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吴村摩崖石刻及生态安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晏子城民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3 17:21:33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漫谈吴村摩崖石刻及生态安吉

在安吉县杭垓镇吴村村东北700米处,有一处悬崖,时孝丰县令黄云题书的“溪山深秀”四个大字赫然其上,称之为吴村摩崖石刻¹。石刻长1.98米,高0.66米,横刻“溪山深秀”四个大字,字径24厘米,上款为:雍正甲寅年(1734)仲秋,下款:黄云题并书。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它借助于高山丘陵的石壁,将名人书法刻于其上,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此种手法历代相承,使石壁之上成为历代书法家大显身手的地方。摩崖在东亚尤甚,比如有名的是天津盘山石刻、浙江普陀山石刻、山东泰山石刻、河南嵩山石刻、湖南九疑山石刻、桂林象鼻山还珠洞石刻等。

古今人物对摩崖石刻各有不同见解。据江苏人冯云鹏著《金石索》(清代金石学著作)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系统研究碑刻的专著是《语石》,由清人叶昌炽编著,他认为:“今人见题名,或称之为摩崖,不知摩崖不皆题名也。即桂林诸山,诗、赋、赞、颂姑无论,唐宋《平蛮》诸碑、韩云卿《舜庙碑》,非巍然巨制乎?……晋、豫、齐、鲁间佛经、造像,亦往往刻于崖壁……盖摩崖,犹‘碑’也,为通称,为虚位,亦为刻石之纲,其文字则条目也。”清代浙江鄞县人马衡著《凡将斋金石丛稿·中国金石学概要》指出:“刻石之特立者谓之碣,天然者谓之摩崖。”2003年,徐自强、吴梦麟在他们的新著《古代石刻通论》中认为:“摩崖石刻是石刻中的一个类别。所谓摩崖石刻,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以刻文记事的石刻。”

见证安吉良好生态环境

吴村摩崖以山石为纸,以锤凿作笔,上有葱郁苍劲古木遮荫,下临深溪碧波,黄云县令的“溪山深秀”四个大字见证了安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美丽乡村大自然的天地间显露出不一般的豪情壮志。

在杭垓镇俞村,还有“天然洞”、“钟山”、“续跋”等石刻群,同样见证了安吉清绿山水一片蓝天;“小洞天”石刻于1971年建公路时被毁掉,十分可惜。

鄣南吴家村,即鄣吴村,以吴氏为著,咏其诗词甚多,如赵孟頫《鄣南道中》“山深草木自幽清,终日是闻莺不见莺,好作束书归隐计,蹇驴来往听泉声”,盛赞鄣南之“溪山深秀”。前些日子,笔者在县吴昌硕纪念馆三楼看到一幅八十年代鄣吴村照片,照片中的河流、房屋清晰可见,尤其是村口成片的参天大树,足以说明彼时鄣吴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自古以有。于2005722日出土的鄣吴“阖村公禁”碑,以“严禁风木”为题,县长刘公亲自谕示:“凡山脉水口及一切公所关系等处,概不许明拌暗砍,并暨有时或被水倒风挠,亦归公用,不得争取以为己有。如有贪图渔利,仍蹈前辙者,鸣公究治,决不徇情。”近代著名书画大师的原名吴俊卿赫然在刻,上至县主,下至乡贤名士,乃悉心保护自然环境之历史证明!清代安吉官府曾在多处勒立“奉宪禁碑”,护养竹林资源,乡人重生态、爱家园之传统洵属久远。现藏于灵峰寺的“安且吉兮”石刻,则向人们诉说着千百年来若武陵桃源般美好的安吉……

县令黄云其人其事

题书“溪山深秀”的黄县令,务实而敬业。翻阅修于1877年的《孝丰县志》,可知,黄云1717年中举,1732年任孝丰县令,5年后于任上去世。这位勤恳的县长,在孝丰县做了大量的工作,如建立官办义塾,免费供贫寒子弟上学;设立育婴堂,使被遗弃的孤童有一个归宿;收养鳏寡孤独的穷人和乞丐,办起了养济院。

黄云还十分体恤人民的疾苦。县内有个金石乡,下辖仁图、信图、直图、刚图、勇图五庄,均距孝丰城三十里以上,地方比较偏僻,而且到处是荒山,这里的税赋同山外的田地一样重,乡民赔钱补税,苦不堪言。黄云知道后,深入调查了解,向上如实反映情况,减免了税赋,乡里的百姓都非常感谢他。黄云去世后,人们非常怀念他,感恩他为乡亲们带来的好处,把他的功绩与王国宾、蒋远发等前任县令并论,画了他们的像,在城北迎安门外的堂子山上建起三贤祠,岁岁祭祀,纪念这些为天下穷人谋福利的好县令。时过景迁,老百姓世代相传,叫走了调成了三义寺,该地也叫成了三义寺村。

孝源街道郭孝山中的郭巨墓碑,也是黄云手书,现保存于县档案馆。黄云还有诗二首,现已不详。

石刻不仅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也为秀美的竹乡大地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随着中国美丽乡村的不断推进,碑刻文化,将会成为一道永远亮丽的风景线。

 

¹本文讲述的摩崖石刻专指文字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