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谱之奇(7)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7 10:13:26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吴甄源
 

吴氏宗谱之奇(7

短斤缺两

 

挚友相聚,设席小酌。谈及修谱,忽生诧异。同为古公后裔,世数相差甚巨!为此查阅若干姓氏谱系资料,以便对吴氏宗谱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有更深刻的认知。

(一)自黄帝至商朝后期

1、吴氏远古世系:黄帝→古公亶父,                         25世;

2、李氏远古世系:黄帝→理征(被纣王赐死),                38世;

3、何氏凌氏汪氏:黄帝→古公亶父,                         41世;

4、胡氏远古世系:黄帝→阏父,                             41世;

5、刘氏远古世系:黄帝→树鸿(前1188,                   45世;

6、张氏远古世系:黄帝→仲交(武乙时期),                 48世;

7、朱氏远古世系:黄帝→奕邾侠,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受封邾国)     50世。

计算本组数据可知,远古世系代差大约为:吴氏63.8岁;李氏41.4岁;何氏、凌氏、汪氏、胡氏38.2岁;刘氏34.8岁;张氏32.6岁;朱氏31.3岁。

 

(二)商朝后期→周朝→秦                                     

1、吴氏古世系:泰伯(前1165→吴芮(前241年生),          28世;

2、张氏古世系:季甲(帝乙、纣王时期)→张良(前262年生)    34世;

3、周氏古世系:季历(泰伯弟)→周秀(其父避秦灭杀改姓周),    35世;

4、刘氏古世系:登贵(前116480世刘邦(前256年生),        35世;

5、蒋氏古世系:季历(泰伯弟)→宗镐(前256年生,从沛公灭秦)    38世;

6、王氏古世系:季历(泰伯弟)→王贲(秦国大将),            39世。

  由本组数据可见,自泰伯时期至秦汉之交,吴氏比张氏少6世,比周氏少7世,比刘氏少7世,比蒋氏少10世,比王氏少11世。

 

(三)自商朝后期至三国时期

1、吴氏世系:蜀汉名将吴懿(公元183年—237年),列泰伯44世;

2、王氏世系:24孝之一王祥(公元184年—268年),列季历50世;

3、凌氏世系:吴国名将凌统(公元189年—237年),列季历52世;

4、刘氏世系:蜀汉先主刘备(公元161年-223年),列登贵54世;

5、赵氏世系:蜀汉大将赵云(公元155年—229年),列季胜58世;

6、蒋氏世系:蜀国宰相蒋琬(公元193年—246年),列季历62世。

由本组数据可见,自泰伯时期至三国时期,吴氏比王氏少6世,比凌氏少8世,比刘氏少10世,比赵氏少14世,比蒋氏少18世。

 

(四)自三国——元末(公元265年—1324年)

吴氏:吴懿(183年生)—大明江阴侯吴良  1324年生),计42

赵氏:趙云(155年生)—大明南雄侯赵庸 1330年生),计46

李氏:李龙(174年生)—大明韩国公李善长(1314年生),计45

刘氏:刘备(161年生)—广传【刘龙(1255年生)之孙】,计52

凌氏:凌统(189年生)—仲季           1320年生),计42

在这一千多年中,吴氏世数与其它姓氏无突出差异,也有其他世数少于吴氏的姓氏未列出。代差均在25岁±3这一合理区间。

 

相信不同姓氏的繁衍应该无形中遵守着一条相同的法则,那就是人类的生育规律。虽然60岁得子的偶然性、40年代差的合理性、16岁生育的可能性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论证,但为何吴氏宗谱晋朝以前1500年间的世数与他姓相比明显有“短斤缺两”之嫌?为何晋朝至元末明初1000年中吴氏世数基本达到晋朝以前1500年的吴氏世数?为何吴氏的繁育能力先抑后扬,不再落后于其他姓氏?无奈只得感叹:奇哉!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