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侯别传
第五回:踏波逐浪靖海建功 灭倭戍边襄毅扬威
吴实求真
二侯兄弟各身怀绝技,吴良水下工夫甚是了得,吴祯化装侦察神鬼莫测。然而天道不测,造化弄人,吴良别以“建筑专家”青史留名,吴祯却以“海军司令”闻名遐迩。
“靖”者,平定;使秩序安定也。靖海侯吴祯屡建战功,均与统领水师,擅长水战有关。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祯辅常遇春自铜陵取池州,而池州临江,水网发达,吴祯出奇不意,率舟师直入护城河,以舟师毁其北门,直入城中;时敌舰百余艘前来围攻,复大败而去,遂克池州。后又率水师助江阴侯良驻守江阴,攻破张士诚水寨,擒其骁将朱定。
既平张士诚,欲讨方国珍。彼乃海盗出生,水军训练有素,陆上兵败则海上逃遁。上知欲擒方贼非吴祯莫属。祯从诏令,速率水师出长江,入东海,进今杭州湾水域。此时方贼正扎营于曹娥江畔,凭其多年海寇经验,认准曹娥江水浅,明军海船无法溯江而上,此外还沿江增设多道拦截栅栏,自认固若金汤,万无一失。殊不知在吴祯看来却形同虚设,水浅?栅栏?都不在话下,吴祯水师乘潮涨水深而入曹娥江,毁坝通道,出其不意直抵军厩。方贼溃败入海,吴祯追之盘屿,尽获其战舰、士卒、辎重,国珍降。祯复自海道进取福州,围其西、南、水部三门,一鼓克之。
皖国公仇成戍辽阳,祯总率舟师数万,由山东登州给辽东半岛跨海运输军资。虽海道险远,祯经理有方,兵食无乏。完城练卒,尽收辽海未附之地,降平章高家奴等,有力地保证了明军在辽东的存在。
大明霸业初定,海疆依然未宁。海上盗寇、方贼余孽、外邦倭寇轮番登场,东南半壁,时有海警。洪武四年十二月,靖海侯吴祯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元三府军士及兰秀山无田粮之民,凡十一万余人,隶各卫为军,且禁沿海民私出海。五年,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广洋、江阴、横海、水军四卫增置多橹快船,无事则巡徼,遇寇以大船薄战,快船逐之。每春以舟师出海,分路防倭,迄秋乃还。
洪武七年(1376年),倭寇侵扰中国沿海,太祖命靖海侯吴祯为总兵官,都督于显副之,京卫及沿海诸卫军悉听节制。祯率剿倭舰队,巡海捕倭,将倭寇由福州经钓鱼列屿海域,驱赶至“琉球大洋”,与其战,杀戮甚众,收弓、刀、器械无数,获倭船十余艘,擒其魁十八人,献俘京师。自是常往来海道,总理军务数年,大规模巡海持续达一年半以上,包括巡至琉球大洋,是时海上无寇。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吴祯平倭寇所至“琉球大洋”,此处有一小岛,即今纷争无数之钓鱼岛。获敌船之处即今冲绳海槽。明初巡海证明,钓鱼岛列岛不仅在福建海上防卫范围以内,亦在明朝整体海防体系范围之中。明清两朝政府均将钓鱼岛等视为东南海防之要地。黑水沟以西钓鱼列岛海域,均属明朝吴祯水师之巡逻范围。此后,明、清历朝政府皆使用“钓鱼屿、屿、赤屿”等名称。史称琉球王国(即现在日本冲绳)自明朝初年起就一直臣属于明朝皇帝。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给琉球中山王下达诏谕后,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开始向明政府朝贡。
纵观吴祯一生,都在与水师、大江、大海打交道,总领水军,练军海上,靖海将军,直至爵封靖海侯,追封海国公,吴祯乃当之无愧之大明海军司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