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祝英台近·除夜立春》赏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9/24 8:51:30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译文
 
      剪出了含情的红花,裁出了有意的绿叶,应着花期而来的春风吹得钗股上花叶葱茏。除夕的残日恋恋而坠,吹来了带着春意的东风。仿佛不愿放那岁末的年华了终。有些守岁的人西窗夜话,添烛点灯,彻夜不眠,直到天明,在连绵不断的笑声中,传来了元旦黄益莺的啼鸣。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伊人的纤纤玉手曾剖开黄柑荐酒,那温柔的香气朦胧,至今萦系着我的心灵。我回到那湖边的梦境,那湖水如镜,留连忘返,我又朦胧胧迷失了路径。可怜吴地白霜染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鬓发对着落梅如雨雪飘零。
 
      吴文英(1212~1274)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他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无锡,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词风密丽。在南宋词坛,属于作品数量较多的词人,其《梦窗词》有三百四十余首。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遣词清丽,婉转抒情。
 
赏析一: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是南宋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节日感怀、畅抒旅情之作。上片写除夕之夜“守岁”的欢乐,开头写立春日,姑娘们戴上花,显示出百花将开的消息,接着对于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发出喜悦的一笑。下片写对情人的思念,追忆旧日和情人共聚,抒写旧事如梦的怅恨。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鲜明,笔致婉曲,深情感人。
 
       本篇为词人客居异乡立春感怀之作。时值除夕夜,又是立春,一年将尽,新春已至,而词人客里逢春,未免愁寂,因而写下此词。全词笔致婉曲,沉郁感人。
 
      上片开篇三句,先写迎接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人们用彩纸裁出红花、绿叶,制成春幡,插在头上,以应时令。应花期而来的春风,将人们佩戴在头上的春幡吹得摇曳生姿,煞是好看。一个“上”字用得精妙、婉细,将春风写得温柔多情。“残日东风”两句转写除夕守岁。在岁暮的最后一天,连残日、东风都想挽留住将尽的年华。这两句写岁月匆促,时不待人,切合“除夕立春”之题意。“放”字用得尤其贴切,显示出词人的炼字功夫。片末三句写除夕之夜来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在欢笑声和黄莺的啼声中迎来了新岁的清晨。上片八句所写之乐景,都是客居他乡的词人眼中所见、耳中所闻,而其自身之苦闷孤寂,自在不言中。词人这样写,正是想以景之可喜反衬己之可悲,人之欢乐反衬己之愁苦,从热闹中写出寂寞,从欢乐中写出凄凉,从笑声中写出辛酸。
 
       下片转写由此而生发出的对旧日家居生活的回忆。前三句叙写了往日与家人迎春饮宴,伊人以黄柑荐酒之事。客中回忆及此,当然别是一番滋味。此笔以昔日之温馨反衬出今日之凄清。日有所思而夜有所梦,词人终于在梦中踏上了归程。却不曾想因久未归家,就连在梦中也难觅归路。片末“可怜千点吴霜,寒消不尽”两句化用李贺《还自会稽歌》“无霜点归鬓”一句诗意,写词人两鬓斑白,仍不得归家,将愁情翻进一层;“又相对、落梅如雨”一句写词人斑斑白发与点点白梅相对,更将词人有家归不得的愁情推向极致,令人为之凄绝。
 
赏析二:
 
      这首词为作者在异乡度过除夕立春感怀而作,抒写身世飘零感慨。全词扣紧“除夜立春”,前后对比,写出了词人对往昔欢乐岁月的回忆,以及如今惆怅失落的心情。
 
      上片写除夕之日的民风民俗及夜里“守岁”喜迎新春的欢乐。 “剪红情”三句写迎春民俗,点染出新春喜庆气氛。 “剪”、“裁”二字将除夕前人们喜气洋洋、纷纷动手准备过新年的热闹场面逼真地展现出来。赵彦昭《奉和对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剪彩花应制》诗:“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花信上钗股”,着一“上”字,运笔细腻,可与温飞卿词“玉钗头上风”(《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媲美,似比辛稼轩词“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汉宫春·立春日》)更显风流,反映出人们的喜悦之情。
 
      再写除夕守岁。“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夕阳亦像人一样,对即将逝去的一年恋恋不舍,不肯轻易落山,同时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给人新的希望。这两句已有除旧迎新之意,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放”用字尤其贴切,显示出梦窗炼字的功夫。“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终于,除夕之夜降临,守岁的人们彻夜不眠,剪烛夜话,笑声不绝,在莺啼声中迎来了新春的清晨。“新年莺语”,援用杜甫“莺入新年语”(《伤春》)诗意。
 
      以上的一切,欢欢喜喜,均为客居他乡者的耳闻目睹,其人心境之孤寂愁苦,自在不言中了。周围的热闹与欢乐更加反衬出作者的寂寞和哀伤,而且使这份寂寞的哀伤更让人难以承受。这位客居、有家难归的人,失去了与亲人团圆之乐,真是“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无名氏《青玉案》)啊。
 
      上片渲染了浓厚的节日气氛,不能不唤起下片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回忆。下片追忆往昔,将自己的孤独与上文描写的欢乐景象相对比,表达出对情人的思念和内心的怅恨。“旧尊俎”三句回忆旧日春节宴席上,恋人斟酒共饮时温柔妩媚的样子。 “曾”字点明回忆。 “归梦”二句由现实转入梦境。梦见自己回到当初约会的湖边,却遍寻佳人不着,反而迷失了归路,其失落惆怅之情可想而知。此二句意境的幽深冷峭,词中少见,唯白石名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踏莎行·燕燕轻盈》),可与比照。“可怜”三句概叹自己如今已老,佳人不在,有家难归,一片怅然。两鬓如霜,春寒不尽,落梅如雨。词人勾画出一片寒冷凄凉之景,这也正是词人内心情感的象征,与上文幸福热闹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人作词讲究切题。此词上片红情绿意,添烛不眠,一写“立春”,一写“除夕”;下片寒销不尽,切除夕,落梅如雨,切立春。起笔扣住题面,收笔落到题面。由此可见文心细密处。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对比鲜明。此种况味许多人均有体验,故最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