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道乡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23 14:41:40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吴大成
 

 

    在我那不穷不有的故乡,公历二千年以后做的房屋,与八十年代的包括解放前的房屋在数量上对比,新屋超过了老屋。按新屋与老屋的居住率算,百分之六七住在老屋的还不一定有。
    如今的故乡村族,新房全是宽屋大厦,那一幢新屋的一楼除了神龛与一张大桌是固定在那里不动的,其它的凡是搬得动的东西都可以随意摆放,即便是落雨天有客人连泥带浆的鞋子或别的粗手大脚的物件拿进来,也可以随手就放。住,都是住在楼上。唯一讲究的就是上楼前有些要脱一下在外面走的鞋,换上一双专门不出门的拖鞋。
    现在乡村房屋方面的大势,老屋统统是上辈人做的,儿孙辈继承上辈的产业就是天经地义,没得二话说,那怕是老屋再倒再塌,那块地方还是儿孙的,这事也不存在有二话。可这种事要是放在县城,那就不一定没二话了。
    我的曾祖父和祖父,靠做手艺赚钱,二代人手里亲自做的房屋,由于地理位置处在当时县城的十字街,可能算是旧县城的中心吧,忽然来一个公私合营运动,房屋就成了不是自家的了。
    今日希望在这,乡村的宽屋大厦,新屋老屋老地基,永远是自家子孙后代应当继承的。万万莫要搞运动,把父辈祖辈的屋产运得自己的儿孙没有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