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海峡两岸吴文化论坛递一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大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2 16:32:47  文章录入:吴大成  责任编辑:gohwu
 

吳氏根系求證

 

    在江西豐城吳氏族譜中,有虔州(今贛州)一支開基祖,譜中記載:晏卿.遠公之子.乃贛城始祖.譜名哲....安山.娶贛縣陽孝本之女.宋神宗朝.以詩經中鄉試名.明年上春.官值王荊公更科舉法.初封策殿試第六名.初授江都縣丞.曆官至四川置制史司。夫人陽氏俱葬贛縣.龔公山之陽坐.癸丁向.生子二..貞。

    又記晏卿公下五世孫:正夫.昌公次子..端富.號金潭。因寇擾.攜眷駕舟抵豐城.喜曲江秀麗而家焉.娶盧氏.生二子.萬善.萬通.為曲江始祖。

    吳氏晏卿公為這一支贛州開基祖,後裔為紀念先祖,為晏卿公塑造畫像,有師爺為此題字為贊:

    贊曰:

    延陵世胄.豫章名流。

    山川毓秀.襄贊皇猷。

    身列浚位.不愧賢臣。

    才能智略.選拔昭明。

    鄭元捷書

    師爺落款為鄭元捷

===

    今參閱《臺灣新店市文史》http://60.244.109.21/tw/hsman/content/p49.asp。錄於下:

                           秀朗社與安康的開發

 

    安坑河谷原來也是秀朗社的土地,漢人移民開發大坪林時,安坑地區也沿著內、外挖子、大楠坑、石頭厝、柴埕、十四分一帶開墾,在雍正、乾隆之交(十八世紀三十年代左右)就開墾成田。

 

    安坑一帶的拓墾根據目前的契字觀察,大約可分為內外挖子一帶的秀朗社自墾區、外五張(內挖仔至車仔路間)承墾秀朗社地的漢佃墾區,以及內五張之隘地區。內外挖仔社的自墾區以漢人範起拔為首,他買斷漢人向秀朗社承墾的埔地後再賣給漢人開墾,第一手獲取的是埔底銀,但因承墾秀朗社埔地,所以須年納口糧,開成園後,要納一九抽的租稅做為秀朗社的口糧。

 

    乾隆十八年(1753)林成祖進入此區,築永豐圳灌溉中永和一帶。乾隆四十年代(l775~l784)墾務漸興,保存的地契也較多。以乾隆四十六年(178l)周威、吳民等合約字可以觀察外五張下溪洲、內五張北勢坑...等地開墾過程:

 

   「同立合約字人新興注眾股夥周威、吳民等,因乾隆四十六年玖月間承墾朱子沛外五張下溪州、併內五張北勢坑邊草地參處,眾等另向秀朗社番潤福番業戶君孝仔、白番沙其裏、巫禮等再給墾字,東西四至明白登載墾字內炳據。因朱子沛從前向各墾給契券,眾議所有朱子沛舊墾字內,不論甲聲多寡,每十甲抽出壹甲以貼沛從前向番墾給之費,其餘田園盡付股內五十六分均分。茲因沛年老久病危篤,懇托孤字壹紙,併從前舊墾字參紙、合約壹紙共計五紙,托交眾股夥收管。目分額眾多,難以分收,盡交吳居東收管,存為公貯付照。茲沛已故喪臏殮壹應共費銀玖拾餘員。俟三年後,沛抽多寡甲聲盡付眾股夥掌管,陸續抽出多寡存為沛煙劄之資。倘寮中若有口角爭訟費用銀項,合應齊派公用,不得推諉誤其公事,如科派銀兩不齊,將此一分眾革出,付眾人均分,不敢異言反悔,不得恃強混爭,亦不得私心多分,今欲存憑,立今約字共伍拾陸紙,每股各執壹紙付為存照。

 

    天字第貳號周威、吳氏收貯

    知見人吳居東

    代筆人鄭元捷

    乾隆肆拾陸年玖月日

    立合約字人新興江眾股夥同立

    天字號計共拾貳紙批照

    鄭連、何險、周弁、林話、周彌、林會、林印、吳長、林克容、廖前、周進倫(王行恭藏)

 

    契字說明朱子沛先向秀朗社榮戶潤福承墾草地,並未墾成。周威、吳民等合股五十六份,再向其承墾,因而雙方有重墾的情形。為彌補原先朱子沛早年承墾交出之費用,每十甲抽一甲予朱子沛,其餘由五十六份均分。而朱子沛也將舊給墾字交周威等股夥收管。

==========

    該契代筆人名為鄭元捷。從前掌筆人多為師爺,師爺即是大富家請來專門為本家執掌文案的人,《師爺》是對其的尊稱。

    臺灣文契代筆鄭元捷,是否是為江西豐城吳氏先祖題贊的鄭元捷?此事目前難能定論。

    但有三點互通:一、臺灣鄭元捷與江西鄭元捷同是文墨圈裏的人,按乾隆時期說法來說,同是師爺。二、臺灣鄭元捷與江西鄭元捷同有與吳氏親密關聯關係。三、臺灣鄭元捷與江西鄭元捷屬近一時代人。

    如臺灣鄭元捷與江西鄭元捷同是一人,則往徙臺灣的吳民一支,必與江西吳氏該支屬同脈關係,此其一。其二、即鄭氏生活往來于吳氏之間,往台吳民一支與江西吳氏該支至少為同族關係。

===

    台海吳氏,往台起點多為閩粵,近代譜記根系多述記閩粵。然世久日垵,每逢政局動盪,民不聊生之時,族譜也在其劫,至使家乘族譜在衡接上難免有所失。在文記上,又難免有所誤。至此,支系宗支在其根系記述上,在本朝無內亂或本朝政局稍有不和,徙外支系在族譜記述上也或有距差(例大陸文革)。多有支系在遷徙之年,本祖上三五代內記述備祥,以遠則略之(例季劄.兢公)。於遷徙之地也多有所略(例歧山.梅裏.中原.虔州.~~.台海)。

    吳氏南遷,以江西為軸心幅射周邊,閩粵湘贛,依水而行遍佈如星繁。同宗同系,同支同族,乃至同房同家,同脈同父,即是三代以內遇有紛散之事,或使見面也不能識,此常事。

    故今持有鄭元捷者為我吳氏所做文記,或台海本支與大陸本支系出同族,乃是天使鄭氏為我吳氏牽索之預備,唯願如此。

 

                              江西豐城吳萍如敬上

                                       20100121

===

附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