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庙历次修缮  吴氏功不可抹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金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8 0:06:17  文章录入:吴金全  责任编辑:吴金全
 

 

    佛山祖庙百年大修竣工特刊,重点报道了佛山明朝尚书李待问家族,对“扩建祖庙”的贡献和历史地位,但清朝时期,佛山吴氏家族对“维修祖庙”的贡献和历史地位,也不容忽视,功不可抹。

     按祖庙有关资料介绍:“祖庙始建于北宋元封元年(1078-1085年),元末毁于兵燹。”至景泰三年,佛山人借抗击“黄萧养起义军”胜利,归功于“北帝”显灵,“神功持助”,皇帝遂御赐祖庙为“灵应祠”,“佛山堡”为“忠义乡”,并新建了“玄灵圣域”牌坊,形成了庙、钟楼、牌坊、灌花池的规模。在吴荣光撰写的《佛山忠义乡志》卷二之祀典,有如下记载: 

    “庙将修完,有乡判霍佛儿、乡耆梁文□见得庙前逼狭,无以壮观。二人推心,合将己财,买。。。。地凿灌花池。。。。。吴进捨田八分正直以弓步计之,一百二十有五步左右,道旁余土,池北种菠萝、梧桐,池南种绿槐、翠柳。附近□旗□竖檽星坊中,题“元灵圣域”四字,极甚壮严,胜景神庙修完,景致犹如武当,圣槩威名,播于粤郡。” 

    上述“吴进”,是兴贤堡民,捐田虽然只有八分地,但“正直以弓步计之,一百二十有五步左右”,位置又刚好在“元灵圣域”处,使庙前开阔,“极甚壮严”,“景致犹如武当,圣槩威名,播于粤郡。”另有兴贤堡民吴元敬,也捐祀产一亩。由此看来,佛山吴氏家族,在明朝祖庙兴建初期,也作过一定的贡献。 

    由明朝佛山李氏家族主导扩建的“祖庙”,到了清朝初期,如佛山史专家罗一星所言:“曾一度受到官府冷落。。。。。。处于无力无心管理”状态,祖庙的“土田铺舍,半入强侵;祖庙的祭器也散失甚多,钟鼓无存。”时移势易,今不如昔了。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虽做了一些小修小补,也无济于事,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佛山同知赵廷宾倡修祖庙,镇民雀跃响应,”“合资一万二千有奇”。“使祖庙焕然一新如巍然堂寝、坚致门庭、恢拓歌舞台、筑浅廊以贮碑额等;又并修圣乐宫及祠右之观音堂。”

佛山史专家罗一星进一步提醒,说:“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重修,商人的捐资占了重要部分。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的灵应祠正殿中间石柱,就为盐总商吴恒孚(吴荣光祖父)率领其七子(应为八子)同立。而灵应祠前殿石柱,亦为侨寓贡生吴之柱偕儿孙五人所敬奉。”

     “乾隆二十四年”重修祖庙,“商人的捐资占了重要部分。”佛山吴氏捐资,估计过半。从 “尚聪年谱”可见,为军务捐饷,每次都在千两以上;佛山史专家罗一星,曾指出:大树堂吴氏日常“其使用花销,甚至成为佛山侨寓最高消费标准。”因而,“合资一万二千”,捐资过半,是不足为怪的。正殿、前殿石柱,为之铭刻,它印证了清代佛山吴氏对祖庙大修的贡献和历史地位,功不可抹! 

    其后于嘉庆、咸丰、光绪年间,也曾经多次大修灵应祠,祖庙的前殿和正殿的石柱石刻,也同样刻有佛山吴氏家族捐修的记录。光绪25年(1899年)己亥修灵应祠,是清朝最后一次大修,2007年佛山祖庙百年大修,正是在清末祖庙大修后的框框上进行的。 “清继明统”,祖庙假如没有经历乾隆二十四年等的大修,祖庙就没有今天的辉煌。

 

注:资料摘自《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罗一星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