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堂侄墓为啥这么低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冯玉兴  文章来源:东北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26 10:18:40  文章录入:冯玉兴  责任编辑:gohwu
 
  连日来,在葫芦岛市兴城古城文庙内,一块与吴三桂家族历史有关、刚刚出土的清代墓碑吸引了考古专家及学者的广泛关注。   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昨日向记者介绍了这块墓碑留下的三大疑点。   前不久,兴城市一户村民在用推土机平整土地时,在一处山坡地下发现了一块墓碑。   葫芦岛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张恺新和考古专家通过对碑文和吴三桂家族历史的研究得出结论,墓主人吴应玮是吴三桂的堂侄,死后被康熙皇帝追封为五品奉政大夫。   墓碑带给文史学者们种种猜测,留下了3大疑点。   疑点1:墓碑上为何没有刻立碑时间?墓碑上只留下了“岁仲夏之吉”五个字表明立碑的季节,只能根据吴应玮的辈分和大致生活年代估算是在清康熙前期下葬。   疑点2:墓碑上为何只有男性墓主人一人?中国墓葬的传统习惯大多是夫妻合葬,墓碑上用某种形式刻上男墓主人妻子的姓氏,而此墓碑的碑面上找不到墓主人妻子的一点字样。而通过对墓葬发掘很明显看出这是一处单人独葬墓。墓主人的妻子身在何方?为何不与丈夫同葬一地?   疑点3:墓葬为何如此低调?按照古代丧葬习惯,官绅墓葬一般选择安葬在山的阳坡上,但此墓葬却位于山的阴坡上,是否是墓主人后代的有意掩饰?另外,丧葬形式和随葬品也简单,与墓主人“奉政大夫”的身份不相匹配。   对这几处疑点,葫芦岛市文物工作者赵普光和常德义结合史料进行了推测:留在辽西家乡的吴三桂堂侄吴应玮,很可能在吴三桂反清前逝世并被清廷追封官爵。而随着吴三桂起兵后吴家声誉的败坏,其两个儿子为了避免父亲墓葬遭到破坏而将其另迁到一僻静山坡处,甚至没写立碑时间以掩人耳目。   随着吴氏家族的破败和吴三桂遭到千夫所指,吴应玮的儿子带着母亲远走他乡,最后也没有回到兴城寻找父亲的墓地。   目前当地文物专家正在加紧破译墓碑的种种谜团。 ps:编者按 在兴城文庙的古代碑刻露天展览中,陈列着一块刚出土不久的清代石碑。碑面中央镌刻的文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皇清诰封奉政大夫显考吴公应玮之墓"很显然地揭示了墓主人是一位官宦,那么,墓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墓主人吴应玮究竟有何等身世与荣耀,墓碑本身又留下了哪些疑点,本期的新闻调查就将让我们走近这块神秘的吴应玮墓碑。 吴应玮墓葬是在兴城市农村某地被发现的。当时秋收已经结束,推土机在平整土地时,在一处山坡的地表下碰到了一块坚硬的石碑,察看后发现就是吴应玮墓碑。由于年代久远,这块墓碑略有剥蚀,其中碑文中的"玮"字残缺仅存轮廓,后经专家鉴别,确实是繁体字"玮"字。 发现墓碑时已近傍晚,第一发现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保护现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据附近的居民反映,当天晚上看到山坡上有微弱灯光,怀疑是有人在墓碑发现现场动了手脚。次日一早,有文物保护意识的村干部和村民便自发保护现场,文物部门赶到后进行了考古勘测,通过查验发现,墓碑发现地即为墓葬所在地,墓葬虽有局部破坏但轮廓可辨,墓葬规模不大,由于下葬时在棺椁周围设置了木炭层,因此木质棺椁并未完全腐烂,墓葬形式为单人独葬墓,墓室很小,除了放置棺椁外未发现有随葬品,由于棺椁局部腐烂加上出土时没有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棺椁大小无法测定,墓主人为男性,从现场情况看棺椁原在距地面两米左右放置。 出土的吴应玮墓碑成为确认墓主人身份的唯一证据。通过对碑文和吴三桂家族历史的研究,文史学者得出结论,墓主人吴应玮是吴三桂的堂侄,生前担任的具体官职不详,死后被康熙皇帝追封为五品奉政大夫。吴三桂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有关吴三桂家族留下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