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一0一 季瑞先生傳記[/center]
先生名善,字季瑞,號濟水,譜名邵慶,余之叔父。十歲隨父哲甫公(余曾祖父)居四川官署,延師課以四書五經。哲甫公殉職,隨母返皖,就讀於蕪湖安徽公學。因與同學戲吸洋煙(即香煙)引起火災,燒毀校舍,爲逃避懲處,單身東渡日本。先後畢業于宏文書院中學、熊本第五高等學校,繼而考入東京帝國大學法律系政治科,獲法學碩士學位。(爲留日學生中第一個獲得學位者)。東京帝國大學學習時加入同盟會,一九一九年辛亥,與龔德柏等留日學生隨黃興回國參加武昌起義,自上海乘輪而上,船至九江,獲悉起義取得勝利,武漢局勢穩定;黃興乃命諸生回日繼續學習,以爲將來建設國家儲備人才。一九一四年東京帝大畢業後,出任安徽留學生經理員(管理留學生經費等事務)。旋回國,先後任安徽省法政專門學校教授、北平中國大學教授。不久再赴日本,任安徽省駐日學務專員。一九二四年回國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擔任大會記錄。會後返皖任安徽私立成德中學校長,並聘方治爲教員兼教務主任。一九二五年方治投靠陳氏兄弟(陳果夫、陳立夫),行前請與葛曉東(均留日舊友)各籌一百銀元作川資。葛如數付給,叔祖父因學校經費拮据,遲遲未答復。僅在其離安慶送行時,付與五十元,方對之深爲不滿。一九三六年被推爲安徽大學籌備委員會,主持建設新校舍。一九二八年國民黨定都南京後,曾內定叔祖父爲司法司政部次長,此時方治已是C.C.系骨幹,得悉後唆使有關方面撤消命令。從此叔祖父絕于仕途,長期蟄伏田園。一九三五年續修家譜(第四屆),族人公推叔祖父總其成,並與族伯父鏡天教授各撰譜序一篇,刊之譜端,一九三六年四屆家譜竣。
一九三八年日寇陷安慶,避難山居,新四軍江北支隊(高敬亭支隊)特務營(獨立營)駐守海螺山一帶。一次於雞留橋伏擊日寇汽車八輛,擊斃日寇多名,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和文件,並俘日寇兩名。戰士押解俘虜入山時,圍觀群衆憤怒斥駡侵略者,叔祖父從中以日語聲聲討日軍罪行。特務營營長李步新得知叔祖父精通日文、日語,乃請至營部(設在劉家宕劉家祠堂)爲審訊日俘作翻譯和翻譯繳獲日軍之文件。事畢贈送老光眼鏡一副以示獎勵。由屬公支下十房居屋,系民國初年,余祖父詠虞公和堂伯祖父佩瘐公共同營造,所建之廳、堂、樓、閣大小百餘間,所謂走馬通廊,其規模爲懷寧農村所僅見。一九三九年黃梅、石鏡戰役中,十房家人全部逃難;日寇侵佔後,在叔父樓閣中搜查到他在日本學習、工作時之大量書籍和文件。乃協迫未逃難之村人傳話雲:“叫大大的(指曾祖父)回來,如不回來就火落火落(指炸毀房子)。”其時叔祖父已避居距家數十裏國軍控制區。曾有人勸其回去以保存莊屋和財物。叔祖父憤然對之曰:“難道要我回去當漢奸嗎?財産算什麽!”不數月,先是財物被掠一空,繼之,百余間樓房全遭拆毀。
一九四零年赴大別山區立煌(即金寨,抗戰安徽軍事政治中心)與教育廳長方治、省政府委員萬昌言(留日學生)相晤,方與之前嫌已釋;激于國仇家恨,要求參加抗日前沿工作,遂由方、萬二人向省主席兼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品仙推薦,擔任集團總司令部軍法處處長,後轉任該總部高級參議。一九四二年起兼任安徽學院日文教授,抗戰勝利後卸去軍職。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任安徽學院法律系主任。一九四九年秋安大自安慶遷蕪湖與安徽學院合併成立新安大。一九五零年春調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習。旋因患肺氣腫退休。一九五一年冬病逝於蕪湖,享年六十四歲。叔祖父一生謹守法度,公正廉明;任駐日學務專員時,皖省留學公費生甚少,經手經費甚鉅,每年剩餘金額不菲,分文不入私囊,清亮之風可見。
叔祖父在恪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