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民 与 八百年历史的吴氏宗祠---惠来五乡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鹏举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19 15:53:1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珠海第一任市委书记 吴健民

 

     吴健民1921425日出生在惠来县惠城南美村。香港著名政论家吴康民是吴健民的三弟。几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向吴康民交待清楚,并由吴康民在海外发布。

 

温家宝夫妇(左) 与 吴康民夫妇(右) 

 

     吴健民1936年在香港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九龙学生生活社”,1937年他受中共组织派遣,回到惠来县立一中,在高中部就读,参加了惠来县青年抗日救亡运动。19388月,吴健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起,吴健民担任中共潮澄饶边县特派员,之后,吴健民与时任潮澄饶边县特派员的周礼平认识了,吴健民担任周礼平的副手。1944年,周礼平担任潮澄饶县委书记,吴健民任副书记。为在敌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吴健民提出地下党也要有自己精干的武装队伍,这一想法立刻被周礼平采纳,在他们的努力下,一支小型精干的队伍建立起来,当时潮澄饶农村广泛存在守卫庄稼的农民“守菁队”也被发展成秘密的抗日小组,人数达到五六十人。吴健民印象非常深刻,周礼平善于化装出击,在他的带领下,游击队员时而化装成日本宪兵便衣队,大摇大摆地闯入日伪乡公所抓走伪乡长,时而化身“土匪”,开展各自各样的对敌斗争。

    长期与周礼平共事,吴健民也学到了不少斗争的技巧,1945年,任韩江纵队第一支队政委。19456月,在他的领导下,抗日武装奇袭东凤战斗大获全胜。东凤位于韩江边,是汕头至潮州护堤公路线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设有一个日伪警察所,驻有2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伪警察,他们为虎作伥拘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还勾结税务所,盘剥百姓。吴健民领导游击队员事先对奇袭路线进行了周密的部署,战斗仅半个小时就顺利拿下目标,缴获一批枪支,送到凤凰山上的游击队员手中。

    1945817,周礼平率游击队在潮揭丰边的居西溜村遭遇国民党顽军600多人的突然袭击,在敌我悬殊的战斗中,周礼平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吴健民任中共潮汕地委委员兼潮安县委书记、潮州市委书记。1979年,他首任中共珠海市委书记,后兼市长、珠海经济特区管委会主任。

    珠海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健民建议:珠海市需要一个大型雕塑做城徽。直到同年101日,吴健民与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正式商讨事宜。当时的城市雕塑主要是纪念碑雕塑、园林雕塑、建筑装饰雕塑三大类,但潘鹤却提出在香炉湾的石上竖立一个人物雕像。吴健民与潘鹤都认同香炉湾之美,而考虑珠海在建市前是渔业县,决定以“渔女”为雕像主题。

    潘鹤发动其他雕塑家开始展开研究、画图和试塑的工作。一个多月后,吴健民已经在美术学院的雕塑室里见到60厘米高的“渔女”草稿,模样更像仙女,建议减少一点仙女色彩,多点表现渔家姑娘平实的一面。吴健民还想到珠海为产珠之地,故即与几位雕塑家探讨“渔女献珠”之概念。一星期后,“渔女”的模型出现,但当时“渔女”双手捧珠放在胸前。其后,吴健民提议雕塑要面向北京,意为向北京献珠。潘鹤与雕塑家们于是再修改,“渔女”托起明珠,造型终于完成。本来,潘鹤还构想将珠海渔女安放在一条雕成鱼背的基石上,惜因各种因素最终没有实现。

     1981年,珠海市主管部门委托广州园林局工艺工程公司承担工程。但由于工程所费不菲,曾出现些风波。约在1982年秋季,珠海渔女雕像终于在珠海市香洲区香炉湾情侣路旁的海中礁石上落成。由于珠海渔女雕像高8.7米,重量10吨,用70件花岗石组成巨型的石雕刻渔女像。美丽的渔女雕像,她的脖子上戴着一项珠,洁白的身上披着鱼网,裤脚轻轻的挽着,双手高高的擎举着一颗晶莹璀璨的珍珠,带着喜的而又含差的神情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大型海边雕像。从此,珠海渔女就成为珠海市的标志。

    于2001826日,中国邮政首次以珠海渔女为专用邮资图案。“美丽珠海”的发行为庆祝珠海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并以珠海渔女雕塑为主图。2001年,“渔女香湾”成为珠海首次评定十大景点之一,后又成为“香山海洋文化地标”之一。

 

 

 

