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吴君主世表辨析 ⑴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 12:39:29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gohwu
 

勾吴君主世表辨析 ⑴

一部勾吴史,半本空白纸。寿梦称王之前的吴国历史,《史记》可谓是惜墨如金,除泰伯三让、周章封吴之外,只留下一条“某某卒,子某某立……”的简要线索,历代君王生平事迹乏词可据。吴始益大,寿梦称王之后的勾吴史才堪称真正有文字记载的吴国历史。

如果说《史记.吴泰伯世家》代表了官方或史官的记载,那么吴氏宗谱则反映了民间对勾吴君王的描述。宗谱的世表以记载家族成员的名、字、号,配、适、嗣,仕、迁、寿,生、卒、葬等信息为己任,如何确认泰伯的生年成为关键之关键,吴姓何时开氏勾吴何时立国?君王如何传承?勾吴存国多久?开启勾吴历史尘封之门,泰伯的生年无疑是金钥匙,编纂吴氏一族传世宗谱,泰伯的生年无疑是基准点。

勾吴国25位君王的概况,涉猎吴氏宗谱者大约都关注到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是“泰伯生于武丁四十年”;二是“夫差卒于公元前473年”。如果这两点都是定数,事情就将相对简单。问题是,夫差卒年或已为史学界、谱学界所确认,但泰伯的生年却已成千古之谜。查见各地吴氏宗谱对武丁四十年作出了多种不同的诠释,演绎出的公元年份任意而书,同王世年份、干支年份的搭配有章不循,导致泰伯生年的表述五花八门。出现这种现象,有的出于考证推导,有的出于误读了不同版本的夏商周年表,更多的是出于不加甄别消化,盲目抄袭拼凑。总之,泰伯生年记载之乱象实非吴氏作谱之福音。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一孔之见,与众宗亲共商之。

一、衡量古史年份的两把标尺

“武丁四十年丙申”究竟是公元多少年呢?这就涉及到王世年份、干支年份、公元年份的相互换算和有序匹配,并不是可以任意改写的。干支年份以60年为周期循环往复,任何一个公元年份均有干支与其匹配,是不可以任意命名的。王世年份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直到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我国历史开始有明确纪年,此前之历史年代,皆为后人所推算。然而,即便是推算也必须有一个时间上的标尺。2000年以前,人们使用的标尺是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中所记录的夏商周年表;19965月,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11月,《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正式出台,这是我国迄今最具科学依据的古代历史年表。2000年以前,表述古代历史大都以邵雍夏商周年表为标尺,2000年以后,《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的运用日益广泛。族谱修撰涉及古代时间表述比较多,因此《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与修谱结下不解之缘。可是,不少人不了解两种年表的异同,盲目套用或轻率转换,编出了一些既不符合邵雍年表又不符合断代年表的年份,王世年份、干支年份、公元年份胡乱搭配,令人啼笑皆非。

请看两种年表:

 对比两份年表,我们可以观察到表2对表1进行了校正,夏商周的起讫时间后延了许多年,有些帝王的在位时间得到压缩,直到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两表数值方趋向一致,说明夏商周时代被邵雍年表拉长了154年。随着三个朝代时间跨度的紧缩,期间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当然也有了不同取值:

 同一个皇朝存世时间变了;同一位帝王在位年数变了;同一个公元年份,干支不变王世变,同一个王世年份,在两表中对应不同的干支和公元年份,同一个干支年份每60年出现一次,对应的王世、公元年份如何按序匹配,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在宗谱中时而出现似是而非的年份表达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