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吴氏随笔--两祖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31 16:21:33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gohwu
 

4.莆田吴氏随笔--两祖辩

 

    我从有关网上,拜读了分别登载于“海都网”和“莆田文化网”上的三篇文章:

    “海都网”登有吴炎年宗长的“吴氏俩始祖留下许多谜”http://epaper.nhaidu.com/2012-11/20/content_77299.htm

    莆田文化网登有吴炎年宗长的“莆田吴姓始祖到底是谁?”http://www.ptwhw.com/?post=4135

    莆田文化网登有吴舜义宗长的“吴姓入闽始祖刍议” http://www.ptwhw.com/?post=6623

 

正如吴炎年宗长提出“谜”的核心提示:“吴兴为莆田延陵吴氏始祖,吴祭为莆田黄石水南吴氏始祖。与其他姓氏不同,莆田吴氏有两位入莆始祖,说不清谁先入莆,道不明两人的关系,虽然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但吴兴修筑陂建北洋的丰功伟绩,却早已名载史册,吴祭繁衍了众多后裔,在世界各地有400多万子孙。”而关键人物,就是吴兴和吴祭两人。问题是谁先“入闽”和两人“扯不清的关系”。通过前面“莆田水利随想”和“莆田吴氏随笔”的探讨,我对此,也有了初步的、片面的了解,下面,不妨谈谈我粗浅的见解和体会,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证,多多包涵。

 

我们先看看莆田的“吴兴”和“吴祭”两个吴氏族谱:

一是“莆田西洙延陵吴氏族谱,这算是以“吴兴”为始祖的族谱吧。谱载是兢公之后。长子发公,行十一;次子兴公,行十三;三子瑞公,行十四;四子良公,行十五;五子斌公行十六。“唐吴姓屯田员外郎祭”,是“从弟”。(见下图)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莆田西洙延陵吴氏族谱可见:吴兴与吴祭是“从兄弟”关系,是“共曾祖”又是同辈的关系,此其(一);又谱内,“”并无“排行”,但缺“行十二”,以“祭行十二”填补,则得发、(祭)、兴、瑞、良、斌”,与惯称的“入闽六祖”相符。

再看“福建莆田吴祭世系宗谱”载的世系图:(见下图)

 

 

由图可见:“福建莆田吴祭世系宗谱”与“莆田西洙延陵吴氏族谱相对照,吴兴与吴祭的关系与排行,基本相同,即“入闽六祖”“(发)、祭、(兴)、瑞、良、斌”的排行,曾祖同是“吴冰”,符合上述的“从弟”关系。但亦有不同点,六人其中的“(发)、瑞、良、斌”,却分别纳入相应的“吴兴谱”和“吴祭谱”,这就成了“历史遗留”的“谜”,以至“说不清”“道不明”。也就是“福建莆田吴祭世系宗谱”所指出的:

 

 

不过,通过对比,我们也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吴兴”与“吴祭”之间的关系,不是“同父”、“同祖”的关系,再密切一点,也只是“共曾祖”的同辈关系。至于远祖是不是“延陵”还是“渤海”世系,已经不重要,因为吴祭的祖源分析显示,既有“启蕃”也有“夫差”,甚至“畴颖”、“隼”世系都有。还有吴祭的世系分析显示,吴祭的世系,从太伯第6170世孙都有,所以,《吴氏春秋》第二期P14中载明的“始祖为吴祭、吴瑞、吴良、吴兴。系太伯第62世孙,季札第44代孙…从兄弟吴荫、吴发、吴兴”及同刊P15中载明的:“福建莆田吴兴支系:吴兴…太伯70世孙”,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关于“谁先入莆”的问题,当然是以入莆时间先后来划定。按众所共知的、《县志》有载的吴兴,他于“唐建中年间”“筑延寿陂”“斩蛟龙”时间,比起“唐屯田员外郎”“随王审知入闽”的时间,早得多,炎年和舜义宗长,已作了详细的分析,也是众所共知的,在这就不再重复了。既然吴兴比吴祭年长,吴祭行十二、吴兴行十三,也就不存在。

关键不是“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有些提法,会被误解。例如:“福建入闽始祖吴祭”或“入莆始祖吴祭”,还有“入粤始祖吴居厚”、“入粤始祖吴吉甫”“入闽始祖吴承顺”等等。其实,这些提法只是相对而言,例如:改称 “客家入粤始祖吴吉甫”“客家入闽始祖吴承顺”,就没人有异议了。 又如“入莆始祖吴祭”写成“黄石水南吴氏入莆始祖吴祭”,也许就不会发生莆田吴姓始祖到底是谁?”的问题了。再者,“入莆始祖吴祭”的提法,仅对福建以至全世界吴祭的各支系而言,而不是对所有福建的吴氏而言。

在“莆田三公谱序”中,已经说得很清楚:“莆之黄石钱坡里,称为水南吴氏,后子孙繁盛,载分十八房,则是谱谨遵诸公例,宗祭公为入莆始祖。”(见下图)

 

“莆田三公谱序”说得很清楚:“入闽始祖”,仅对“水南吴氏后(十八房)子孙”而言。所以,一地两祖并不是问题,还有更多“入闽吴姓始祖”的呢。(待续。5。入闽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