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舞吴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吴甄源新浪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7/19 13:25:41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gohwu
 

品味“吴”字成语(10

楚舞吴歌

楚舞吴歌原指江南的轻歌曼舞,泛指娱乐升平的景象。语出元·萨都刺《江南乐》诗:翡翠冠高罗袖阔,楚舞吴歌劝郎酌。

作者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雁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江南作为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指称的地域范围不断变化,伸缩性较强,本是指长江以南地区,元时则主要指江浙行省。元时的江南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江南文化日益成型。作为少数民族的精英,以萨都剌为代表的元后期西域诗人对杏花春雨江南的眷念,对江南历史文化的痴迷,充分反映出汉文化对异族文化的高度浸润。

一、江南之旅

“西北子弟萨都剌、马祖常、廼贤、余阙、丁鹤年、泰不华、贯云石、雅琥等少数民族作家。他们多出生于中原地区,但祖先都为西域人。他们后又迁居或羁旅江南,一生之中受到塞北、中原、江南三种不同文化的沾溉,其文化特征表现为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

西域诗人的江南之旅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出仕江南。几位诗人大多有任职江南的经历。萨都剌于泰定五年(1328年)出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此后历任江南行御史台掾史;二是随迁江南。在那里受到汉文化的熏陶。三是避难隐居江南。元代隐逸成风,一些西域诗人也纷纷效仿,逃隐于江南山光水色之中。萨都剌晚年因战乱迁徙于浙东、安庆等地,

二、诗画江南
西域诗人长期生活于江南,诗礼传家的江南文化传统孕育了他们文学家的禀赋和气质,身感江南文化的儒雅精致,目睹秀美的江南自然风光,这些西北子弟也像江南才子们一样,挥笔赞美江南的湖光山色,在他们眼中,江南的秀美与西北的壮美相比,别有异趣且更富诗情画意。

萨都剌晚年寓居杭州,每风日晴美,辄肩一杖挂瓢笠,脚踏双不借,遍走两山间。凡深岩邃壑人迹所不到者,无不穷其幽胜。萨都剌夸赞西湖周边山峰之美:诗曰:越国群山快我登,烟霞踏破几层层。三天竺畔全无暑,六月松阴尺五冰。宋元时期的杭州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最为繁荣发达的地方,在西域诗人眼中,杭州的山水美景和城市风光是江南最亮丽的风景,以至他们至得意处,辄席草坐,徘徊终日不能去,兴至则发为诗歌。

南京曾是六朝时期江南文化重镇,元时的南京虽已退居次位,但同样受到西域诗人的高度关注。萨都剌则描述夜过南京所见之景:千里长江浦月明,星河半入石头城。棹歌未断西风起,两岸菰蒲杂雨声。(《江浦夜泊》)他还有记游钟山的诗句:虎踞龙蟠翠作堆,竹与高下路萦回。潮声万壑松风过,云气满楼山雨来。梁武庙前芳草合,荆公墓下野花开。(《游钟山遇雨》)西域诗人的金陵咏怀诗往往气势豪迈、博大沉郁,常有因古都而生发的王者气象。

苏州是明清及近代时期江南文化重镇,元时的苏州还未得到充分发展,西域诗人笔下的苏州却同样美丽富庶。萨都剌赞美苏州附近的越溪之美:越溪春水清见底,石罅银鱼摇短尾。船头紫翠动清波,俯看云山溪水里。(《越溪曲》)

元代的扬州、镇江是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一派热闹繁华,西域诗人对之也不惜笔墨。萨都剌则描绘扬州古渡头的深秋景色:秋风江上芙蓉老,阶下数株黄菊鲜。落叶正飞扬子渡,行人又上广陵船。寒砧万户月如水,老雁一声霜满天。(《过广陵驿》)西域诗人也有描述镇江风光的诗篇。萨都剌《清明日偕曹克明登北固楼》云:东风吹绿扬子江,滟滟江波泻春酒。他还有描述春江景色的诗句:两岸好山青不断,一江微雨鹧鸪春。(《镇江寄王本中台掾》)写出了镇江的山水形胜之美。

