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吴君主世表辨析 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 12:40:57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吴甄源
 

勾吴君主世表辨析 ⑵

二、王世、干支、公元年份的合理匹配

由表3可知,传统宗谱载“泰伯生于武丁四十年丙申(前1285年)”是按邵雍夏商周年表取值的,对王世、干支、公元三个年份表达法,如果改动其中一项,另两项必须作相应调整,否则就会闹出大笑话;同时,在同一宗谱中编写勾吴25君主的世表,王世、干支、公元都想表达的话,那就要么三项都按“邵雍夏商周年表”,要么三项都按“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否则就会彻底打乱了时间序或王世、干支、公元三者间的正确匹配。

1:有人在“泰伯生于武丁四十年丙申”后加注“公元前1211年”,认为把泰伯的生年表达得十分清楚,殊不知在邵雍年表中,“武丁四十年丙”是公元前1285年,泰伯属;在断代年表中“武丁四十年(公元前1211年)不是丙申年,却是庚年,泰伯属!表达一个年份或把一个年份由邵雍年表表达法转换成断代年表表达法,切忌生吞活剥,望文生义。

2:传统宗谱载古公亶父生于“武丁元年丁巳”,泰伯生于“武丁四十年丙申”,用邵雍夏商周年表可得,古公亶父生于公元前1324年,泰伯生于公元前1285年,古公亶父40岁生泰伯。用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则应表达为:古公亶父生于“武丁元年辛未”,泰伯生于“武丁四十年庚戌”,公元年份为:古公亶父生于公元前1250年,泰伯生于公元前1211年,代差仍是39年。

邵雍年表中“武丁丁巳”年是武丁1年,断代工程年表中“武丁丁巳”年是武丁47年(前1204年);邵雍年表中“武丁丙申”是武丁40年,断代工程年表中“武丁丙申”是武丁26年(前1225年),邵雍年表中“武丁丁巳”年比“武丁丙申”年早39年,而断代工程年表中“武丁丁巳”年比武丁丙申”年迟21年。这个“丁巳”年实质上是后一个花甲中的丁巳年,之前一个花甲中的丁巳年是前1264年,比泰伯生年武丁26年丙申(前1225年)依然早39年,不过在断代工程年表中这个丁巳年的王世纪年是小乙8年。如果用后一个花甲中的丁巳年——武丁47年(前1204年)去标注古公亶父的生年,而用“武丁26年丙申”(前1225年)去标注泰伯生年,当然要闹出泰伯反比其父早出生21年的荒诞笑话了。

3:从上述两例转换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在邵雍年表中古公亶父生于丁年属,泰伯生于丙年属,在断代年表中怎么变成古公亶父生于辛年属,泰伯生于庚年属了呢?,这是因为我们转换时把“武丁年”和“武丁四十年”作为第一关键词之故,如确信他们的属相是可靠无疑的,则可把“丁巳”和“丙申”作为第一关键词,去寻找武丁在位期前后最接近史实的丁巳”和“丙申”年,查表可知,其可供选项是:古公亶父生于小乙8年丁巳(1264)或武丁47年丁巳(1204),泰伯生于武丁26年丙申(1225)或祖甲16年丙申(1165)。前1264年与前1225年为一组对应值,前1204年与前1165年为另一组对应值,代差始终是39年。

4:泰伯生年表达法乱象点评:

泰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公元前1285年),这是按邵雍年表的唯一标准表达法。任何不改变王世年份、干支年份,而只在括号中换注另一个公元年份的表达方式都是错误的!

1)泰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公元前1306年):

邵雍年表:公元前1306年是武丁19年乙亥。

断代年表:公元前1306年是阳甲元年乙亥。

2)泰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公元前1276年):

邵雍年表:武丁四十年丙申是前1285年。

断代年表:武丁四十年是前1211年庚戌。

邵雍年表:公元前1276年是武丁49年乙巳。

断代年表:公元前1276年是盘庚25年乙巳。

3)泰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公元前1244)

邵雍年表:公元前1244年是祖甲15年丁丑。

断代年表:公元前1244年是武丁7年丁丑。

4)泰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公元前1165年):

邵雍年表:公元前1165年帝乙27年丙申。

断代年表:公元前1165年是祖甲16年丙申。

5)泰伯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戊申(公元前1212年):

邵雍年表:武丁四十年是丙申年,公元前1285年。

断代年表:武丁四十年是庚戌年,公元前1211年。

邵雍年表:公元前1212年是庚丁8年己酉。

断代年表:公元前1212年是武丁39年己酉。

6)泰伯生于殷商武丁七年甲戍(公元前1246年):

邵雍年表:武丁七年是公元前1318年癸亥。

断代年表:武丁七年是公元前1244年丁丑。

邵雍年表:公元前1246年是祖甲13年乙亥。

断代年表:公元前1246年是武丁5年乙亥。

7)泰伯约生殷商武丁丁丑年(公元前1244 年):

邵雍年表:武丁丁丑年是武丁21年公元前1304年。

断代年表:武丁丁丑年(公元前1244 年)为武丁7

当我们用“王世+年数”表达一个年份时,例如“周武王2年”,那么在两种年表中概念一致的地方仅是均指“周武王在位的第二年”,并不代表相应的干支年份和公元年份也相同,“周武王2年”在邵雍年表中是公元前1121年庚辰,在断代工程年表中是公元前1045年丙申。当我们用“王世+干支”表达一个年份时,例如“武丁甲寅”年,在两表中所指大相径庭,在邵雍年表中是武丁58年(公元前1267年),在断代工程年表中是武丁44年(公元前1207年)。两种年表中同一帝王加相同干支的情况,只有当这位帝王在位时间较长时才有可能出现。在邵雍年表中周武王在位7年,分别是“前1122年己卯、前1121年庚辰、前1120年辛巳、前1119年壬午、前1118年癸未、前1117年甲申、前1116年乙酉。” 在断代工程年表中周武王在位只有4年,分别是“前1046年乙未、前1045年丙申、前1044年丁酉、前1043年戊戌。两组公元年份的干支完全不相同。

由此可见,2000年以前的宗谱使用的时间标尺是邵雍夏商周年表,2000年以后续谱可能会用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对于涉及公元前841年之前时间表述应详加斟酌,两表不能混用,公元前841年之后两表的表述才取得一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