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七公七房后裔逐个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4/1 16:29:06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丹七公七房后裔逐个寻

 

    2010年,深吴会吴燕平会长,从沙头角吴氏宗亲那里,得到了一本《七房至德堂公益会簿》全本,填补了我2004年缺本的不足,对照上文的空白:□□

   

七房至德堂公益会缘起

 “盖以敬宗收族古训昭垂春禘秋尝今礼同尚所以展孝思而隆祀典也  我七房

□□□□□□□□□□□□□异井殊乡实根本相维

□□□□□□□□□□□□□称失修难期会食爰取

□□□□□□□□□□□□而图集事将欲伸其孝思

□□□□□□□□□□□□所以效□□□有义会之

                                □□□□□□□□□□□□□□□□□□□□□

   □□□□□□□□□□□□□□□□□□□□

    我们改以不同颜色视之,竟有了重大发现:

七房至德堂公益会缘起

盖以敬宗收族古训,昭垂春禘秋尝,今礼同尚,所以展孝思,而隆祀典也。我七房

丹七公肇基以来历数百载。虽葛■繁衍,异井殊乡,实根本相维、

连枝同气,■以蒸尝有缺,未便记名;堂构失修,难期会食,爰取

睦族之义,以求合群,更推友于之亲,而图集事,将欲伸其孝,思

之不匮,预谋尝款,此我七房所以效法庞公有义会之组织也。是会之

成,匪特可笃宗盟,尤可发扬民族,则斯会之设,不容缓也。作始草

                          创著先鞭,光大发扬期诸后起,是为序。



 

 

原来,我七房“丹七公肇基以来历数百载。虽葛■繁衍,异井殊乡,实根本相维、连枝同气”也就是说,这七房:总排、岗头、石狮、释褐、云路、旺边、聚边,皆是丹七公之后裔。为此,我踏遍了南海罗村,去寻找这七房的足迹:

1.      总排房;总排村族谱失传,村内有一座《吴氏宗祠》,祠内有一块《重修家庙碑记》,内书:“  始祖丹七公,大宋绍兴初年(1131),由南雄珠玑巷迁居总排村”由此证实,该村始祖,是“丹七公”后裔无疑;

2.      岗头房:从总排吴家钜宗长手里,我的到一本《岗头吴边家谱》,那是他负责编写《罗村史》时,收集到的《家谱》。《家谱序》载:“ 远,世居南雄府始兴县珠玑巷牛田坊。”“始祖 丹七”;

3.      聚边房:“聚边房谱”:“余族聚边    始祖 讳 云朝公,乃丹七公之世孙也,西隆堡岗头吴边白泥吕姓习读,娶吕氏为室,遂择地于仙搓昔名寺边,今改名聚边焉.家于此焉,其由来盖已数百年矣。”由此可知:聚边吴氏是岗头吴边吴氏的分支;

4.      释褐房:释褐从广西桂平吴氏分支,找到了由进士吴祖昌父子编辑的《释褐族谱》,“谱序”有“吾乡旧谱载:始祖丹七公,由南雄珠玑巷迁居南海县西隆堡石碣乡。

5.      旺边房:《释褐族谱》下卷北房世系纪,第七世佛荫公,分支本堡旺边乡居住,彼房另有谱,可惜,《旺边谱》失传了,但《释褐族谱》证实了旺边吴氏,确是释褐吴氏的分支,也就足以证明:旺边吴氏始祖,也是丹七公无疑。

 

    以上五房,包括:总排、岗头、聚边、释褐、旺边吴氏,经访问落实,他们都确认丹七公是他们的始祖!唯独石狮和云路吴氏,却有异议,根本不承认是丹七公的后裔,反称是少七公的后裔。距今八十年前的《七房至德堂公益会簿》,白纸黑字的写道:“我七房

丹七公”,今天,怎么变成了五房?难道,当时其余两房,就没有“族谱”可供借鉴,而糊涂参与?查实:

 

6.云路房:云路村族谱失传,查兴贤《仕齐房谱》四世孙“履孙另立云路桥支派”,“云路桥”即“云路”,但“履孙”是否是“云路”始祖?不详。又查南海图书馆藏《南海氏族》的始祖“吴必寿”,下有“兴贤乡吴屋边并分居珠背岗、忠心堂、云路桥。”等字样,也足可证明“云路房”属少七公系。但早在80年前的《公益会簿》,何以把“云路房”纳入丹七公的“七房”?难道当时也没“谱”可查?令人不解:

7.石狮房:我曾找到石狮某宗长,他拿出他自己的手抄本,上面写着:“必寿。。。。。九世志聪”。“必寿”是少七的三子,也就是说,石狮的始祖“志聪”,是“少七公”的后裔,而非“丹七公”之后裔,问他资料是从那里来的?他说是从兴贤族谱抄来的;

随后,我又走访了兴贤吴氏,在兴贤《仕齐房谱》里,果然找到“九世志聪”的名字,下载“罗氏 生一子 泽盛”。难道,真的错了吗;

《释褐族谱》中卷,有吴祖昌儿子吴邦祺写的“续修释褐乡南房族谱跋”,内有:“考石狮头族谱所载,二世祖志聪公 丹七公子 妣区氏 三世祖朝翰公。”很显然,吴邦祺是亲眼看过当时《石狮头族谱》的,时间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也就是说:130多年以前,石狮房是有族谱的,邦祺公也亲眼看过,并记录在案,石狮房始祖志聪公是丹七公的儿子。

    在寻根问祖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在吴姓千千万个宗亲中,同名同姓多的是,只靠“志聪”一个名字,就决定是少七公的后裔,未免过于简单。假如,进一步看看太婆姓什么?原姓“区”,不姓“罗”,那问题就清楚了。连志聪公父亲和儿子的名字都不了解,就更不该了,这其中还有个“靠谱”的问题。因为“兴贤吴氏”是南海的名门望族之故,同样出现一个历史笑柄:“郭崇韬认错祖宗,拜错太公。”在追寻远祖的问题上,也有同样的情况出现,“荔庄吴氏”的远祖是“吴潜”吗?在“荔庄吴氏族谱”上,也有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