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苏岗”文化与苏州“吴氏”文化传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文光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7 10:54:01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一、苏州之“吴”为三皇五帝昆仑山后裔昆吾氏。

       苏州,春秋时期称“吴国”。吴国的“吴”氏,为炎黄二帝的后裔。先秦古籍《山海经·海内经》记载了一个有趣、奇异的故事:吴权的妻子叫阿女缘妇,她与炎帝孙子、黄帝之臣逢伯陵(逢,也称蓬、逄)通奸怀孕,三年后一胎生3子,分别叫鼓、延、殳。炎帝之孙逢伯陵,是姜姓和齐姓等族的始祖。

       据宋代学者罗泌《路史·后纪四》记载:“逢伯陵,姜姓。炎帝后裔,太姜所出,始封于逢泽,后改封于齐。”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认为:“神州晨土,即所谓齐州中国之地也”。说明“齐”是指“齐州”,最初也在开封古“逢泽”的“神州”和“中国”地区,后来随着逢伯陵后裔向西周时期的齐、鲁、徐、吴等地区迁徙,成为了东夷人,或称徐夷人、淮夷人。

       对此,《路史·国名记甲》又记载:“逢,伯爵,伯陵之国,黄帝所封。夏有逢蒙,《穆天子传》逢公其后也。地今开封逢池,一曰逢泽”。这说明,炎帝之孙、黄帝之臣逢伯陵以及吴权、阿女缘妇最初均生活在开封“逢池”,即“逢泽”、“蓬泽”、“逄泽”、“太池陂”等。这里是三皇五帝的“中国”之地。

      先秦古籍《山海经》中记载的“吴权”,也是上古时期伏羲太昊(昊,金文为吴)、黄帝后裔“吴(一作虞)”氏。到了黄帝孙子颛顼帝时期,三皇五帝“中央邦国”又出现了一个“吴回”。他和兄长重黎先后担任火官——祝融。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部族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分离成八个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      

南方夏官火正祝融图

      有人说,“昆仑山”在现代中国的青藏高原,中原地区没有“昆仑山”的人文历史传承。其实,这种说法不是事实。事实上青藏高原的“昆仑山”,不过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部,错把中原已经消失的“昆仑山”认作青藏高原而已,而中原地区的“昆仑山”文化,却以“昆吾”的表现形式顽强地保留着自己文化的本质属性。

       据春秋时期左丘明《左氏》昭公十二年《传》楚灵王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旧许”是指今河南鄢陵陈化店镇许由寨村的“昆吾国”,即战国竹简《穆天子传》中周穆王召见的“许男”之国;又如初唐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魏徵《隋书·地理志》记载:“开皇十六年,分濮阳,置昆吾县,属滑州”。唐朝宰相房玄龄《晋书·地理志》记载:“濮阳古昆吾国。”“昆吾国”在今濮阳县城西南30华里的春秋时期卫都帝丘。此外,郑州、山西等地均有昆吾氏传承的此类地名。

       中原的“昆吾国”、“昆吾氏”之“昆”字,为日(考父)与比(妣母)的阴阳结合体,是由阴阳两仪组合为一体的“太极”象形;“昆吾国”、“昆吾氏”之“吾”字,为形声,从口,从五,五亦声。“五”在太极文化的九个理数中位置居中央。“五”与“口”联合起来表示“位置居中”、“介于阴阳之间”的含义。“五”为五行“土”的生数,居“中”为主,太极五行皆因得“中”、“五”、“土”而生成万物。所以,“土”居“中宫”、“中央”,以象太极,临御四方。“五、吾”是天之“中”数,与“昆”字都是阴阳合一的太极象征。

      地处中原地区的昆吾国、昆吾氏,是居住在开封古陈留昆仑山、三皇五帝“中国”的炎黄后裔,也是太极五行南方的“火正”、“祝融氏”陆终的后裔,又称“庸(融)人”、“郐(浍)人”。陆终氏自颛顼帝故都高阳(今杞县高阳镇)、昆吾氏居住地阳武县高阳乡(今开封县朱仙镇古城)、陆终氏居住地平陆(今尉氏西北30公里秦汉时期平陆县)向外迁徙。西周时期,部分昆吾氏后裔被封于郐城。据宋代学者罗泌《路史·国名纪》日:“郐,鄂姓,一日会人,郐也,今新郑县东北三十五里有会城。”“会城”,即“郐城”,为郐氏房姓,即郐仲之国,本为祝融之墟,新郑、新密均有郐氏不断迁徙的“郐城”、“郐国”。三国时期著名史学家韦昭《左传注》认为:“陆终第四子日求言,为坛姓,封于郐。郐,今新郑也”。西晋著名政治家杜预《左传注》:“郐城,古郐国,在荥阳密县东北。”新郑之“郐”与密县之“郐”,虽然地理位置略有不同,不过是“郐”人迁徙的所建的城邑而已。春秋初期,姬姓“郐国”被姬姓“郑国”所灭,其后有侩氏、郐氏、会氏、方氏、午(许)氏等向南部传承。

