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宗谱之奇(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吴实求真的BLOG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1 17:49:52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吴甄源
 

吴氏宗谱之奇5

勾吳迷局 

编修吴氏宗谱,绕不开太伯、仲雍南奔荆蛮,立国勾吴。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勾吴的解释,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勾吳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聊城文化部落《勾吳解说》一文列举了如下1——8各种观点:

1、《汉书地理志》记:泰伯奔荆蛮,号曰句吴。新《辞海》注释:吴,古国名,亦称勾吴。简言之,勾吴作地名、古国名解。

2、许慎《水经注》曰:勾吴,吴人语不正,言吴而加以勾。颜师古曰:勾,夷语之发声也,亦犹越谓之于越也。持此观点时,勾吴是吴人的方言发语词,没有什么意义。

3、《吴越春秋吴泰伯传》载:吴人或为问:何缘而为勾吴?泰伯曰:吾以伯长居国,绝嗣者,其当有封者,吴仲也,故自号勾吴,其非方乎?’”这就是说,我以长兄当了国君,无嗣,当由封于吴地的弟弟继位,故用这个勾吴作国名。

4、陈益在近作《我的祖先是蚩尤》一书中说:起初,勾吴只是泰伯和仲雍的自号,但当地荆蛮人闻知后,义而归之,共立以勾吴。这意味着勾吴是一个周人和荆蛮人双方都能接受的词汇。他们找到了一个土著词语,用周地的文字书写,读意和含义都很相近,便很快流传……”陈益认为勾吴是荆蛮人的土著语言

5、陈国柱在《吴文化勾吴考》一文中说:当时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分布着鱼族,其中在太湖流域鱼族有吴、越、干(名称)的不同。他认为,在甲骨文、金文中,鱼字有立鱼式、卧鱼式、干鱼式等三种写法,说明当时人有晒鱼以贮存食物的做法。的意思就是用竹片把剖成两半的鱼撑开晒干。因此,他认定为勾吴的原意是干吴,也即是干鱼。

6、吴展明在《从蚩尤亭谈到勾吴》一文中指出:从苗族中部方言区来看,“勾”是“公公”,“吴”是“奶奶,婆婆”,“勾吴”作为一个词语来讲,就是“祖父祖母”,或“吴公”的意思。荆蛮人对泰伯由“义之”到“敬之”,就选用了当地晚辈对长辈尊称的词语“勾吴”来称呼泰伯,尊称泰伯为“吴公”。“勾吴”由对人的尊称演变成古代吴国国家的代名词。

7、草虾在镇江论坛发帖表示:勾,古代写最早为匃、后为匄,流亡乞丐的意思;,原形为匃,有三字都是派生于:葛,勾,丐。吳就是虎,字形是口下为夨表示老虎扭。吳是白色老虎。南方之夷写为宜,宜=虞。匄虎,就是老虎了流亡的乞丐。勾吳,或许本意就是失却领地之虎,引伸出王子浪落在外,再次创业之意。

8芦花飞绪在《常州细节闲说——之源》一中从另一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发现:从一见“句吴”这词起,就本能的感觉“句吴”的连读发音与常州话的“家”(gu,句吴切)十分相似。所以认为,太伯到了江南安家之后,文身断发,以示不再回中原的决心;同时,用当地方言“家”(句吴gu)来为自己的新家园命名,表达以此为家,与当地土著融为一体的意愿。

9、【明】杨慎《升庵经说》:越曰於越,吴曰勾吴,邾曰邾娄,本一字而为二字,古声双叠也。

10、世吴总会文化委员吴萍如撰文指出:“相信人都一样,走到天涯去也难忘得了本乡本土,泰伯从岐山姬水到江南无锡,纵然再是避王远徙,心里还是会装着姬水。泰伯立国,国号自然而然的会与乡土关联,即然有意避开姬水,国号也得和姬字有渊缘才对得起乡土,姬与句同音,会音会意,用句字是再好不过的了。” 对于有记勾吴的,认为“不外乎二种原因,一是句字与勾字很相象,从前的竹简上稍稍有些走移消墨的话,句字就成了勾字。二是越国的勾践后来得了吴国,他不愿意听到人们说句字,知道勾践听到句字头痛的文事官们便想到了用勾字来代表句字,把勾字放到吴字的前头,勾践自然会高兴,这勾字也就流传下来了。”

以上勾吴的若干种解释,难辩哪个才是泰伯之本意?未知何说切中勾吴之真谛。历数千年时间,穷无数史学家、谱学家才智,终究难解“勾吴”之谜,奇哉!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