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有爱的吴昌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九州艺博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3 12:05:28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不顾亲友的反对,以51 岁之身依然参佐吴大澄幕戎北上榆关御敌。在《汉三老忌日碑》将遭流亡国外之时,他与友人积极抢救,终得以保存于西泠印社。

有情有爱的吴昌硕


    他对家乡怀有浓浓的乡情。

    “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写罢员筜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

    “加餐葱蒜兼鱼肉,举箸踌躇得吐吞。人颂寿翁宜饮食,自知泉路近晨昏。雨晴日覆寥天笠,门户虽抛半日邨。昨梦玉华山下坐,看人打稻饲鸡豚。”这是他最后的《昨梦》诗。诗中提到的半日邨就是他的老家鄣吴村,玉华山就在鄣吴村对面,对家乡情之深,跃然纸上。他对亲人有着深厚的真情。

    “寒食东风吹郭门,孟郊哭子泪潜吞。一千日醉谋之酒,十六岁怜飘汝魂。母歇机声眠阁底,弟搜诗句历墙根。临残石鼓还听雨,如听商量屋漏痕。”此乃长子育16 岁时病殁,次年寒食节所作哀诗。当他作《丁辅之子八岁殇索题小影》时,不由“诗成我亦滋泪痕,儿亡记客沧海滨”,“是时无语慰儿母,黄昏一哭秋响晨”。又想起了育儿,真是“父想子,时时想”。

    元配夫人章氏,难中病殁,与吴昌硕并未正式成亲。但在数十年后,他41 岁寓苏州梦之,刻“明月前身”印并作长诗《感梦》:“秋眠怀旧事,吴天不肯曙。微响动精爽,寒叶落无数。青枫雨溟溟,云黑月未吐。来兮魂之灵,飘忽任烟雾。凉风吹衣袂,徐徐展跬步。相见不疑梦,旧时此荆布。别来千万语,含意苦难诉。我昔避贼难,从父止皇路。奉母赖汝贤,山野同去住。壬戌贼东下,我归三月暮。墙屋一无恙,归物云烟付。劫火烧不尽,中庭桂之树。我母为我言,是汝葬身处。汝死未及旬,当时记不误。贼平奉父归,甲子中秋度。乱后百事废,埋骨先所务。携锄辟榛莽,形迹了无遇。泪下声复吞,徘徊空四顾。仓皇远来意,知汝怜我固。慰汝一言在,吾身困犹故。后匹菱湖施,家计颇吾助。大儿年二十,作诗渐成句。次儿九岁强,弄笔满天趣。儿虽非母出,母汝汝当护。汝言我长佩,汝德我长慕。他年招魂葬,同穴傍祖墓。黄泉无自悲,百岁犹旦暮。”字里行间意浓浓、情切切。后亦将章氏衣冠葬之超山。

    与施氏夫人季仙,则是情深意笃。“裙布不完头不梳,柔条采采叶扶疏。豳风图里芳人在,夫婿偷闲好读书。春蚕吐丝如银白,强就寒意尽室温。轧轧机声灯影里,女儿新妇共黄昏。”(《采桑图为季仙》)“桂子腾香设帨辰,廿年宦海共风尘。前身明月终修到,夫子粗官累食贫。劝我耕田因识字,呼童投辖助留宾。儿童今日添欢喜,共觅陶潜洒酒中。”(《季仙五十寿》)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殷殷厚情。

    他对知交有诚挚的友情。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吴昌硕正统、正直,胸有郁勃之气,有大家风范,故所交之友不乏正直之士,或学问、或书、或画、或篆刻,各有所长,非凡凡之辈。《石交录》及《缶庐集》中所见者共计近百人。吴昌硕一生以其诚挚之情交到了这许多好友,在古今中外也是少有的。

    施旭臣、杨见山、金树本、吴云、吴大澄、任伯年,蒲作英、沈石友、王一亭、诸贞壮等等,在他一生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师友。

    他交友不限于中国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人。兰丐闵泳翊,朝鲜人,吴昌硕为他治印三百方,这是什么样的友情之举?这是一般友情所做不到的。他对日本的日下部鸣鹤、河井仙郎、长尾雨山、水野疏梅诸人,均是“ 君知吾如吾知君 ” 。

    他在一幅弥勒像上题曰:“袋藏何物? 或曰五谷。吾为尔计,何不散之大陆,使年岁丰熟,普救白屋,无寒号饥哭! 非然者,人呼尔菩萨活佛,我斥尔为行尸走肉,无赖之秃。姑备尔像,为众生祝。尔听我言,毋但窃天禄!”明是对弥勒佛,实是对上层统治者,希望他们不要辜负了“天禄”,应为民谋福。

    他在《苦寒吟》这首可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提并论的长诗中写道:“黄浦岸裂一丈冰,千船万艘胶沙汀。大雪压屋屋欲倾,朔风猛力吹使凝。贫家断炊米罄瓶,山芋豆屑调作羹。十指冻折号失声,饥肠辘辘不住鸣。道旁日见僵尸横,大官赏雪临高厅。狐裘貂帽黄金觥,笙歌拂云开画屏。恶诗一官悲填膺,作诗奏事求天晴。愿彼苍天顾穷民,阳和煦物万物生。”这不是有一般的同情心所能写出来的!

