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吴与深吴宗亲会见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孙霄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0 19:00:20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gohwu
 

    11月10日,世界吴氏宗亲总会吴良民宗长与深圳吴文化交流会的小能宗长、良辉宗长、修建宗长、建平宗长,在深圳龙岗六约山庄会见深圳盐田区沙头角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孙霄。孙霄馆长原来在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馆工作,是一位历史文物专家。自1998年以来,孙霄先生一直当任深圳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在孙霄先生的推动下,中英街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孙霄先生与沙头角吴氏宗长吴天琪是多年的老朋友,孙霄先生对沙头角吴氏宗亲以及吴氏宗祠与吴氏鱼灯舞都有着大量的研究,在孙霄先生的积极推动下,沙头角吴氏宗祠成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而鱼灯舞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孙霄先生对鱼灯舞的历史渊源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沙头角中英街沙栏吓村吴氏都是客家人,祖先吴尚儒在清康熙年间迁徙来此。沙栏吓村也是沙头角鱼灯舞唯一的传承地。数百年来居住在沙栏吓的客家人吴氏一族,恪守祖先留下的传统,每年节庆期间都有鱼灯舞表演。

    孙霄先生通过研究后认为,吴氏和鱼灯舞的历史渊源远远不止数百年,其形成鱼灯舞的鱼文化观念甚至可以向上追溯数千年。

    在孙霄先生所著的《从原始鱼祭巫术看鱼灯舞的源流》一文中认为,沙头角鱼灯舞在迁至深圳之前应该是有梅州大埔鲤鱼灯舞的某些元素,这个舞蹈后来由吴氏族人带到沙头角后,将农耕文化与滨海文化相融合,因而南北方的鱼类造型才会在沙头角鱼灯上都有反映,孙霄先生在梅州大埔对百侯镇侯南村鲤鱼灯舞进行调查时发现,当地的鲤鱼灯舞,实际上是始于240多年以前,由族人杨缵绪从陕西带来的。同时,根据《吴氏族谱》记载,吴氏族人及其宗族源流可追溯至商代陕西岐山。春秋时期,周王室泰伯率族人东迁,分布在渤海和延陵两郡,落户沙头角沙栏吓村的吴氏族人属于渤海郡。他们建立吴国后,以国为姓,故尊泰伯为吴氏始祖。至今,在吴氏客家话发音中,“吴”“鱼”同音,所以才会视鱼为吉祥物。其实,这种现象在沿海客家中相当普遍。

    而通过对比研究鱼灯舞的原始遗风和形态并将它和上古时期黄河半坡氏族的鱼祭活动比较研究后,孙霄先生更是发现两者无论在祭坛、祭师、祭品乃至祭者上都有多处重合的痕迹,保留了浓郁的鱼祭遗风习俗。据此,孙霄认为沙头角的鱼灯舞不但可以说与半坡氏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鱼灯舞就是从距今五千至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原始鱼祭巫术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保留原始鱼祭巫术形态的广场舞蹈。因为,一些传统舞蹈的早期形态与巫术有密切的关系,这已经在考古资料中得到证实。吴氏族人的鱼灯舞,是从数千年前的黄土高坡,舞到今天的南海之滨沙头角,其中包含着吴氏族人的许许多多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沉淀。

    宗亲们与孙霄先生畅谈沙头角吴文化建设的前景,以及深圳吴文化交流活动的前景,会谈期间,修建宗长提到,在中英街的香港一侧的村庄,也是吴氏族人聚居地,良民宗长表示要马上开展联络工作,良民宗长还表示,对于沙头角的吴氏文化景观的建设工作,包括世吴与港吴在内的广大吴氏宗亲,都将会给予大力支持。

良民宗长与孙霄先生

左起,修建宗长、小能宗长、良辉宗长、建平宗长,良民宗长、孙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