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国侨办邀请世吴访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依然  文章来源:ddwu.net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17 14:08:01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转自当代吴氏网( ddwu.net )六月十七日导读头条





评国侨办邀请世吴访华

中共统战部领导亲切会见世吴海外宗亲寻根参访团/Article/news/new/201506/19703.html

世吴海外宗亲寻根参访团在北京的活动报告/Article/news/new/201506/19710.html

 

犹太人在二次大战被屠杀,加速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以至二战之后,在美国各个犹太财团的鼎力支持下,经过联合国投票,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建立。

 

实际上,华人在南洋地区建立的国家,曾经有七个,包括新加坡,共有八个,如果加上唐朝末期吴权建立独立的越南,自称吴王,则是华人或华人后裔在海外建立了九个国家。宋元明时期的陆氏顺塔国,明朝时期的张氏飞龙国,清朝时期的张氏岛国、以及罗氏兰芳共和国、吴氏戴燕王国、吴氏宋卡城邦,郑氏暹罗吞武里王朝,李氏新加坡共和国。

 

可见,李氏是最近一次在海外立国,而吴氏在海外最多的立国---三次立国(在越南,在印尼,在马来)。

 

也许是这个原因,国侨办在海外的众多宗亲会当中,选择了邀请世界李氏宗亲会访华,然后又选择了邀请世界吴氏宗亲会访华。

 

一、兰芳共和国

 

公元1772(乾隆三十七年),广东梅州的客家人,34岁的罗芳伯乡试不第,“乃怀壮游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上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在坤甸成立了“兰芳公司”,是一个与东印度公司相类似的含有政治色彩的团体组织。五年后,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以东万律为首都“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建立,这一年,罗芳伯39岁。这一年定为兰芳元年。罗芳伯,原名罗芳柏,罗芳伯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刚到婆罗洲时,罗芳伯以教书为业,他有文化、有才能,又懂武术,既能团结侨胞,又能与当地土人合作,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的拥戴。罗芳柏在站稳脚跟后,带领自己的伙伴,和当地人一起,协助当地苏丹首领平了土著人的叛乱,得到了首领的嘉奖,将东万律划归罗芳伯管辖。罗芳伯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制,设置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司法机构、国防部,全民皆兵,省、府、县三级行政机关由各级公民投票选举出负责人。建国之时,罗芳伯就派人觐见乾隆皇帝,请求把西婆罗洲这块土地纳入大清的版图,或者变成藩属国家。但乾隆皇帝根本没理睬这些“天朝弃民”,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罗芳伯当了十九年的国家元首于1795年病逝之后,由全国公民选出江戊伯继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七人先后担任过这个职务。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侵略军的进攻,这个存在了110年的华人国家灭亡。

 

拥有百万人口,战时可以全民皆兵的兰芳国,败在远道而来的荷兰人手下,可见这个国家后来的统治者缺乏日本明治天皇维新改革的气魄。华人在海外建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罗芳伯不是惟一的一个,但他是唯一的一个不称王的,他的墓碑上只注明兰芳国是一家“公司”。

 

二、戴燕王国

 

戴燕王国的第一代国王为吴元盛,原为广东嘉应州梅县人,清朝乾隆中后期因为谋划发动起义事泄而逃亡到东南亚的婆罗岛,18世纪中期在当地创建了很有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首领。后来,其下属罗芳伯的威望逐渐超过了他,罗芳伯取代了吴元盛的首领地位,成立了兰芳公司,吴元盛成为罗芳伯的下属。1777年,罗芳伯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共和国,吴元盛是罗芳伯的手下部将,被派驻守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王国(Tayau)。当时,戴燕国王很残暴,人民都怨恨他,1783年,吴元盛杀死了戴燕国王,吴元盛杀死国王后,人民都很感激他、敬佩他,因而被人民拥戴为戴燕国国王。后来,吴元盛逝世后,其子年幼,由其妻袭位为女王,清代旅行家、航海家谢清高出海游历南洋时(17831797年间),戴燕女王还在位。此后戴燕国王位由吴氏世袭四代,直到19世纪中叶,戴燕王国才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谢清高在《海录》一书中对戴燕王国进行了记载:戴燕在昆甸南,由昆甸南河溯流而上,约七八日,至双文肚,即戴燕境。又行数日,至国都。乾隆未,粤人吴元盛刺杀番酋,国人奉以为主。元盛死,子幼,妻袭其位,至今犹存。

 

三、纳土纳岛国王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后消灭了南方的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几百残兵和几百家不服满清统治的渔民逃到了南洋的一个小群岛上——荷兰人后来命名的纳士纳群岛,纳吐纳群岛在当时是一块蛮荒之地,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劈荆斩棘,将它开拓建设成一方乐土,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此建立没有特定名号的岛国,自任国王。19世纪张杰绪逝世,内部发生纷争,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印尼独立出荷兰后,纳土纳岛群岛未能独立出印尼,像新加坡那样独立建国。这个本来属于华人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印尼的领土。

 

 

四、暹罗王国

 

泰国吞武里王朝的建立者是华人与暹罗人的混血后裔郑信(1734-1782),,生于泰国阿瑜陀耶城,史称“达信大帝”或“吞武里大帝”。郑信的父亲郑镛是中国澄海县中外莆都(今上华镇)华富村人。清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大城)。娶暹罗女为妻,生郑信。郑镛去世后,郑信被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1763年,缅甸入侵暹罗,郑信率部防卫暹都。四年后,缅军攻陷暹都,大城王朝灭亡。郑信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根据地,组织反抗军,光复大城,并迁都吞武里。17671228日登基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随后消灭各地割据势力,三年后统一了暹罗全国