    他作小吏时曾积极赴粥厂给灾民施粥发放棉衣。他给王一亭画的流民图及散振安徽绘图,后题“我题是册心凄然,今岁湖湘闻大水”,深切地关心着大众的疾苦。

    他对先贤白阳、青籐、石涛、八大、李复堂、李方膺等都有一股至情。对后学则是殷切希望,谆谆教诲,“英才望吾子”。

    他画梅时饱含肺腑真情,“苦铁道人梅知己”,“苦铁苦受梅花累”,“梅花性命诗精神”。故其笔下的梅有神有韵,“秀丽如美人,孤冷如老衲,屈强如诤臣,离奇如侠,清逸如仙,寒瘦枯寂古傲如不求闻达之匹士”。

    吴昌硕是一位怀有大情至情之人,“一月安东令”前,他为“身世所累”,想通过仕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以自身的情给家人、给社会以爱。在苏州做佐贰小吏,“束带趋辕门,三伏汗如雨。传呼乃敢入,心气先慑沮。问言见何事,欲荅防龌蹉。自知酸寒态,恐触大府怒”。“愿言窃微禄,奉母有酒脯”。奉令赴严家桥粥厂发灾民棉衣,随吴大澄北上御日,直至江苏安东做知县。然而,现实击碎了他走仕宦之途为民施爱的理想,不得不将胸中郁勃之气,全身心移情至艺术上来。“一月安东令”是他一生思想上的转折点。

    吴昌硕有理想抱负,走仕宦之路是他正统思想的体现,由于其正直,使他没能成为官吏。他人不高,但所书篆、隶均一反前人,由“扁”成“长”,由“矮”变“高”,体现了他的高大志向。他画花卉不加鸟虫在上,画的是山林气,不是田园气,是他心胸的体现,是大家气魄。

吴昌硕是篆刻、书法、绘画每个领域都称得上一代宗师的大家。成名最早的是篆刻,功力最深的是书法,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是其艺术的总表现,故其画影响最大。吴昌硕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被公认为中国画20 世纪四大家。

    愈近上古的艺术愈近于自然、愈平淡朴拙,而后来的艺术发展则人为的意气流露越来越明显,越趋于浓妍。苏轼晚年认为意气太露不及平淡意深来得格调高。黄庭坚在艺术上也欣赏淡。米芾也有尚淡的艺术趣旨,“余乃取顾(恺之)高古,不使一笔入吴生(道子)”。赵孟頫,陈洪绶更是典型的代表。石涛、八大也主张临古、学古,但他们尚古都不是一味泥古,因为时代不同了,他们借助古意拓展出了新的风格。

    吴昌硕“与古为徒”,朔古探源,但他却又“自我作古空群雄”,以饱满的大情大爱抒胸中郁勃之气,“养金石力、食草木心”,以作篆之笔法“画气”,以金石气入画,熔诗书画印于一炉,使画“质重、貌拙、境大”,“古而新、朴而雅、犷而秀”、艳不俗,神完意足,将中华民族的气魄表现了出来,受到了大众的喜爱,登上了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高峰。

    上世纪 30 年代后,吴氏画风成为风尚乃至“正统”,其艺术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后继者有王一亭、赵子云、陈师曾、赵古泥、诸闻韵、诸乐三、王个簃、沙孟海、陈半丁、徐穆如以及日本国河井仙郎等。深受其影响而成为大家的有齐白石、潘天寿、吴茀之、李苦禅、朱屺瞻、刘海粟,乃至现在的一大批写意花鸟画家,无不从他这里汲取营养。可以说吴昌硕画派是传统文人画跨入现代之际最为繁盛、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画派。在这之前之后很难找到技艺承传如此明显、声势规模又如此浩大的画派。徐悲鸿先生曾称其为“三吴缶派”,我认为称其为“海上缶派”更为确切。

    吴昌硕之后的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李苦禅以及“岭南派”、“长安派”等等的大师们,无不是有大情、有大爱的大家,他们在新时代都为中国绘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会不断出现拥大情、生大爱的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