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湖头庙与吴公(吴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竹苞松茂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13 11:03:0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数茎半黑半白发,一片忧晴忧雨心。走入下湖头庙就能看到这题在照壁上的诗句,它是宋朝制使吴潜立志为民、替国分忧的座佑铭。

    曾经作为幸福小学的下湖头庙原址离61省道三七市镇500米,沿中山路往南即到。寺庙呈长方形,左右宽约三十米、前后深七十八米,朝西南的大门是二扇沉甸甸、足有五公分厚的黑漆木门,石头门樘,门楣上方二边雕着狮子。走进庙门是一个青石板铺成的道地,迎面看到的就是一个题有吴公诗句的照壁,在斜照的夕阳映衬下更加醒目。道地中央正对门口的是二个一人高的擂鼓,二边各设一个旗杆格。绕过照壁,背后是一个很大的戏台,二边栏杆,翘角重檐,戏台前面是一个偌大的天井,四周有很结实的阶沿石,天井二边是厢房,以前这里做戏文,男的可以坐在戏台对面的大殿,而妇女就只能在二边的厢房里看了。我们小时候曾在这里看过姑父他们演的样板戏《沙家浜》。大殿三大开间,斗拱人梁,中间立着二根很大的柱子,下面是二人合抱的磉凳,地面也都用石板铺成,简捷大方。大殿供着吴公塑像和其他的菩萨,二边挂着幡及对联等物,面前放着供桌,供人们祭拜。大殿二旁也有厢房,连通了戏台和后院,人在庙里不管走到哪都不会淋雨。后院有一排五间二层楼房,楼房前面有一个不大的天井,这里供和尚诵经和生活所用。

    下湖头庙建于宋朝末期,是当地百姓为纪念吴公治水有方,褒奖其功绩而建。清雍正《慈溪县志》:下湖头庙,县西三十里,祀宋制使吴潜,建自宋末,本朝康熙五十六年(1716年)重建。

    吴公,名潜,字毅夫,嘉定年间举进士。开始在朝廷当官,三典枢密,再登相位。因与同朝为官的贾似道政见不合,后出任沿海制置大使,对此他毫不计较,心中只装着百姓。吴公刚来慈溪(旧名勾章)上任时,通往东海的前江(即姚江),常受海潮的侵袭,县域内的土地一半时间被海水浸泡。而发源于余姚诸山,从丈亭流经县城,再注入东乡的淡水,因受民田阻止,河流不畅,水流细缓,旱时无水灌田,涝则洪水泛滥,造成物产欠收、民不聊生,史记:沾溉不及,而形家亦谓水翻,不产豪俊。见此情景,吴公出资购买了从城东五里管山至西边三版渡的赵氏土地,募集大量民工开凿河道,使之贯穿后江(慈江),从此由慈西开始二百里之水经后江直达茅洲而入海,慈鄞定(今镇海)三县均受其益。《慈溪县志》记载:宋宝佑五年(1257年),制使吴潜,市民田开江,七百丈有奇,广三十六尺,自是水不纡曲,南抵西渡,东抵茅洲,鄞慈镇三邑皆蒙其利。期间,县城到宁波原本需摆渡绕行四十里的路程,经吴公裁弯取直,便成了长十五里的官道,上面都铺上了石板,方便了市民。同时,他还兴修了双河浦、吴闸坝等水利设施,造福于民。明冯瑛在《宋丞相吴公祠记》中曾写道;邑世世血食公绩,不在禹下。西乡的百姓就在三七市建造了这座下湖头庙来纪念吴公。

    据我表叔介绍,他现在的厂址就是下湖头庙,庙里的东西基本都已作古,厂门口现在他停放汽车就是戏台的位置,第一排厂房是大殿。庙前的小河也变小改道了,唯一能证明的就是西北面的一段围墙和二扇木门。从中山路望去,仅剩庙西北的一段老围墙,墙体被爬山虎紧紧贴缠,一颗古樟的枝头从墙上伸出,顽强的生命似乎在诉说他们的命运,呼吁人们来保护、拯救。表叔拉着我走进一个车间,推开门闪身就关上,他指着二扇木门:这就是仅剩的东西了,要不是有人提醒恐怕早就成了膛中之柴了。我凑近观察,双扇门是传统的五节头木门,上中下各格都雕了精美花纹,相对大一点的中上格依稀留有一付对联,由于年长日久再加上车间的烟熏火燎,字迹已经非常模糊,就无从考证内容了。

    抗日战争期间,下湖头庙曾被日本鬼子占领,作为了侵占浙东的据点。据史料记载:一九四五年春,抗日战斗进入了大反攻的决战阶段。盘踞在此的伪军宋庆云部所属的方惠部队(老百姓称宋部蓝眼),却仰仗日寇鼻息,进行垂死挣扎,他们在下湖头庙构筑工事,设立关卡,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当地群众对他们切齿痛恨。我三北自卫总队奉命去消灭这股顽敌。四月十八日晚上,部队向三七市下湖头庙挺进。这天夜里,天下着蒙蒙细雨,伸手不见五指,为了夺取胜利,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用斧头、钳子拆掉竹篱笆,扫除了敌人的外围障碍,并一股作气,冲到庙门前,向庙里投掷手榴弹,有的战士还把手榴弹塞进敌人堡垒的枪眼洞里。战斗非常激烈。连长卓新民同志(奉化松岙人,),在冲锋时不幸腹部中弹,身负重伤,他倒在地上还指挥着战斗,后英勇牺牲(年仅二十九岁,先安葬在干岙稻香庵后迁寺前王)。这场战斗,前后经历三个小时,共击伤、击毙伪军二十二人。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从此,伪军再不敢出来骚扰,日寇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湖头庙屡毁屡建,现在位于三七市东庄的下湖头庙也是最近修建的,这足以说明吴公为民办事、替国分忧的精神为世人所传颂,也是当代干部学习的楷模。一位朋友曾对我说:你的文章关于寺庙的内容较多。我答:在这里往往沉淀着历史,蕴藏着先人的功绩,表达了民众的尊重,彰示了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