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遵义吴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游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小茶生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22 17:02:37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吴平河
 

 

 

             参加遵义吴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游记

                                       

 

                                          

   6月18日,遵义吴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遵义召开,受邀的全国各地300左右的吴氏宗亲参加成立大会。

                   

遵义会议红色教育之旅

       616,习近平总书记离京来到贵州省遵义市考察,一下飞机就直奔红军山烈士陵园,向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1935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到遵义会议陈列馆序厅,走到20位遵义会议参会人员群雕前。在一张张图片图表和一个个实物模型、模拟场景前,习近平不时驻足停留,了解有关情况,“乌江渡口还是原貌吗?”“遵义原来有没有革命活动?”……看完3分钟的“四渡赤水”多媒体演示片,总书记说:“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游击战的典范。”看到总书记,正在参观的群众纷纷围了上来,总书记同大家热情握手。临别时,总书记对讲解员说:“你讲得很好。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

                                  

617,吴氏在线网吴平河、吴家益同一起参加遵义吴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的部分宗亲,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新扩建的陈列馆。

                        

                   

                                                       

                       

欢迎晚宴与成立大会

                                          

 

                                          

 

                          

华夏吴氏网站长和管理员

                                        

华夏吴氏网站长  右三:吴卫东

华夏吴氏网管理员  右一:吴小能、右二:吴中天、左二:吴平河、左三:吴燕平、左四:吴啟文

                                      

                                      

晚宴后的茶话座谈会

                                      

                                      

参观吴光才宗贤的醉泉酒厂

【酒人酒事】吴光才:文化是新常态下引领行业变革的核心关键

                                      

          国的酒业版图上,赤水河被国人誉为是最为醇香的一条河流,她不仅滋养了两岸滇、黔、川三地的子民,更孕育了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众多中国名酒。

自古灵泉秀水出美酒。古往今来,大凡世界盛产好酒之地,无不与著名的水系有关,“中国国酒之心”的茅台镇就是最好的见证。也许是上苍的有意恩赐,发源于云南镇雄县的赤水河,一路奔腾,将她最美的河段留给了茅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生命的琼桨,给这里的人民浇灌了精神的滋养。这里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微生物种群资源和水质,可谓世界独有,成就了茅台镇中华酒文化的王者至尊之地,成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发源地和核心产区。在这片“酱”色的土地之上,流传千年的酱酒文化不仅是茅台人民引以为荣的文明印记,更是茅台酱香酒在新常态下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明的脉搏。

千百年来,仰赖赤水河流滋养的茅台人民,结合这里得天独厚的酿造生态环境,用他们的灵魂与智慧,创造了茅台厚重的历史文明和悠久的酿酒文化。茅台河谷两岸,以茅台酒厂为引领的众多国家级、省级名酒厂星罗棋布,如众星拱月般荟萃其间。坐落于茅台仁溪沟的贵州醉泉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醉泉酒业集团公司,但见青山环峙,草木丰茂,崭新的办公楼和一幢幢厂房错落有致,雄踞于茅台岩滩村醉泉路的两侧。整个厂区背倚“品”字形大山,两侧宛如盘龙般的群山绵延相对,潺潺的赤水河支流从厂区内蜿蜒而过。登上公司办公楼,驰名中外的茅台酒厂尽收眼底。厂房内,灌装机转动着和谐的韵律,一瓶瓶酱香玉液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下流水线,流向千家万户。公司掌舵人吴光才,望着眼前的喜人景象,感慨万千。这是他历经多年的艰辛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把当初只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地方酒厂,打造成了如今的仁怀市现代化规模酿酒企业,实现了他的酱香之梦。

                             

“一屋一井一乾坤,一窖一酿一年轮,一人一事一世界,一口一杯一人生。”吴光才先生之子、醉泉酒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吴和洋先生,是贵州大学EMBA在读研究生,为人慷慨,待人诚实。他总结提炼出的这十二个“一”,极富哲理性,深刻地诠释了醉泉人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经营哲学。

                           

“品质是根,文化是魂。”吴光才董事长认为:“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就企业的自身特点而言,酒类企业主要有两大类型:市场导向性和文化导向型。市场导向型企业也称经济型企业,文化导向型企业也称生命型企业。一般来说,经济型企业容易衰亡,而生命型企业能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酒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体,既是一种物质饮料,又是一种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承载了人类的精神和心理诉求。中国是世界酒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酒文化内涵深厚,表现形式丰富多彩。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酒类企业文化与一般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差异和特殊性就在于文化资源和文化构成方式的不同。中国酒类企业文化的核心主要是酒文化。”

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遵义人民不忘长征途中在这里牺牲的红军将士,在当年战场遗址找到了77位红军烈士坟墓,1953年,市政府确定在小龙山上修建红军烈士公墓,将烈士遗骸陆续集中迁至山上,同时把早已远近闻名的“红军坟”,从桑木桠也移到小龙山。从此,遵义人民习惯把小龙山称为“红军山”。经过40年来的维修整理,现已建成颇具规模的红军烈士陵园。

     走进陵园大门,沿石阶而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的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是1984112邓小平同志题写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整个碑高30米,下宽6米见方,预宽2米见方。碑的顶端,是5米高的镰刀锤子标志,该标志表层是氮化钛合金片呈鱼鳞状结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碑的外围是一个直径20米,高2.7米,离地面2米的大圆环;贺环外壁上镶嵌着28颗闪光的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取得了全国政权。这一胜利是千千万万烈士鲜血换来的,他们虽死犹荣,他们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圆环内壁是4组汉白玉石浮雕,内容是“强渡乌江”、“遵义人民迎红军”、“娄山关大捷”、“四渡赤水”。大圆环还由45米高的红军头像托着,头像用紫色花岗岩石雕凿而成,东南侧为老红军形象,西南侧是一个青年红军形象,东北侧是赤卫队员形象,西北侧是女红军形象,寓意着红军威震四方。

烈士墓

     “红军烈士纪念碑”是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50周年建造的,由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设计。

                                           

     纪碑的北面小山坡上,是“邓萍烈士之墓”。邓萍的遗骸,是1957年夏,在中央军委和时任国防部长,长征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亲自关怀下,经党政军民和各界人士的调查研究,在老城干田坝找到的。1958年开始动工修建邓萍墓,次年初建成。墓地在陵园平台正中位置,由正墓室、左右侧室及石雕花圈组成。墓身均用红砂石料扣左,通宽3255米,正墓室高于侧室,呈“凸”字形,墓顶正中竖一红色五角星。1959年清明时节举行了迁葬仪式,将盛有邓萍遗骨的棺木放在正墓室中。1984年,为修建“红军烈士纪念碑”,邓萍墓移至碑的北面。

                                                     

     197910月,当年和邓萍一起在前沿阵地察看玫路线的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为邓萍撰写了墓志铭:

     邓萍同志四川富顺人,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官学校早期毕业生。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与黄公略同志一起党派到国民党第三十五军第一师第一团作兵运工作,该军第一团在彭德怀同志领导下于一九二八年平江起义改编为工农红军,邓萍同志历任红五军参谋长、红三军团随营学校校长、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参谋长等职,一九三五年二月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城战斗中光荣牺牲,邓萍同志对人民革命事业、对党忠心耿耿,艰苦奋斗,深谋远虑,风华正兴,任劳任怨,平易近人,英勇善战,为党献身。邓萍同志永垂不朽!

                                    张爱萍

                          一九七九年十月写寄自北京

参加遵义吴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的全体吴氏宗亲在遵义红军烈士陵园合影

                                

拜访贵州省吴会会长吴学强宗长

                                           

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