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建瓯东岳庙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中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12 17:12:56  文章录入:吴中天  责任编辑:gohwu
 

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座落城东郊三里白鹤山麓,占地四十余亩。是目前我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199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岳庙始建于东晋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迄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明《建宁府志》卷三《山川》白鹤山条下载:“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 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又鹤翔其上, 因名, 山之麓有东岳行宫”。东岳庙正殿有井一口,名“天湧泉”,围以铁栏(现用木栏)是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所凿。

东岳庙已废多年,至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重建,其后多次修缮,重建,现存大殿主脊梁上还留“大清嘉庆十九年重建”墨迹。

出东门,行三里,过奈何桥;经孟婆亭,到东岳庙前,只见绿树红坪,殿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鹅蛋石路,拾阶登门,门匾“岱宗隆祀”。进入山门,再登石级,过天王殿,就是一排前殿,供奉十殿阎王,再上为戒台,坐南面北朝向大殿。大殿又称圣帝殿是东岳庙主体建筑。圣帝殿为重檐歇山式屋顶,十一檩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总宽28.5米,进深六间,总长22.2米。柱头铺作施清式人字斗拱,转角铺作施之抄龙头单下昂,并伴有装饰性,(石承重)象鼻之下昂。藻井为明袱,砌上露明造,四面托以清式如意斗拱,内檐补间铺作(平身斜)为之朵,下施雕工精细驼峰,造型有鹿、羊等。内檐柱础两侧对称,其中金柱、中柱础为复盆式过渡到鼓镜式造型,是较为典型的明代早期风格。整座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均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参考价值。

圣帝殿四周有围廓,殿后为后宫殿。

圣帝殿供奉岳帝爷。即《封神演义》中的黄飞虎,姜子牙封神时,黄被封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统管阎王。几百年来,影响遍及闽北四方,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七日庙会,各方信士云集该庙朝圣,为古建州第一大庙会。

东岳庙前临松溪、背倚白鹤山,古时这里修竹苍翠,气候宜人,是古代建州的一大名胜。

目前建瓯市有关部门正准备以拓展旅游为契机,在逐步修复该庙的同时,积极发挥其人文功能,将该庙修复建成为集商贸、旅游、民俗等活动为一体的古文化旅游胜地,为古城建瓯增添一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