     19791月,吴健民被任命为中共珠海市委书记,成为珠海市首任市委书记,参与筹办经济特区工作。“那个时候道路非常不畅通,从广州到珠海,中间过了几个渡口。”2009年时,吴健民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曾经这样介绍他来珠海的经历。

    到珠海开展工作后,马上就遇到第一个问题———外逃。当时正处于“文革”结束后不久,有点百废待兴之感。而与对面的澳门相比,两地生活差距太大,不少人通过珠海逃去澳门。“当时有个别同志在会上说,这些人都是向往资本主义,属于政治问题。”吴健民则向省里解释说是由于两地生活差距太大,农民生活太苦才会铤而走险越境偷渡,完全是经济问题。“我的意见得到了习仲勋等老领导的支持。后来请示省委恢复边境小额贸易,以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批准。”吴健民接受采访时说。

    1979年主政珠海后,吴健民就曾去过澳门招商,不过当时是非正式的。第一次正式访问澳门是1983年。访问澳门后,吴健民与爱国商人吴福先生和其他一些澳门开明人士,开始筹划石景山酒店的建设。当时在珠海地区,石景山酒店是唯一的高档酒店(也是内地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靠吴福先生从澳门引进资金和经营酒店的经验方法。他带来的那套酒店管理方法很管用,石景山酒店欣欣向荣。

    “后来我在党内开座谈会,我说我们要研究经营石景山酒店的经验。”吴健民说,当时有的同志表示担心,说那是资本主义的,我们共产党、无产阶级不好去借鉴那些经验。吴健民则不以为然,“我们是代表共产党来主持这么一个企业的经营,办得好不好,人家会通过这个企业,来看我们共产党的政策行不行,共产党的干部行不行。我说在一点上我们要维护党的威信。”这样讲了以后,哎呀,那些干部欢呼起来,“我们新来的市委书记,讲的话我们过去都没有听过啊。”

    1983年,吴健民应澳督高斯达的邀请,再次访问澳门,而且还参加了澳府与澳门珠海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关于在澳门新口岸地区合作实现填海造地的议定书》的签字仪式。“其实,在1979年首次非正式访问澳门期间,我就很坦率地给他们提了填海的建议。”吴健民说,澳门是在海边,土地面积很小,但是有大面积的海面。如果你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说填海,扩大土地的范围,建设就有余地了。现在你们要建高楼都没地方。讲完以后,澳督用眼睛瞪着他,好像在说“你这个市委书记,看了澳门之后,一针见血指出制约澳门发展的问题”,然后对吴健民、对代表团非常尊重,回来时一直送到关闸口。

    19841月,小平同志在杨尚昆、王震等同志的陪同下,由深圳乘船抵达唐家军用码头,第一次踏上珠海这片土地。在吴健民同志和我的陪同下,小平同志不顾旅途疲劳,驱车前往市区,开始了在珠海的视察指导工作。

    在珠海任上的五年,吴健民被誉为珠海经济特区的“拓荒牛”。吴健民为珠海特区打下良好的基础,办了许多实事,如恢复边境小额贸易、解除垃圾污染、珠海建设总体规划的审定等,至今仍对珠海影响很大。尤其是当时对于珠海“海边花园城市”的定位,影响至今。

 

 

-------------------------------------

讣告

中共珠海市委第一任书记兼市长、老红军吴健民同志因病于20151012日晨在广州市逝世,享年95岁。

吴健民同志19213月出生于广东惠来,19369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惠来县委组织部长,普宁县委宣传部长,潮澄饶中心县委书记,汕头地委委员、潮安县委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农村工作部处长,广东省水产厅副厅长,中共中央中南局计委农林局副局长,中共中央中南局计委委员、局长,广东省计委党委常委、副主任,广东省社队企业局局长,中共珠海市委书记,珠海市市长,广东省顾委委员等职务,19958月离职休养,享受副省部级政治生活待遇、正省部级医疗待遇。

吴健民同志一生忠于党和人民,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一生为党和人民勤奋工作,任劳任怨,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吴健民同志1953年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农村部主管广东沿海渔区民主改革和渔业合作化,曾制订渔民自愿互助政策和流动渔民管理条例。他率先主张实行海洋“三包到船”生产管理责任制,并出版《南海渔业和渔业合作化》专著。1958年带援越工作组赴河内,帮助越南制订水产建设总体规划,得到胡志明主席的赞赏。1973年任广东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主张切实将“人口规划”纳入国民经济计划,并在全省开展人口理论学习研究。

