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卿诗联书法展访谈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徐闻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24 18:15:21  文章录入:吴卫东  责任编辑:吴卫东
 

        一、吴老师,现在杭州这个地方书画展是比较多的,你认为你这个展览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全国书法艺术的重镇,经常有许多书画展览,是理所当然的。我的这个书法展,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书法作品,所书写的内容全是本人的原创诗词与楹联。而且这些诗词楹联,都恪遵传统格律与章法。形式是完全传统的,是旧的。内容是当代的,是全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旧瓶装新酒”。

        二、现在许多舆论都强调要“创新”,你怎么看?
        答:科学技术必须强调创新, 一般的大众文化也需要创新。但像诗词、楹联、书法、国画这类传统高雅文化,本身就是文化遗产,首先要强调的是继承,继承是前提。当然,继承不等于复制,不等于倒退。即使不刻意追求创新,后人在继承过程中仍然会有新的发展与进步。现在有许多传统文化,就是因为缺乏对传统的敬畏,不愿意好好继承,加上被强调创新的说教误导搞坏了。
        三、古典诗词有许多规矩,当代人大多望而生畏,而且时代、语言都变化很多了,你觉得能继承下去吗?
        答: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像甲骨文这样古老的文字,曾经被埋没了三千多年,还是继承下来了。古典诗词的规矩,远不过两千年,即便在20世纪遭受过沉重打击,但依然是不绝如缕。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号召大力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诗词是最具核心价值观与代表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谓“诗词飞扬党旗飘”,日益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可以乐观地预计,今后的年轻人会更热爱以古典声韵创作诗词,诗词作者的整体素质与诗词作品的整体水平也会比现在高得多。
        四、一般人觉得写对联比作诗填词要容易些,是这样的吗?
        答:如果从篇幅的自由度来比较,对联相对容易一些。假如以为对联只要把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词性对应起来,就算对联,那是片面的。对联还是有许多规矩的。规矩中十分重要却又最被当代人忽略的是平仄声律的讲究。“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不是对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也不是对联。
        五、听说有的地方挂的楹联不怎么地道,您认为怎么样?
        答:是的。由于此前数十年对传统文化重视不够,文化断层现象相当严重。因此经常会有一些不伦不类的情况出现。一种是楹联本身没有问题,但上下联颠倒了。第二种是楹联文字没有问题,但书写者落款搞错了。第三种是把字写错了。第四种是书写者抄录别人的联语而不署原作者的名字。第五种是把不合格的对联书写镌刻后堂而皇之地挂了出来。假如书写者能够加强文化修养,主事者能严肃认真,情况将有所好转。
        六、您认为好的楹联应具备哪些要素呢?
        答:第一、对称美。上下联对仗工整,旗鼓相当。
        第二、声律美。平仄声在韵步上交替搭配,和谐合律。
        第三、意境美。言之有物,格调高雅,脱离庸俗。
        以上三要素中,对称美、声律美是前提,不可或缺,否则即无从谈起。
        七、书法是我们的国粹,但随着用毛笔书写的人越来越少,您认为书法艺术还能长期传承下去吗?
        答:书法是与汉字紧密结合的。汉字不可能消亡,书法也不会消亡。传承书法不在于人数多少,主要看导向是否正确。书法不是技术,更不是专业或职业,而是文人精神生活的高级形态。所谓“专业书法家”实乃当代畸形文化体制之怪胎。只有当个人文化素养上升到相应高度,才可称为书法家,才会有好的书法作品。如今有许多违背书法本义的导向与做法,把书法引向了异化的歧路:一方面文化素养缺失,以抄写代替创作,甚至不通文墨,舛误连篇;一方面一味强调技法,以致矫揉造作之风泛滥。
        八、您是否认为学书法很难呢?
        答:我认为无所谓难易。只要动机纯正,摒却当速成书法家的念头,接受前贤经典的熏陶,一步一个脚印,加强诗文修养,积以时日,持之以恒,便有望与一百年前接轨。
        九、为什么要说“与一百年前接轨”呢?现当代的书法不行吗?
         答:近一百年来,对传统文化破坏太多,诗词、楹联、书法都是重灾区,已造成严重断层。现当代书法的整体水平与一百年前落差巨大,必须抛弃那些浅薄的主张,尊重历史,敬畏前贤,端正学风,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否则将会更加不可收拾。
        十、您认为怎样的书法作品才是好作品?
        答:内容健康、文辞优美、体例纯正;合传统,合章法,合情性;不做作,不呆板,不狼藉;无俗气,无邪气,无戾气;如果是行草书,须有书卷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