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中)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李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8 11:43:36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读《论语》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中)

 

本文(上)目录

一、前言

二、《论语》的由来与评价

1、《论语》的由来

2、《论语》的评价

三、古人对《论语》的解读

1、(魏)何晏《论语集解义疏》

2、(唐)刘知几《史通》

3、(宋)朱子《四书或问》

4、(宋)刘因《四书集义精要》

5、(元)陈天祥《四书辨疑》

6、(清)毛奇龄《四书改错》

7、(清)吴鼎科编《圣贤论赞志》

8、(清)刘宝楠《论语正义》

9、(清)周柄中《四书典故辨正续》

 

本文(中)目录(续上)

四、今人对《论语》泰伯的解读  

1、《论语新解》泰伯篇第八  钱穆

2、《论语译注》 杨伯峻

3、《丧家狗——我读论语》 李零

4、论语讲要  李炳南 

5、《论语》五章新说  马文增

6、论语凿度 言麸子

7、泰伯三以天下让  现代聊斋  余少镭

8、论语真相之泰伯纹身自甘下流   弓奇

9、《论语三解》冯家禄著

 

 

四、今人对《论语》泰伯的解读

今人(民国以来)多数从历史学、哲学、心理学、逻辑学、文学等方面对《论语》的各篇(包括泰伯篇共二十章)进行解读与评注,都很有说服力,文笔生辉,议论纷纷,泛褒不一,争论不断,见人见智。《论语》的解读要坚持百家争呜与求实精神。

在古代春秋时期至清代以前的古人阅读这条典句和古书,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阅读古书都要看注疏,否则难解,今人甚是也。这就会带来了我们阅读和理解的“语言障外”。如何标点才能符合原文文意和当时的语言实际以及社会生活(包括典章制度)的实际,这才是最重要和思考的。现有以下几种点校:

【原文】

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2、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或!)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3、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4、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或?)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其中1、没有标点符号,是自古至清代人解读的原文,2、标点后,今人解读的原文,34为少数人解读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