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立冬雨 浓浓祭祖情——广西宾阳吴氏立冬祭祖观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耀振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1 9:24:37  文章录入:吴耀振  责任编辑:吴耀振
 

悠悠立冬雨 浓浓祭祖情

——广西宾阳吴氏立冬祭祖观感

吴耀振  文/


    2014年11月6日傍晚8时,祠堂外面下着连日的中雨和大雨,而祠堂内吴氏祭祖前夜却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以前祭祖前夜是演戏,演当地的“师公戏”,一演就演到天明。为什么要演到天明?据族谱和史书记载:因为旧社会穷人多,立冬祭祖时,各地宗亲远道而来,都住在祠堂的厢房里,至今仍有提前来的,仍免费住在祠堂的厢房里。厢房有男女客房各三间,每间可住10~20多人。但仍有部份宗亲没有地方睡,只好看戏,看到天明,而后直接参加祭祖典礼了,因此以前演戏演到天明就是这个道理。自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来祭祖的大部份宗亲都在外面住客栈、宾馆了,晚上才来宗堂看演出。演出一般演到凌晨一点就结束了,不用再演至天明。

    今年的演出与往年不同,往年上演都是演几百年前的地方戏 ——师公戏。而今在创建文明、清洁、美丽的乡村活动后,各村镇都在开展广场舞活动,今年祭祖的晚会演出就改为以广场舞为主,以独唱、演奏、小品为副的联欢晚会。参加演出的单位有50多个村镇,演出节目有72个之多,是几百年来演出节目最多的一个晚会,晚会演到凌晨1点多才结束。虽然当晚外面下着阵雨不停,有些寒气逼人,但宗亲们看着族人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十分高兴。呈现出悠悠立冬雨,浓浓吴氏情的动人场面,是一个文明祭祖的联欢晚会。

    2014年11月7日立冬日,是吴氏福懋公后人正式祭祖的日子,这个祭祖活动有600多年的历史,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我们宾阳的吴氏始祖吴福懋公就以进士的身份由朝廷钦命从山东青州来广西宾州任正堂,至今已有600多年,繁衍33代人口,约6万多子孙(含海外在册人员)。“吴氏宗堂”历经两建两毁后仍在原地重建第三回,目前宗堂占地2000多平方米,第一镇宅的宗堂几百年后依旧存在,第二、第三镇宅的宗堂是吴氏后人扩建的。从清朝乾隆三年(公元1737年)始建,至今已有277年,在这近三百年的沧桑岁月里,每年泰伯公后裔吴福懋公后人都来“吴氏宗堂”进行祭祖。明清、民国时期是一年两祭,改革开放后改为每年一次冬祭。但每五年十年进行一次大祭,邀请海内外族亲参加,祭仪十分隆重。

    2014年11月7日立冬日,12点午时三刻进行祭祖,宗堂理事长讲话后,各主祭、陪祭和司仪人员穿着特制的祭祀礼服。由司仪宣读祭祀正式开始德高望重的领导和嘉宾就座前排,其他宗亲分布在祠堂内外各处站立,参祭人员平常年份有1500人左右,大祭年份有3000人左右。今年的立冬祭祖虽是阴雨绵绵,寒气习习但宗亲们的祭祖热情却十分高涨。经过约半小时三拜九叩的礼仪之后,宣布祭祀仪式结束各村各镇各人拿回自己带来的鲜果和三牲祭品,并在宗堂聚餐。明清民国时期的就餐是免费的,经费来源由祠堂的田产收入和贤达人士的捐赠来支付。解放后,祠堂的田产归公,祭祖活动费用由成功人士捐赠和摊派的方式来支付,在宗亲乐捐的热情下,每年的收支平衡并略有节余。

    祭祖有何意义?祭祖是一种感恩报恩的活动,是一种永不忘祖上恩德的善举是一种“仁孝”的表现。它告诉人们我们的吴姓始祖从那里来?同时也是一种认祖归宗,加强宗情族情、亲情的联系方式是一种教育子孙如何做人?做好人的宗教仪式。每年都有年长90多岁的老人和怀抱婴儿的妇女来祭拜先祖的在天之灵。传承始祖泰伯公谦让至德精神,弘扬吴氏优秀文化是立冬祭祖的根本和宗旨。

    所以,广西宾阳县吴氏福懋公吴氏宗堂的祭祖活动百年不衰,千年兴旺,而渊源流长。2014118落笔宾阳“吴氏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