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灶镇吴氏世系渊源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小茶生  文章来源:吴燕平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6 21:17:52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gohwu
 
三灶镇吴氏世系宗亲源于陆丰市葫峰吴氏鹿鸣堂的血脉亲情


       2015年1月31日(农历:甲午年十二月十二日),阳光和煦,鼓声震天,雄狮欢舞,扩音器里播送着欢快奔放的音乐,宗亲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三灶鱼塘村“曰让吴公祠”广场,隆重庆祝属于自己的节日——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至德文化公益协会成立暨三灶吴氏宗亲联谊会迎春敬老团拜会。这不仅是金湾区三灶镇吴氏宗亲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斗门区斗门镇汉坑村海内外汝经公世系一万多宗亲的一件大喜事。这件大喜事说明,从今天起,吴氏汝经公世系宗亲在珠海有了一个政府认可、服务公益、互助奉献、传承吴文化和开拓创新的合法社会组织。这个组织,是我们汝经公世系宗亲拓新域寻根问祖、创未来再圆新梦的新平台。也是我们“三上公”,即汝经公的三个儿子:上颖公、上俊公、上宏公,从陆丰南迁斗门汉坑,再迁小托,三灶鱼塘、月堂、横石基、中山东华村和联石湾等村居270年来的新突破。

     
 
    因为我们都是来自梅州大埔坤二郎——吉甫公——五四公——千七公(以上绪公在大埔茶阳镇)——枫授公——法清公(以上绪公在陆丰市八万镇葫峰北围村)——汝经公——“三上公(即‘上颖公、上俊公、上宏公’三兄弟)”延伸下来的後裔。同宗同根、同声同气、血脉相承。讲宗族,必须从堂号讲起。在梅州大埔有“吴氏家庙存著堂”、 陆丰葫峰的“锡福堂”、“鹿鸣堂”;1744年,“三上公”不远万里,爬山涉水,不畏艰险,从陆丰举家西迁(详见“‘三上公’世系开拓示意图”附后)到珠海市斗门镇汉坑村,并设堂号祭祀。“崇礼堂”、三灶镇的“崇信堂”、“德辉堂”等堂号。三灶镇的各村吴氏宗亲血脉亲情,均属于汝经公世系。我先祖上颖公、曰峰公、立厚公等祖、伯、孙(侄)三代人五代同堂,上颖公亲见七代,深受清嘉庆皇恩宠下圣旨在汉坑村准建石构牌坊两座:
 
 
    一座是曰峰公牌坊,并附楹联:上联是“ 九龄如文九龄如武两寿宛同梦锡”,下联是“五代是父五代是子再传罔替家声”,楹楣是“昇平应瑞”;另一座是立厚公牌坊,并附楹联::上联是“祖五代孙五代祖孙媲美千年不朽”,下联是“伯九龄侄九龄伯侄峥嵘万载流芳”,楹楣是“流芳百世”,以昭人瑞。

     




 
    出席这次活动的嘉宾:
    世界吴氏宗亲总会副会长吴发源先生
    世界吴氏宗亲总会驻中国秘书长吴燕平先生
    香港吴氏宗亲总会荣誉会长吴荣宗先生
    深圳吴文化研究会常务会长吴远林夫妇
    深圳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良辉夫妇、副会长吴冠珠先生、副会长吴绍营先生、副会长吴修建先生、副会长吴松康先生、
    汕尾市两陆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江南吴氏三世祖存著堂承顺公总祠宗亲联谊会永久名誉会长、陆丰葫峰吴氏鹿鸣堂理事会顾问吴声杰先生
    陆丰葫峰吴氏鹿鸣堂理事会会长吴声爱先生、副会长吴克兢先生、副会长吴克城先生、副会长吴克坚先生
    三灶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李健康先生
    金湾区书法协会会长陆荣标先生
    三灶镇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刘玉麟先生
    贵州茅台镇吴氏一家亲酒业集团总经理吴国友先生。

    世界吴氏宗亲总会二届主席吴良民先生、香港吴氏宗亲总会三十五届主席吴发源先生和深圳吴文化研究会、陆丰葫峰吴氏鹿鸣堂理事会及三灶镇诗词楹联学会赠送牌匾祝贺。牌匾内容分别是“为国为民为宗亲”、“ 光前裕后”、“ 敬祖怀宗”、“ 家承鹿鸣”、“源远流长”。三灶至德文化公益协会对上述贵宾和单位也回赠了“宗谊永固”牌匾。
    他们决心以三灶镇至德文化公益协会成立暨首届迎春敬老团拜会为契机,团结各地宗亲,弘扬“四为先”(让为先、孝为先、寿为先、拓为先)的家风,规划好发展蓝图,抢抓机遇,有所作为,担当起我们这一代应该担当的振兴中华吴文化事业的责任。做到紧密团结抓铁留痕,脚踏实地踩石留印。为汝经公世系宗亲事业的进步、为吴文化的发展、创 宗亲事业的进步、为吴文化的发展、创建幸福村居增砖添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