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吴英将军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小茶生  文章来源:优酷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31 18:13:15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gohwu
 

厦门吴英将军祠

    将军祠地处厦门老城区,提起将军问起将军祠的历史来历,可就没那么好回答了。

  从地理位置上看,将军祠主要是由厦禾路、文园路以及公园东路等城市干道合围成的一个四方形。将军祠是一个地名,也是一片区域的总称。

    由来:两座将军祠曾矗立于此

   像厦门不少地名一样,将军祠是由原有的寺庙祠堂而得名的。在过去,历史上共有两座将军祠在此矗立。

 最先于此地建立祠堂的是被封为靖海侯靖海将军的施琅将军。清康熙二十二年,施琅进军平定台湾,为清政府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并派驻厦门为第一任福建水师提督。为此,厦门地方官绅给施琅建立了生祠坊,并为施琅父子两将军立了石坊表。

  如今,真正的将军祠踪迹已难觅,70多岁的厦门文史专家郭坤聪是地地道道的老厦门。郭老先生说,他还在念书时,将军祠就已经是人们口中惯用的地名词。

  他年少时将军祠共有五六座牌坊,包括一座施琅的牌坊,吴英父子的两座牌坊。那时的牌坊宏伟大气,雕刻细腻,是引人注目的建筑群。

  正是因为这两处祠堂,民间约定俗成地将附近一片区域称为将军祠并沿用至今,直至解放后,才正式命名将军祠路

  令人惋惜的是,这两座祠堂及牌坊如今都已被毁坏殆尽。清咸丰三年(1853),施琅祠堂被厦门小刀会起义军以施琅背叛郑成功为由,将这两座祠堂及牌坊拆毁。

  而原本宏大精美的威略将军吴英的祠堂则是被当年入侵厦门的日军给烧毁掉的。

  抗战时期,厦门吴氏码头工人抵制日货在码头起卸,怀恨在心的日军1938年在占领厦门后,不由分说地毁坏了一切涉及吴氏名称的事物,吴英的祠堂因墙上涂有反日标语,也难逃一劫。

  传说:江南第一巨人与祠堂

  除了施琅的祠堂,将军祠还有另外一座祠堂,那就是后来也当上福建水师提督的威略将军吴英。他参加清政府对耿精忠的战役,随后又追随施琅东渡,并在澎湖参加对刘国轩的战役。

  相传吴英是莆田人,身高两米多,有江南第一巨人之称。吴英自幼失去父母,生活穷困潦倒,曾为饥饿所迫,到万寿宫(原位于开元路中段,现已拆毁)偷食供品。有一个儿子在朝廷当武将的赖妈妈,发现一只虎爪把盘中的鸡掳往供桌下,忙叫婢女查看。发现一壮汉正在供桌下啃食那只鸡。

  赖妈妈问明吴英的身世,就收为义子。

  赖妈妈收吴英为义子后,为吴英做了几套衣服,并叫吴英上街买鞋穿。谁知吴英脚奇大,竟空手而归。于是赖妈妈自己动手为吴英做了一双鞋。吴英感念赖妈妈的恩德,舍不得穿,常将鞋揣在怀里。

  郑成功驱逐荷夷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后来,台湾有个叫林足谋的企图叛乱。清廷命赖妈妈的儿子挂帅平乱。出征前,赖元帅回厦门看望妈妈,并想物色一个身高体壮的男子当旗手。赖妈妈推荐义子吴英,赖元帅一见,大喜过望,就把吴英带往军中。

  渡海登台之后,两军交锋,赖元帅不敌,吴英擎军旗随军溃逃。

  突然,吴英发现怀中鞋子掉了一只,便不顾一切转身寻找。官军看到旗手掉头反攻,顿时跟着转身掩杀过来。叛军看到对方突然杀个回马枪,以为援军已到,个个惊慌失措,结果被杀得落花流水。最后连林足谋本人也束手就擒,被押到京城治罪。吴英因此立下了战功。

  此后,吴英冲锋陷阵,屡建奇功,官至福建提督。

  至于吴英的祠堂,现今流传着两种说法,因没有确实有力的史料记载,也无从考证其真实性。

  第一种说法认为,朝廷为了表彰吴英的功绩,特地在厦门建祠。将军祠气势雄伟,建筑精美,祠前还立有华表、牌坊,牌坊上镌刻着圣旨。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出人头地的吴英后来不忘少时收养他的赖妈妈的恩情,回到厦门在赖妈妈生前居住的地方为其修建了一座祠堂,并供上赖妈妈为他亲手缝制的鞋子。厦门官绅大为感动,自发地为这个祖籍外乡、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将军建祠立坊,上书勋崇山海,泽沛军民

  居民林老伯则说,过去的将军祠有一个小山头,常有米粉作坊在晾晒米粉,成为一道奇特的风景线。也因此,民间流行起一则歇后语:将军祠晒米粉——白季(闽南话音译)白季在闽南语中字面意思是排子,这是因为当时的米粉都是一排排摆开来晒的,而这个词音在闽南语中又代表很牛的意思,这就是双关歇后语的妙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