 

178247日,在一次宫廷政变中,郑信被杀。从柬埔寨前线率大军回京的却克里将军拿握政权,建立曼谷王朝。

 

五、马来吴氏王国

 

福建漳州府海澄县山塘乡西兴村人吴阳(17171784),又名吴让,字士侃,1750年到暹逻(今泰国)南部宋卡(今属泰国,位于马来半岛)谋生。宋卡原是荒无人烟的地带,吴阳带领华侨开发垦植,使宋卡逐渐繁荣起来,吴阳因此被称为建设宋卡的第一人。1769年,暹罗郑皇率兵南下讨平洛坤叛乱,吴阳乘机请为端四岛、五岛燕窝税吏,愿年纳白银五十一斤,郑皇准其所请,并封他为子爵。郑皇嘉其忠诚,1775年诏封昭孟(Chao Muang),意为城主,爵号銮素汪奇里颂木,府署设廉松。统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赛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马来西亚吉兰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1784年,吴阳逝世。马来吴氏王国演变为如今马来西亚的宋卡市。

 

六、“飞龙”国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广东饶平人张琏因不满朝政腐败,杀死族长,投奔大埔郑八、萧晚义军。郑八死后,被推为首领。后因起义失败,遂率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对抗明朝政府。以后辗转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自立为国王,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垦殖为渔,称番舶长,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他。张琏于1563年去世。

 

七、爪哇顺塔国

 

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宋将张世杰兵败崖山,左丞相陆秀夫(江苏盐城人)的幼子陆自立(号复宋)和其他南宋遗民乘番舶外逃至南洋爪哇岛。陆自立被推举为首领,未几,适爪哇内乱,陆率众在爪哇北部沿海三百余里的顺塔地方,自立为顺塔国王。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顺塔国曾遣使贡方物于明王朝。《明史》:“其国一名莆家龙,又曰下港,曰顺塔。万历时,红毛番筑土库于大涧东,佛郎机筑于大涧西,岁岁互市。中国商旅亦往来不绝。其国有新村,最号饶富。中华及诸番商舶,辐辏其地,宝货填溢。其村主即广东人,永乐九年自遣使表贡方物”

 

八、新加坡共和国

19459月,日本投降,英军回到了新加坡,19483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19573月,林有福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伦敦谈判中对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文达致协议。 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席。6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1961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沙捞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联邦。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于是在1963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新马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1964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

 

1964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乱。“马来人至上”的观念也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 的信条。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他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族的统治。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19658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19659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

 

吴作栋在199011月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新加坡在1993年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

 
---------------------------------------
关于海外华人立国

南洋华侨在过去百多年,包括在二战时期,以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过中国的革命,孙中山也称“华侨乃革命之母”。在战后遭受东南亚各国土著政权的压迫和屠杀时(如1969.5.13马来西亚种族暴动的大屠杀及1998年的印尼暴动对华人的大屠杀),却得不到母国的有力支持,而且中国大陆电视、电台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南洋华人在战后的悲惨遭遇甚少报导。因此对大都数南洋华人而言,在海外建国是比较好的生存方式之一。

 

有人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后,可使华人人口比例增加,从而改善华人的地位,增加华人的政治号影响力,但马来人和英、美不可能会同意。因为这样会消弱马来人已掌有的特权,最后,新加坡终于被马来西亚抛弃,不得不黯然退出马来西亚,而独立建国。

 

印尼在1963年进兵合并了澳大利亚托管的西新几内亚,1975年又合并了澳大利亚托管的东帝汶,但澳大利亚无可奈何。澳大利亚北部人口稀少,对印尼长远的威胁是有很大顾虑的。当时如果李光耀向澳大利亚提出在新几内亚巴布亚建立一个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的计划,以助其对抗印尼,这对澳大利亚有很长远的战略利益,澳大利亚是很有可能答应的。

 

1975年,越南共产党吞并南越,大批越南难民外逃,其中很多是华人,南北越约有二百万华人、高棉有30万华人、老挝有20万华人,而受印尼压迫的华人也有七百多万,若在1975~1985将这一千多万华人移到新几内亚巴布亚,建立华人国家---南洋联邦共和国,则不是不可行的。而且在短时间内,将新几内亚从石器时代夸上太空时代,对当地土著人也有相当伟大的贡献。

 

因为,新几内亚巴布亚的土著均在石器时代,以上千个部落形式存在,没有统一国家和语言,反抗力不大,华人可通过将其教授以农耕技术训练,如三千年前周族王子泰伯仲雍,在完全没有母国的支持下,开垦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建立国家(后来这个国家成为中国西周春秋时期的五大霸主之一)。但是只热衷于赚钱而老婆孩子热炕头、甚至发财之后包二奶的中国人,是难以做到与想到这一点的,更谈不上为此立志,谈不上如诸葛亮所言的----志当存高远。

 

但是李光耀眼光浅窄,不够雄才大略,如果李光耀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在1965年退出马来西亚后他就应该着手探讨整个马来半岛华人长远-- --世世代代的前途,而不是眼前的一两代,如果他花尽一生的精力去建设新加坡,而新加坡迟早会被马来人控制的马来西亚或印尼并吞的,即使新加坡建设得再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关系到整个东南亚华人命运之事。今后东南亚的华人仍世世代代面对被屠杀的命运,发生类似在巴尔干半岛和非洲的种族屠杀、种族清洗、种族净化行动,仍会在东南亚(针对华人)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