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65世孙唐代吴兢(字公超、号子干)有一部巨著《贞观政要》,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媲美。古人云:孔子作春秋 乱臣贼子惧。可见《贞观政要》与《资治通鉴》之类“作春秋”者,有镇住乱臣贼子的作用。古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在古代,地方统领,名义上也是记录历史的人---刺史,意为:以针刺竹,记录史实,比如扬州刺史。而官府统领,名义上也是记录历史的人---御史,比如御史大夫。吴氏支派之一的左台吴氏,左台即是御史台之左台的意谓。在现代中苏两国,各地各级统领,在名义上也是记录历史的人---书记,在书中记录之意。
历史记录下来了,沉淀下来,就成为文化,人们提到中华文化,其内容一般是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君子六艺,是中国历史所记录下来的内容。现在,宗亲们常说弘扬吴氏文化,而本质上,吴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吴史文化,是古代与当代的吴氏族人的言行,尤其是吴氏明星人物与公众人物(也就是热点人物)的活动,这是吴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吴氏文化的内容是记录并研究吴氏族人的历史,也就是记录并研究吴氏族人的活动(言与行),优秀的部分要发扬,不优秀的部分要警惕,如果因此能再次形成《贞观政要》《资治通鉴》“作春秋”之效用,致使“乱臣贼子惧”,从而获得宗亲之间的团结,美好,和谐的局面,这就达到建设与弘扬吴氏文化的目的了。
如果吴氏族人的这种做法达到了吴氏族人的自我透明与自我纠编的目标,那么,这种做法就是对吴氏族人的最大贡献,也是中华民族自我透明与自我纠编的一次伟大尝试,这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贡献。
因此,为了吴氏文化的健康而充分的发展,建议成立各地宗亲会监事长联盟会议。
这个会议可以仿照香港宗亲总会每月11日定期开会的形式,每月或每周召开例会,定期商讨族务,全国监事长会议不必从全国汇集到一个会场里聚会,可以是电话会议,网络会议。比如,在一个超大QQ群交流,每当各地监事长网络会议之时,QQ群里,几十个监事长开会,轮流发言,共同讨论,近两千宗亲旁听,也是一大盛事。每月或每周一次的监事长联盟大会,均设一位轮值主席,轮流主持会议。
而会议的内容,则是在近期各地宗亲中发生的热点问题,各地监事长交流各地的情况,尤其是有争议的情况。致力于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热点中的相关各方人物,解答热点问题,并且使之成为新常态,而且,学习华夏吴氏网的做法,委托当地宗亲采访热点人物或知情人物,并且使之成为新常态。这样,受争议者也可以有机会倒苦水,在这一点上,一方面要保障各方有沉默权(因为,采访中,总有“用一百个谎来圆一个谎”的事情发生,所以有人总要选择使用沉默权),一方面也要保障各方有发言权,让人有充分的发言权。如此长期记录吴氏族人的言与行,沉淀下来,为研究吴氏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与素材。
监事长的岗位,其实就是古代的刺史与御史的在字面上的名义上的岗位---记录历史。
由于这个各地吴氏宗亲会监事长联盟会议没有执行机构,无法有任何任命与弹劾的事项,只有把接受采访的详细情况与拒绝采访的真实事件记录下来,构成当代吴氏的《资治通鉴》与《贞观政要》,为吴族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从而防止宗亲事业在斜路上越走越邪,导致最后发生总爆发,比如现在中国政府各级各地高位贪官,上吊的上吊,跳楼的跳楼,越来越难看,事情到这个份上,大家只能瞪着眼睛看,谁也不好说什么。
实际上,监事长联盟会议可以渐渐地起到中华吴氏族人的总会的作用,虽然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限制而暂时不能打出这个牌子,但总会的事务与作用己经在发挥了,这对于务实的人来说,这就够了。
同时,与各地宗亲监事长联明会议相配套,可以新建立一个QQ群与网站,专门用于这种民间会议内容的记录与公开,同时QQ群与网站还可以收集与记录公共媒体上出现的古今中外的吴氏族人的言行活动。这样,可以充分弥补全国各地的侧重于记录族谱与寻根情况的宗亲网站的不足,与各地宗亲网站一起,为吴氏文化的健康发展全面地做出贡献。
-----------------------
附 关于史官的秉笔直书
吴兢的最著名的著作是《贞观政要》,他出生于唐太宗驾崩二十一年之后,吴兢任史职30余年,编纂唐国史65卷。 著述很多,现除零散诗文外,仅存《贞观政要》一书流传于世。吴兢从政之时,所上谏疏皆关乎封建政治之大事。他的《谏十铨试人表》即是一例。当时在选用官员时,皇帝绕开吏部而在禁中做出决定。吴兢很反对,认为朝廷各个部门应各司其职,选官事必须由吏部主之。他强调的是要按既定法规行事,甚至皇帝也不能例外,任意改变制度,“上自天子,至于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 可见,吴兢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而且,吴兢拒改《则天实录》,史载,安州别驾刘子玄卒。子玄即知几也,避上嫌名,以字行。著作郎吴兢撰《则天实录》,言宋激张说使证魏元忠事。说修史见之,知兢所为,谬曰:“刘五殊不相借!”兢起对曰:“此乃兢所为,史草具在,不可使明公枉怨死者。”同僚皆失色。其后说阴祈兢改数字,兢终不许,曰:“若徇公请,则此史不为直笔,何以取信于后!”(译文:安州别驾刘子玄去世。刘子玄即刘知几,为避玄宗皇帝李隆基姓名的同音字而以字行于世。著作郎吴兢撰修了《则天实录》,其中记载了宋?激励张说为魏元忠作证的真实经过。张说在修史时见到了这段记载,心里知道是吴兢所写,嘴里却故意说道:“刘五(即刘知几)在修史时对我一点都不帮忙!”吴兢马上站起来回答说:“这一段是我吴兢写的,所有的草稿都还在,我不能让明公您错怪了已经死去的刘子玄。”在座的同僚听了这话全都大惊失色。后来张说私下里请求吴兢将这段记载略改几字,吴兢始终没有答应,他说:“我要是曲从您的要求,《则天实录》就不再是秉笔直书的信史,将何以取信于后人呢!”)
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后为齐国执政。权臣崔杼曾杀死了三位不肯就范的史官。崔杼弑死昏君齐庄公后,打算让负责写史的太史官说齐庄公是暴病而亡,但史官就是不听,直言“夏五月乙亥,崔杼弑其君”,崔杼一怒之下杀了太史,过去写史的,可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太史一共兄弟四个,崔杼杀了三个都没阻挡史官的董狐之笔,最后只好屈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