1979年参与筹办经济特区工作,5年间为珠海特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吴健民同志是珠海县、珠海经济特区的早期建设者,积极大力推动珠海成立省辖市,是珠海经济特区的首任党委书记,也是珠海市的第一位市长。吴健民同志在珠海任职期间,为珠海办了许多实事,至今仍对珠海影响很大。

离休以后,吴健民同志始终保持革命理想信念,他关心国家和珠海的建设发展,热情支持党史党建工作,为老区建设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不向组织提出特殊要求,教育子女保持革命家庭优良传统,胸怀坦荡,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吴健民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51016日上午1030分在广州市银河公墓青松厅举行。联系电话:0756-2228247

特此讣告。

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

20151013

-----------------------------------------------------------

 

    吴健民生前心愿之一是:保护“五乡祠”。“五乡祠”是何重要场所,让老红军吴健民如此念念不忘?

 

据吴氏家谱记载,“五乡祠”初建于宋淳熙丙申年(公元1176年),由福建庠生吴善士创建,历经宋、元、明、清、民国诸朝代,至今已有839年,比惠来置县(1524年)还早348年。1923年至1949年间,以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五乡祠”为据点,惠来县革命先烈与周恩来、彭湃、徐向前、贺龙、聂荣臻、叶挺、郭沫若等在此留下足迹。

 

 

    吴健民的父亲吴华胥(吴梦龙)是惠来县革命先驱,父子二人对惠来城解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923年,受新文化思潮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考取潮州八邑旅省读书公费生吴梦龙(吴华胥)和惠来旅省青年学生方汝楫等就利用寒暑假回乡期间,把各种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带到惠来,并在群众中开展启蒙教育活动,受到广泛的欢迎。于是,在吴梦龙(吴华胥)、方汝楫的多方策划和筹集下,吸收方凤巢、林雪棠、刘仕棠、方裕韬等人,在“五乡祠”组建青年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启蒙教育;还创办“平民学园”和《小铁锤》刊物,培养革命干部。在惠来人民心中点燃革命火种。

后来省党委领导小组派彭湃来到大南山,青年学社即派出主要骨干方汝楫和在“平民学园”培训的先进学员吴应丁,吴乃桐、吴乃良兄弟等奔赴大南山与彭湃战斗在一起,开创潮普惠革命根据地——大南山。

  吴梦龙、方凤巢接受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经彭湃同志同意,于“五乡祠”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地下党组织)。以此为据点,既是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中心,又是核心组织联络城乡活动场所,从这里受训出去的学员吴乃桐、吴乃良等经常同一些革命青年来这里聚会,不断提高革命觉悟,在斗争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由于革命形势需要,吴梦龙、方凤巢一同深入到沿海晒盐,在“五乡”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发动盐工,组织盐工会、赤卫队,点燃涂田、下房八乡革命火焰,使“五乡”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

在红色革命浪潮激励下,“五乡”盐工会主席吴开振、赤卫队长吴克宜带领盐工揭竿而起,多次公开反抗盐知事杨天育高盐税压榨。192510月趁周恩来率领东征军进驻汕头机会,盐工会主席吴开振带领盐工会会员徒步赴汕请愿,控告杨天育欺压盐工的罪行,请求惩治贪官杨天育,得到周恩来的支持,获得胜利。是年春节,“五乡”盐工舞狮队到汕头与周恩来拜年。周恩来和秘书吴学参亲自观看高跷虎狮和盐工们精彩武术表演。“五乡”盐工的勇敢斗志和革命精神给周恩来留下深刻印象。

19256月,徐向前率领红二、四师奔向惠来境内,汇合彭湃领导大南山农民武装、赤卫队,同仇敌忾攻打惠来县城时,“五乡”盐工会会员和赤卫队,手执大刀、土炮、尖串,组成一支几千人浩浩荡荡队伍。在吴梦龙、方风巢带领下,配合红军主力,解放惠来县城。不久,建立苏维埃政权。吴梦龙、方凤巢、方汝楫成为红色政权领导人成员。1923年于“五乡祠”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核心人物浮出水面。在他们的重视下,于“五乡祠”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组建县总工会、县盐业总工会等事宜。徐向前、彭湃多次到会作重要指示。各工会成立后,“五乡祠”被挂牌为“惠来县总工会”、“惠来县盐业总工会”、“惠来县渔业总工会”办公地址。惠来县农民运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革命队伍越来越壮大。

