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宗祠:绵延千载的正能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拏云  文章来源:泉州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3/8 9:28:25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高玉树、马英九等台湾名流的题词就嵌在主殿的墙上

  簪缨世家 名士辈出

  据晋江市政协委员高俊仁先生介绍,安平高氏宗祠曾于清康熙辛末年(1691年)重建,后来1995年重新翻建时,尽量采用了原来的构件,比如石场⒅妗⒘⒅龋恍┴叶钊�“有继堂”等,也是用原来旧匾,重新油漆上金,以保存原有的历史价值。现在宗祠的占地面积466平方米,祠堂重建落成之时,福建名祠编委会的负责人曾到场视察,称誉高祠“气魄不凡,优雅壮观”,该祠也已于2003年被福建名祠编委会确认为“福建名祠”。

  宗祠主殿上悬挂着“文忠”、“兵部尚书”、“文魁”、“武魁”、“进士”等诸多匾牌,琳琅满目,两庑刊刻“安平高氏历代字行”、“祖训”等,既展示着安平高氏荣耀的历史,也鼓励着两岸族裔弘扬先德,以增族荣。

  “说起高氏先贤,就不能不提高惠连。”高俊仁笑着说道。高惠连,字公溥,晋江安平(今安海镇)人,生于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咸平二年(999年)擢登甲科进士。高惠连毕生从政60多年,政绩斐然,累官至兵部尚书。他在知泉州军州事时,“以州学旧址,基址卑下,每逢雨季,常被洪水浸潦,为改善士子读书环境,下令将州学迁往地势较高的育材坊,以避水潦”。熙宁二年(1069年),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在为高惠连撰写的墓志铭中称,“乃迁州学于育材坊,后岁贡裁得人,泉为多士,或以为兴学之所致也,士者德之”,以资为证。同时,王安石还不吝溢美之词,称高惠连为“耆旧之英,皓儒之伯。缔眷缔交,名巨清白……后人仰怀,勋业赫赫”。后来,泉州太守邱应龙,亲建书院于安平,请旨敕赐为惠连神祠。当然高氏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比如高惠连的伯父高镔、父亲高镒及其子孙,一门历十三世,簪缨蝉联,宋代48科取中58名进士,有“一门五代二十进士”、“三代七登科”、“父子同金榜”的佳话。曾到安海讲学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因羡高氏人才辈出,为高氏赠联:“后周忠节第,有宋尚书门”,并题匾“有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