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德走出去的大历史学家吴相湘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永志  文章来源:永志的博客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10 18:22:58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吴相湘(1914-2007),常德县人,曾在自传中写道:“我家世居湖南省常德县”,“七房人家都聚集于常德东门外百胜巷、贺八巷,屋宇相连,门户相通”。相湘自曾祖父庆玉公经营桐油业,祖父吴金棠,号爱(1847-1937),更扩充营运,所经营的“立成和油行”营业鼎盛。油行设在大河街仁智桥。这一牌号在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中国年鉴中有记录。当时适值相湘出生,特命乳名“成和”。相湘的父亲名其林,号汉声(1878-1937),曾游学日本,为早期同盟会会员。

吴相湘,字良善,民国3年出生于常德。11年迁长沙,入楚怡小学就读;15年考入极负盛名的明德中学;22年考取北京大学历史系,26年毕业。

吴相湘自幼多病,是广德医院罗感恩医生的经常病人,其父鼓励他学医。后因在楚怡小学玩滑梯不慎骨折,以致影响习医,决定向文史方面发展,自小学、中学时代即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并受武汉大学李剑农教授的提示,遂决定其终身研究史学的志向。

大学毕业后,适值抗战发生,相湘到长沙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明朝历代实录的工作。中研院西迁,因父丧未能随往,奉师命回母校明德中学执教并担任总务主任。1941年冬,至第九战区司令部参谋处编译部担任编篡战史工作。及抗战胜利,先后应聘至兰州大学、河南大学任教。1949年自沪渡海赴台湾。1952年8月,应聘为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于1965年5月辞职。翌年7月,被聘为新加坡南洋大学历史系教授,并兼系主任。嗣因《燎原报》的“攻击”文字,于1969年3月辞职返台。旋应私立中国文化学院之聘,担任史学研究所教授并兼历史系主任。于1975年8月赴美定居。

吴相湘在北大就读时,深受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的影响,并有其祖父、父亲旅行嗜好的遗传,所以一直追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目标。其足迹遍及国内外,更一再远赴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地作访问研究。所到之处,均注意搜求珍贵史料,每次远行,都是满载而归,然后利用这些史料,从事研究撰写工作。其著述内容之丰,所涉足范围之广,非一般史学家所能比。

抗战时期,吴相湘投笔从戎,从事编篡战史工作,曾亲履最前线,身历数次重要会战,与十余同仁编成《抗战纪实》四册。1950年8月,亲至日本防卫厅编修所战史室阅读日本军方档案,为我国进入日本军部阅读其侵略记录的第一人。以后便根据他在战场上的直接观察和实际经验,以及多年所搜集的原始文献,完成了一部巨著《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吴相湘最初研究清朝宫闱秘辛,他在北大的毕业论文由孟森教授指导,题目即为“咸丰辛酉政变”。其后更在故宫文献馆搜集到许多珍贵史料,因将“咸丰辛酉政变”扩充为《晚清宫庭纪实》一书。又撰写《清宫秘谭》,引起中外学术界之注意,并因此而于1958年和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建立了合作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的关系,其研究兴趣才开始转移。《宋教仁:中国民主宪政的先驱》,就是他与华大合作研究的成果。退休后,他完成另一部巨著《孙逸仙先生传》。

吴相湘对民国人物传记的撰述,有极为浓厚的兴趣。自1950年起,即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学院主持“中国现代人物与政治研究计划”的包华德的邀请,陆续为该计划撰稿。之后,稍加修订并增补,相继出版《民国百人传》(四册)和《民国人物列传》。此外,尚撰有《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晏阳初传》一部,全书80余万字,系鸿篇巨制。

吴相湘的另一重要贡献是编印珍贵史料,影印流传。他遍访世界各大图书馆,在自己研究之余,联想到如何将自己涉猎所及提供给更多人应用,遂产生编辑各种史料的意念,相继刊布的有《中国近代史论丛》、《中国现代史丛刊》、《中国现代史料丛书》、《民国史料丛利》、《中国史学丛书》等。在史料缺乏和不能完全公开的情形之下,其嘉惠学人之大,自不待言。

吴相湘欢迎祖国的改革开放。199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一百周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胡绳诚邀吴相湘出席。吴相湘认为“神州改革开放今已逾十五年,若干成绩正显出。当此垂暮之年,如能乘此一盛典回返祖国一行,百闻不如一见,自具意义。加以香港回归祖时间日近,即澳门亦将于1999年岁末回归祖国。相湘一生研习中国近现代史,如振奋精神鼓勇回祖国,是一生所学可告一段落。”是年10月12日自美国起程直飞北京,并南下南京、武汉、广州、中山、珠海、澳门、香港、上海,除参观名胜古迹外,并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举行讲座和座谈会。

吴相湘退休后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著长篇回忆录《三生有幸》,书末篇名为《湖南的水牛》,为读者勾勒了他的性格和他的“根”:

 

我出生于湖南省境洞庭湖的沅江流域一大城市常德,求学于湘江流域的长沙,壮岁曾登临南岳衡山的高峰俯视湘江上流的曲折流水,居民称为“五龙朝圣”。幼年到过资江流域的益阳县城,青年时几次乘汽车由长沙回常德故里必经过资江流域的桃花江。在这三大江水流域沿途和郊区目睹农夫扶犁、水牛拖犁翻拨田土的情景。清季皇帝亲耕是用水牛。中国画家笔下的牧童骑牛或放牛,也是水牛,我曾眼见无数次,并享受富有诗意的乐趣,而我诞生于民国第一癸丑岁,传统说法丑年生肖牛,因此,我自幼对水牛很具友善和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