在周恩来的重视和协助下,19261月,中共惠来县委支部于惠来学宫(五乡祠办过平民学园后被称为“学宫”)成立。书记黄符、委员方汝楫、方风巢、吴梦龙,党员主要有方其颐、林雪棠、方裕韬、吴应丁、吴乃良、吴乃桐、王昭海等。不久,先后在惠城、隆江、葵潭建立区党小组,领导革命群众开展各项革命活动。

  19278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大军向南下转移,进入潮汕时,受到国民党反动武装截击,队伍失散。1927103日周恩来、聂荣臻等同志来到流沙教堂,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撤离战区决策,流沙农会立即派人通知惠来农会在途中掩护南昌起义军部分领导同志,如郭亮、柳直荀、许一真、蔡鸿平、吴玉章、郭沫若等撤至惠来。之后,周恩来等人在惠来西南方向六十公里处的陆丰金厢镇的海滩上登船逃往香港。

1927年,白色恐怖之中,吴华胥与方凤巢等集中于“五乡祠”研究策划成立武装团队及组织农民暴动。19283月中共东江特委及中国工农红军二、四师发动的惠来武装暴动,惠来武装暴动的胜利,给广东军阀很大的震动。19283月国民党第八路军总指挥急调重兵分四路向惠来进攻。兵力一万人以上,敌军扬言,五天内要荡平红色苏区。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狼烟四起,风云突变,各种各样的反动势力向革命力量反扑过来。白色恐怖的乌云,笼罩着整个惠来的天空。在敌人的反扑中,惠来革命志士遭受敌人血腥大屠杀。1928929夜,由于南溪富农告密,敌人分兵包围华湖山美村王昭海家,因为彭湃夫妇住在他家里。为了掩护他俩脱险。在激烈战斗中受伤、牺牲的吴应丁、吴乃良被敌人砍下头颅,带往惠城,挂在南城门示众……。吴乃梁牺牲的第二年春天,大哥吴乃栋和年仅27岁的弟弟吴乃桐相继被敌人残忍杀害。五兄弟三个牺牲两个不知所终,留下一门孤寡。

  红色“五乡”革命据点被敌人多次围剿,进行清党、罚花红钱等。许多革命志士被杀害。县总工会主席吴开振、吴溪等五位盐工,被押送到惠城,处以极刑。在押赴惠城缶窑溪畔枪毙时,气宇轩昂,壮怀激烈,一路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革命志士的英雄主义永远鼓舞着惠来人民。以致“五乡祠”这个红色学宫成为敌人眼中钉,县城内一批反革命右派势力,煽风点火,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五乡祠是共产党藏龙卧虎的黑窝点”:“五乡祠是个红学宫,培训出一批批赤色的暴徒”、“五乡祠是工农暴动策源地。”五乡祠被纵火焚烧。

据《惠来英烈传》记载,

  1935年深秋,刚满25岁的红军女战士吴娥(又名林娥)被国民党用铁丝穿过手掌押往刑场,一路高唱革命歌曲,被敌人打得血流满面,仍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直至英勇就义。短短二十余年间,吴氏一门青年烈士吴开振、吴承达、吴溪、吴德山、吴亚凯、吴增达、吴龙波等数以百计的“五乡祠”后人前赴后继、壮烈牺牲、大义凛然、捐躯报国。

    之后二十年间,“五乡祠”后裔吴承达、吴德山、吴亚凯、吴增达、吴娥(林娥)等数以百计的革命青年惨遭杀害,有的烈士家庭仅剩老幼孤寡,惨若当年杨家将。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惠来“五乡祠”后世吴氏英烈用鲜血染红了惠来城。

    1935年五乡盐民,国外华侨等乡亲慷慨资助,历经一年之久,重建五乡祠。吴梦龙疾书“昆仑堂”三个苍劲有力、气势磅礴大字作为中厅横匾,其蕴涵深意发人深省。从此,“五乡祠”这个红色遗址,重新焕发光彩,像莽莽巍峨昆仑山,崭新地在葵阳古城拔地崛起。

    1937年国难当头时刻,吴健民受党委任,隐秘潜入惠城进行地下活动。他和方若琪、张学武于“五乡祠”创立“银河剧社”、开办“大众学园”。

    “五乡祠”成为地下党活动据点,许涤新、罗天、郑流扬、方东平、吴拉茵、陈绍贡等经常在这里聚会,共商抗日救国大事。面对抗日形势,大家出谋献策,决定通过“银河剧团”演出文艺节目,宣传抗日救国,唤起民众,振奋民族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热情,投身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滚滚洪流;这一举措受到中共惠来县委支持表彰,特指派县委组织部长吴健民领导剧团党组织,培养发展党员20多人成立党支部,在“五乡祠”排练《北地狼烟》、《烽火》、《平江起义》、《赤叶河》等100多个剧目到毗邻东仓露天剧台公演,还深入到山区滨海农村和邻县的陆丰甲子,普宁洪阳;潮阳铜盂、两英、马栅、鹤洋、榕城等地演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影响很大,促进潮普惠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如火如荼蓬勃发展。

