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东山7大名门望族之“吴氏家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吴侬软语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3 17:52:22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吴氏家族,世居东山武山一代(原江苏省地质疗养院周围),吴国后期,吴洑婪授职到东山掌管养虎、养羊、养鸡等事务,当时鸡羊的饲养,一是为了养虎,二是用于劳军。吴洑婪住过的地方叫洑公墩,养虎的山头叫称虎山,养鸡的地方叫鸡头山,养羊杀羊、烧羊肉的地方叫吴家湾。这些名称延续到今天。今日的东山吴家湾的白煨羊肉就是源于此段历史。

    当初这支吴氏是避越军战乱而移居于此,按《(洞庭吴氏)世谱通考》记载当时吴氏家族谓“未识其有民人焉”。这支吴氏从吴越之战后避祸改成洑姓,千年之后吴氏一直为恢复吴姓奔波,宋孝宗(公元1162年-公元1189年)赵慎看到洑氏申请之奏本后不久就指示浙西路(宋时省级行政机构)派员到东山实地调查后御批东山洑姓恢复吴姓。皇庆年间(1312年),吴寿宁又于濮公庵故墟上改建延陵季子庙,作为吴氏祠堂,庙旁有宋名臣范仲淹之孙范寅题名的“延陵祠堂”石碑一块。

    自此,吴氏世居之地,居民和地理名全部恢复吴姓,吴氏的盛事推动了“吴巷山”的发展。吴氏家族挖井开河,造桥筑路,村坊豪宅渐成规模,东山最大的石桥——具区风月桥就是吴氏家族捐建的。工程期间(弘治六年,1493年)朝廷工部大臣姚方亲临督视,历时三年落成。桥身全部石结构,三孔,长48米,高8.7米,两端桥逸石堤各长120余米,十分壮观。历时400余年民国时,吴氏家族后裔吴礼门又加以整修。民国李根源当年至东山,就是在此桥上岸。

    吴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录有进士3名,分别担任桂林知府、广东参政、翰林院编修等职。知县以上官员9名。

    吴氏在南宋至明清,修建园林私邸无数,其代表作以“芗畦小筑”最为有名,后称依绿园。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朝廷监修《大清一统志》设书局于太湖东山,徐乾学等知名学者都居住于此。吴氏“依绿园"主人吴庄留存《半园诗文稿》著作,其侄子吴莱庭是著名的《太湖备考》作者金友理的恩师,对金友理编撰《太湖备考》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