萨都剌还描绘大运河岸边小城市的风景。他写船过嘉兴所见之景:江南画船如屋里。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吴姬荡浆入城去,烟雨小寒生绿纱。……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过嘉兴》)写船过金华所见之景:水底霞天鱼尾赤,春波绿占白鸥汀。越船一叶兰豁上,载得金华一半青。(《兰谿舟中》)洋溢着对运河两岸小城市风光的喜爱之情。

三、江南怀古

萨都剌在南京任职时间较长,他遍览南京风景名胜,留下了《秋日登石头城》、《过钟山感兴》、《游钟山遇雨》、《送友之金陵》等9首登临怀古之作,其《秋日登石头城》云:登临未惜马蹄遥,古寺秋高万木凋。废馆尚传陈后主,断碑犹载晋南朝。年深辇路埋花径,雨坏山墙出翠翘。六代兴亡在何许?石头依旧打寒潮。其《游钟山遇雨》云:梁武庙前芳草合,荆公墓下野花开。百年感慨成何事?且尽生前酒一杯。《凤凰台为御史大夫易释董公同赋》云:六朝歌舞豪华歇,商女犹能唱后庭。千载江山围故国,几番风雨入空城。凤凰飞去梧桐老,燕子归来杨柳青。白面书生空吊古,日陪骢马绣衣行。表达了对六朝兴亡衰败的无限感慨。最著名当是《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两首词,前者云: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栌,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后者云:六代繁华,春色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新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怀故国,空陈迹。……到如今,惟有蒋山青,秦淮碧。两词写景抒怀,由眼前残败之景联想、烘托前朝历史衰亡之象,场景阔大,情感沉郁,堪称佳作名篇。

四、江南风情

江南不仅风景秀美、古迹众多,而且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民俗风情浓郁,萨都剌的《游西湖六首》专写杭州城拂晓市河春水满,小船多半载吴姬。的歌妓生活,诗云:十八女儿摇艇子,隔船笑掷买花钱。”“水面夜凉银烛小,越娘低唱月生眉。”“蓦听郎君呼小字,转头含笑背银灯。摹绘江南歌女的美貌和风情,富有情趣。还有直接描写江南的怨女思妇。萨都剌《江南怨》云:江南怨,生男远游生女贱。十三画得蛾眉成,十五新妆识郎面。识郎一面思犹浅,千金买官游不转。侬家水田跨州县,大船小船过淮甸。买官未得不肯归,不惜韶华去如箭。杨花扑檐飞语燕,疏雨梧桐闭深院,人生无如江南怨。

也有运用白描手法直接描摹江南女子的容貌之美。萨都剌也有一首同样精彩的《越溪曲》:谁家越女木兰桡,髻云堕耳溪风高。采莲日暮露华重,手滴溪水成蒲萄。盈盈隔水共谁语,家在越溪溪上住。蛾眉新月破黄昏,双橹如飞剪波去。

江南不仅美女如云,也多风流名士、英雄豪杰。西域诗人怀有对江南英雄豪杰的缅怀与敬重之情,如萨都剌《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云:孙刘事业今何在?百年狠石生莓苔。乐于与江南名士交往,有的甚至拜江南名士为师。杭州吴山天风城隍庙会就得名于萨都剌的天风吹我登骆驼,大山小山石玲珑诗句;

五、礼化江南

萨都剌在江南御史台掾史任上,曾因弹劾权贵、为民请愿,而受到贬谪。  在他们或仕或隐或荣或辱江南的人生境遇中,江南一度是他们心灵的庇护所、精神的大家园,西域诗人的江南情怀无比深厚,正如萨都剌所云:江南乐,春水红桥满城郭。出门不用金马络,门前画船如画阁。绿纱虚窗春雾薄,隔窗蛾眉秋水活,翡翠冠高罗袖阔。楚舞吴歌劝郎酌,紫竹瑶丝相间作。船头柳花如雪落,船尾彩旗风绰绰。秉烛夜游随处泊,人生无如江南乐。(《江南乐》)沉醉在风景如画、人文风流的江南,元后期的西域诗人得到莫大的心灵慰藉,他们已完全把江南认作自己的家乡,他们甘愿融入江南,充分享受汉文化的风情韵致,性情也逐渐呈现江南秀美散逸特征。由此可见,作为汉文化的精华,江南文化对西域诗人有着同化心灵、转化性情之效,江南在促进民族同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