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吴庚振教授《旧体诗创作的三个境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欣雨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13 11:24:44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习惯了在寂静漫长的冬夜寻找火炉以外的温暖,习惯了在琳琅满目的日子找寻喧嚣以外的宁静,也习惯了在网罗天下的荧屏行走文字以外的感动。

今天我依旧像往常一样点击着个人中心的“好友动态”,略读着每一位好友的更新和动态,当有一条提示显示“吴庚振更新博客《旧体诗创作的三个境界》”时,凭着对吴老师一向严谨,精益求精的求是精神的崇敬,我下意识的点开此文,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拜读着,咀嚼着每个文字的重量。当然笔者深知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但一直秉承着空杯的心态向老师求教,笔者也深知老师博学和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从三个方面谈及旧体诗的创作。让我感触良多,将现震摄心灵的精彩分享与我的好友。以示自己成长。

一、编”顺口溜“文字只流于形式,满足七言或五言,平铺直叙,而感情却零存在,以诗的形式存在。次之有稍微懂得一点格律的,认为可以受得住格律的检测,韵脚也在,也美其名曰:七绝(律)或五绝(律)。那么我就有问题要提了,为什么即使是遵守了格律韵脚也在律了,为什么读起来不在调上?体会不到诗眼的存在?诗人又是以什么样的高度阐述创作激情?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诗词者慎重思考的问题。

二、“模仿秀”这个就相对于以上一点就比较高明多了,最起码的创作者了解诗词写作的规则,懂得对仗严谨,格律合拍,看起貌似是水平不一般,殊不知文章最想要表达的思想句中是否得已充分体现呢,以什么样的感情集中思想?从哪个角度取材入诗,意象和物象是否得体,如何让读者眼前一亮,从而使产生共鸣,抓住诗魂。

三、“自主创造”当属高层次的语言艺术,貌似是时下最受一大部分人追捧的,经过这些努力劳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字的深奥、骈体文的深邃,这也让我重新感受到了文字艺术的魅力,能够深层次的拜读和学习。可知道这些果子里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辛酸,多少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和感动呢?其实有的时候最简单的也是最经典的。朴素的句子更具感染力。

四、我补充一点,也是我写诗之中自己的一点感悟,笔者在写作的时候也遇此境,在寻得妙句时,律意相冲,此境也会陷入困惑,在律意舍上很难定夺,但经律意权衡,也有取意舍律之时,但文后会注明,以免怡笑大方。

再扩展一点:当今社会正处于经济大繁荣,文化也正是大繁荣的好时代。越来越量化的文化也随之而泛滥,这对文化艺术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五花八门的文化产物也相应而生,那么真正能影响一代人甚至能传承下来的文字以能有几何?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有句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而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我们可以联想一下我们的周围庞大的数字,攀升着文化产业和发展,数字升温,显示的是虚荣的尺度。或利或弊,数字虽然能蒙蔽眼睛,但占据心灵的永远是责任和道德。文化需要提升,但更需要凝聚真正感动中国的文字。这样的数字以一当百。这种正能量维系着文化产业的命脉,更能在历史的舞台上闪光。

诗词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诗的灵魂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抓住灵感,从艺术的角度发现美,审视美,进而与韵律之美、空灵的意境合拍,更能彰显其深邃的底蕴。同时也将诗词真、善、美的境界表现的淋漓尽致。旧体诗是以音区、节奏表露诗人内心思想,格律只是一种形式,但更需要的是对这种独特美的追求。

以古韵的魅力感动心灵,以朴素的语境相约心灵,让我们一起体验旧体诗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