       二、苏州之“苏”为三皇五帝昆仑山后裔己吾氏。

       苏州,简称“苏”。“苏”也为古姓氏,得姓始祖为居住在开封古陈留昆仑山颛顼帝时期吴回的后裔“昆吾”。昆吾名“樊”,字“衍”,“己”姓,是开封黄帝、颛顼帝后裔陆终的长子,早期的封地大致在秦汉时期尉氏西北部30公里的平陆县(今尉氏庄头乡一带)。

      昆吾氏“樊”为“己”姓。“己”为黄帝时期大挠氏所创历法纪年“天干”的第六位,相配五行在“中央、土、五”方位,为天之元气,地之真土,也称“己五(吾)”。昆吾、己吾的先祖为高阳氏颛顼帝,封地和初都均在开封古陈留高阳(今杞县高阳镇)。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记载:开封“浚仪有高阳故城,颛顼高阳氏佐少昊有功,封于此城。”颛顼帝后迁都至河南内黄县西南30公里梁庄乡三阳庄村西北高地,死后葬于此,故当地有颛顼陵,濮阳西南的昆吾国也大致在此一带。

开封古陈留高阳颛顼帝图

     开封古陈留也有“己吾”城。公元99年,东汉永元十一年分宁陵县置己吾县,属陈留郡。关于己吾县的设立,《宁陵县志》有记载:“己吾城: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置县于此,名己吾县,属兖州刺史部陈留郡,与宁陵县并存”。“己吾”城在今宁陵县张弓镇西南约12里的己吾城村。

       发源于开封古陈留昆仑山的“昆吾”、“己吾”,后来向以开封昆仑山南方为主要目的地的周边地区迁徙。昆吾、己吾的文化含义与太极昆仑的文化含义相同。

   苏州的太极、昆仑、昆吾文化悠久而丰富,就地名而言,有昆(仑)山、太(一)湖、太(昊)仓、(九尾)虎丘、吴(祝融)中,等等。就连发源于苏州的中国最古老剧种,也被称作“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更奇特地是,“昆曲”的唱念语音均源自开封昆仑山古“中国”、“中州”之地,被称作“中州韵”。

      可见,苏州文化源于中原开封昆仑山,即三皇五帝的“中央”、“中国”,也就是后来的“中原”、“中州”。

       三、开封平陆、苏岗与昆仑山陆吾、虎丘传承。

  “苏”姓尊黄帝、颛顼帝后裔“昆吾”为始祖。“苏”姓文化源于开封昆仑山三皇五帝中央邦国,并在开封有逢伯陵“逢泽”、颛顼帝都杞县“高阳”、陆终封地尉氏“平陆”等历史文化传承作依据。

      传说,昆仑山神之一的“陆终”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也称“陆吾”、“肩吾”。据先秦古籍《山海经·西次三经》记载:“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说明人面、虎身、虎爪而九尾的“陆吾”,是上古时期陆终氏族的图腾。

昆仑山神陆吾图

      所以,开封“昆吾氏”陆终的后裔,与昆仑山的“陆吾”、“九尾虎(狐)”、“虎丘寺(开封县、杞县)”等人文名称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渊源。

       宋代开封城西部约5里处的护城堤外,有一个“昆吾氏”居住的古老遗迹,名称“苏岗”。这一名称自宋代就有史料记载,距今已千年之久,并已保存到前些年。可惜,前不久当地因挖掘湖泊,地名被改称“西湖”。“西湖”之名中找不出“苏岗”的历史文化要素。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苏岗”改称“西湖”与开封历史文化有何渊源关系,但改名之后既失去了开封“苏岗”之“苏”的古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又失去了开封一处重要的人文名称和历史遗址却是一个不争事实。其利弊得失只好由后人去评说了。

       由此看来,许多学者关于“为了保存现有的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古城之地不要轻易改变自己古地名为妥”的主张,是有道理的。

 

开封昆吾氏后裔苏岗位置图

      有学者认为,当代古城文化建设有两种方式:一是文化传承型建设;二是文化断代型建设。我们不宜搞自毁古城文化的断代型建设,因为其失去的必将是开封的历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