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大将孙武子隐退之分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5 21:47:42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吴国大将孙武子隐退之分析

转自当代吴氏网 http://www.ddwu.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0&extra=

写下了共有6111字(其中题目字数36字,正文字数6075)的《孙子兵法》吴国大将孙武子,初任将军之时,攻破楚之属国钟吾、舒国、徐国,击楚师于豫章,在随后的六年之中,使楚国先后丧失许、舒、六、潜、巢、弦、豫章等附属国(都在安徽省)。最后,带领三万吴国兵士,从江苏苏州出发,逾泗水,逆淮河一千里西行,在湖北北部登陆,陆地疾行五百里,闪电一般南下插入湖北腹地,赶在楚兵增防之前,迅速通过三大险关,击败楚国大军二十万。大破楚主力,又追在残军屁股后连揍四次,节节克敌,五战及郢,破袭郢都。攻破了似乎不可能被攻破、也从来不曾被攻破的庞然大物——楚国的本土腹心,在柏举前后不到十几天时间,使楚国这个几百年间不曾遭遇强敌来犯的郢都第一次面临灭顶之灾。《史记》说:“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子因而也成为我国最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兵圣孙武子,大名垂宇宙,书篇显诸侯!而吴王阖闾的吴国也因此如同一道闪电,划过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长河,至今依然光彩夺目。

但是,吴楚之战之后,孙武子却隐退了,不知所终,历史上再也没有记载这位兵圣的有关事迹。

按理说,吴王阖闾不是越王勾践,不会“飞鸟尽,良弓藏”,杀功臣。孙武不应该隐退,而是继续在吴国享受荣华富贵,封妻荫子,甚至可以世袭高位。但是毕竟孙武隐退了,据说后代流落到浙江富春江流域(吴大帝孙权之父孙坚的故乡)。

仔细分析起来,可以得出结论,孙武子是因羞愧而退。孙武愧在吴楚柏举之战的后期的失利。

在吴国五战入郢之时,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孙武子何等威风。但是,在占领郢都之后,在与那时并不强大的秦国军队(总人数只有三万左右,无法与二十万楚军的战力相比)作战之时,表现却十分欠佳。先后在河南的正阳附近、湖北随县西南,湖北的京山地区、襄樊地区,被秦楚联军击败,在孙武带领下的吴国军队,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不得不在进入楚国九个月之后,撤出楚国。

这场战争之后,楚国与吴国又发生一场大战,打了个平手,楚国将领与吴国将领(包括孙武子)都挽了一些面子。这之后,吴楚两国之间再也没有发生大的战争。而孙武子见好就收,孙武子应该就是在这个情况下,赶紧隐退了事。否则,如果贪于富贵的话,那么,孙武子的一世英明,或许就在将来的某一次战争中,因战败或不能取胜,而毁于一旦。

 

 

吴王攻城略地之分析

吴王夫差与晋国争当霸主之时说过:“于周室我为长”。而在实际上,吴王阖闾与夫差,也确实以“周室之长”的理念,来开展他们进攻的行动----进攻的国家都是非姬姓的非周室的国家,比如楚国、齐国、越国,宋国、陈国、徐国、舒国,等等。而对于姬姓周室之国家,往往是结盟的关系,比如鲁国、晋国等等。

可见,吴王夫差的“于周室我为长”并非空话,吴国的战略方略都是以振兴姬姓周室,削弱其它诸侯为方针的。各代吴王的氏族观念不可谓不强。

而楚国申包胥长哭七日于秦庭以求乞师之时,所说的“吴国如巨豕长蛇般贪婪无比,灭了楚国之后也会灭秦国”,只说对了一半,吴国并非贪婪如巨豕长蛇,但是吴国如果有机会的话,必定会灭秦国,这符合吴王的战略方针,因为秦国不是姬姓周室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