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地名话吴氏(6)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3 21:18:53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吴甄源
 

26、姑苏

苏州别称,市西南有姑苏山(胥台山),春秋吴王阖闾在山上筑有姑苏台。

27、长洲苑

春秋吴王阖闾游猎场所,在今苏州市西南,太湖北。唐以长洲为县名。

28、东美巷

苏州的东美巷南起道前街(巷口原有桥名西馆桥),北至大石头巷(巷口原有马禅寺桥)。古称馆娃坊,吴王离宫别馆所在。宋代为果子行集中地,故亦称果子巷。明代始称东米巷,是与西米巷对称。清代转音称东美巷,以古为馆娃坊,义亦可通。12号南部原是大隆公所(有说系木业同业组织),内设义塾授童启蒙,每冬设施粥场。12号北部系菜馆业同业组织,内供关帝。 

29、伦敦路

 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苏州人读的是‘伦敦路’而且并非西凤东渐后崇洋才改读以前就这样读据专家考证是古音一直流传下来的原因。

30、剪金桥巷

相传是因吴王与西施出游见桥头有一卖花女叫卖鲜花,吴王从头上取下一只价值连城的金簪,命宫女剪下一截,把所有的鲜花统统买了下来,供西施晓妆之用。此处即曰剪金桥。 

  31、专诸巷

于阊门旁的一条小巷。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光为了谋夺吴王僚的王位,派壮士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中,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当时壮士专诸就住在这条小巷中,“专诸巷”的声名也由此而流传千古。另一说是,相传专诸刺死吴王僚被杀后葬于此地,故名专诸巷。

32、憩桥巷

位于乐桥南堍西侧,东起人民路,西在三山街北口处连幽兰巷。古时东口有桥春秋时吴王率军出征曾在此憩息,故名“憩桥”,憩桥巷因桥得名。

33、泰伯庙桥下塘

与泰伯奔吴的故事有关。公元前十二世纪泰伯奔吴,带来了先进的周文化,结合本土文明创建了吴国。泰伯庙又名至德庙,为纪念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之祠庙。东汉永兴二年(154年)郡守麋豹建于阊门外,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吴越王为避兵乱徙于今所。南宋、明、清历代重建民国时期亦曾修缮。庙中有康熙、光绪及民国时重修记碑石可考。现尚存桥、坊、殿、庑等建筑。至德桥俗称泰伯庙桥,梁式,桥墩仍为石砌桥面已有改动。过桥迎面耸立四柱三间冲天式石坊,柱端雕卷云纹,横额镌"至德坊",为光绪二年江苏巡抚吴元炳所书。今称阊门内下塘。

34、干将路

相传吴国人干将与其妻莫邪善于铸剑,他们曾铸有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名干将,一名莫邪都献给了吴王阖闾。后来干将、莫邪被做为利剑的代称。为了纪念干将,古代苏州人把与干将墓相近的古城正东城门称为“干将门”,后又改为今天的相门。一九八二年苏州古城进行改造并命名为“干将路”。干将、莫邪铸剑的熊熊烈火早已经灰飞烟灭了,但在这里有一条路名永远记下了这段历史传说。

35、锦帆路

原为河,即子城城濠,相传吴王与宫女乘锦帆之舟游乐于此,故名锦帆泾,又名锦泛泾,以两岸桃李春日花开倒影水中如泛锦而得名。近代填河筑路,仍名锦帆。

36、其它相关地名

①邗沟——吴王夫差所开江淮间运河,开凿时间在公元前486年。南起今扬州市南,向北过高邮西,向东北进入射阳湖,然后向西北至淮安北入淮。汉末陈登开从高邮一直向北至淮安的河道,但不甚通畅。隋复加疏通。

②仙人关——南宋吴蚧破金兵处,在今甘肃徽县南。

③冶城——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④和尚原——在今陕西宝鸡西南。宋吴阶破金兀术于此。

⑤交趾——南越赵佗时建交趾郡,辖今越南北部。汉武帝时归汉。东汉时治龙编。隋唐交趾郡即交州。唐于此置安南都护府。十世纪三十年代吴权从爱州(治今越南清化)攻取交州,为越南吴朝之始。宋人常称之为交趾。明永乐五年(1407)置交趾省,有今越南北部、中部地。宣德二年(1427)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