建筑美。

    过天井到第五对石柱是横厅为第二进,与两旁天井廊道相通,照例是左置钟右架鼓的所在,中央顶部为一八角形斗拱藻井,下悬一匾题曰“延陵衍庆”。第五对石柱到第六对及后墙止为第三进,也即进门就能看到的“祖庭”。

    护穹庐乐承遗风

    每对石柱均大字阴刻楹联一副,为民国初期后人重修所题,或颂述祖先,或劝勉族人,朴实无华,语重心长。如第二对石柱刻的是:创业维艰,虽丝栗勿忘先泽;守成不易,惟耕读可振家声。第六对石柱则刻:嘉庆前贤架殿宇喜建伟业,共和后人护穹庐乐承遗风。

    天井两边廊道墙上,嵌着建祠或重修时的题记和捐款碑刻,其中叙述了吴姓祖先的历史: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号周太王)生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即周文王)。太王欲立季历以传位于昌,于是泰伯和仲雍出逃奔至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让季历。荆蛮义之,归附者千余家,立泰伯为吴太伯,即为吴国祖先和得姓由来。荷田村吴姓,为其后裔分支,清顺治时从福建迁入醴陵,有近400年历史。

    祠堂右侧过去附设吴氏私塾,另有一门出入。门上石额题曰“挂剑遗风”,左右门联上为:治平第一;下为:德让称三。这包含了春秋时期吴国贤公子季札“对逝者也不能背叛失信”的故事。“延陵衍庆”和“挂剑遗风”两块祠堂匾额,足可看出吴姓族人对其重然诺、讲信义的远祖,是何等敬仰和追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