  19389月,中共惠来县委党支部还在“五乡祠”创办惠来“大众学园”,作为培养党员干部基地,聘请方若琪、张学武为主任,方志星、陈家祥等为义务教师。以《论持久战》、《民族统一战线》、《论青年问题》等为教材。许涤新、罗天、郑流扬等,经常到“大众学园”讲课,学员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出一批批抗日的骨干力量。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五乡祠”成为了地下党活动的重要据点。1937年,吴健民与方若其、张学武等于此创立“银河剧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为方便剧团活动,50多位惠来革命同志在“五乡祠”住下,他们日以继夜排练,在潮普惠等地区演出了近百部抗日剧目,深刻地揭露了日本军阀的丑陋面目,提高了广大群众参加革命工作的热情,为抗日救亡做出了大力贡献。

    吴健民任银河剧团的党组织负责人,在剧团中发展党员20多人,建立了党支部,并在“五乡祠”开展工作。据《中共惠来县组织史资料》记载,1938年夏,中共惠来组织通过银河剧团创办大众学园,作为培养党员的园地。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组织在这里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85月,郑领青纠集潮阳警兵100多人袭击税站,桥观村地下武装队配合东区武工队在“将军袍”山下与敌人展开战斗,时任东区桥仔头税务站站长吴俊东在战斗中左手受伤残疾。吴国奇、吴顺、吴祥等为解放战争献出宝贵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吴健民长期离开家乡,但他依然心系“五乡祠”。2010年,素来心气平和的八旬老人得知“五乡祠”被多次毁坏愤懑不已。他口述当年在“五乡祠”创办银河剧团的经过,以及父亲吴华胥在“五乡祠”成立惠来青年社开展波澜壮阔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两份材料成为“五乡祠”的力证。然而却阻止不了“五乡祠”覆灭的命运,三年后“五乡祠”被惠来县政府全部拆除,变成了停车场,被三米高墙围入县委大院内。

    吴健民曾表示“五乡祠”不仅是凝聚海内外三十万吴氏子孙的桥梁纽带,更是弘扬与发展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革命遗址不仅没有得到保护反被损毁,如此景象不仅是“五乡祠”的悲哀,更是一个民族和时代的悲哀。

    “五乡祠”被揭阳市人民政府评为解放战争游击队红色据点,留名青史!在文物普查和革命遗址普查中,由于县、市有关党政领导重视,已被广东省文化厅审批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同时也向省申报为革命遗址。

    2010年,“五乡祠”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被广东省文化厅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点”,并选入《惠来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集》。同年,被审定为革命遗址,选入全国革命遗址普查成果丛书(总第20卷)。已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和革命遗址的“五乡祠”,为何三年后被全部拆除?

    解放后,惠来县贫困落后,各部门基本没有办公场所。为支持新政府建设,五乡吴氏子孙把五乡祠无条件“借给”县政府机关办公。“五乡祠”先后成为惠来县公安局、法院、司法局的办公场所。曾在此办公的退休干部表示“五乡祠”多次被政府改建。1974年,“五乡祠”后厅部分被改建;

   六十多年来,当地政府以“归公没收”的名义久假不归。解放初期时任惠来县委书记、原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林史表示:“1952年,土改基本结束,县委并没有讨论过没收五乡祠的问题。”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做出伟大贡献,特别是在南昌起义南撤阶段起到重要作用的红色祠堂,如今被三米高墙筑起,圈入县委大院内。一堵无情的三米高墙,阻断了世人瞻仰先烈的去路,也粉碎了三十万海内外吴氏子孙的心。

    1981年,被大部分拆除改建成楼房。2013年,县政府将其全部拆除,辟为停车场。

 

   原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2010年在惠来县参观时评价:“吴氏宗亲为革命做了贡献,特别是当时救周总理。”修复“五乡祠”,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将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修复“五乡祠”,弘扬光荣的革命历史,不仅是惠来人民的骄傲,也是对革命先烈的肯定,乃大势所趋,不容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