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侯别传(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24 14:13:43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吴甄源
 

二侯别传  

第四回:垒石筑城武冈留名   修庙建府襄烈逞能      

吴实求真  

至正十七年(1357年)八月,朱元璋派赵继祖、郭天禄、吴良、吴祯等败张士诚军于秦望山,进而攻取江阴。随即朱元璋命吴良镇守江阴达十年之久(1357—1366)。十年间,吴良、吴祯不仅屡次击退张士诚军事上的进攻,而且治军有方,“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特别教育将士不准扰民生事。还发动大规模开田垦荒,平均徭役,减免赋税;闲暇时就与儒生谈论经史,并修建学府,设立社学。见连年战火使江阴文庙与州学遭受相当严重的毁损,吴良就在兵毁的废址上重建文庙,使始建于北宋景佑三年(1036)的江阴文庙得以恢复,为其后江阴文庙的历次修葺、扩展成为可能,如今形成了以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崇对祠、戟门、泮池三桥为主体,庑、斋、坊、亭俱全的文庙建筑群,为江阴文化古城保存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洪武四年(1371)夏四月,刚改属靖州的绥宁县人郑成名、苏子荣等联络诸洞蛮为乱,州兵讨捕不克,朱元璋命江阴侯吴良率兵征讨。秋七月,吴良擒绥宁蛮首苏子荣等,攻克马王、恶鬼等十一寨。同时,武冈中州峒蛮杨清甫反,吴良又率宝庆卫指挥使胡海剿捕武冈云飞山寨和新宁县内石鹤、金竹、万敷等寨,枭斩造反渠首,除阵前俘虏的生口外,其余编户为民,明朝在武冈的统治才安定下来。  

吴良鉴于武冈境内“万山四塞,峒苗薮之”的环境,为长治久安计,就在当年修筑城墙,随后又设千户守御所于此镇守。新的城墙是吴良在旧城垒基础上增筑而成。元朝平南宋,下令尽毁始建于宋代的夯士城墙,至元末明初仅余垣垒。为巩固城池,吴良在在精心设计之后,改土城为石城,率千万民众劈山凿石,大兴土木,采用数百上千斤乃至成吨重的方形青石砌筑墙体,内外皆石,上亦石镘之,高二丈,顶阔八尺,上竖箭楼760间,建城楼13座,大小炮台54座,同时建立东西南北的宣恩门、定远门、济川门、迎祥门四门,内城也由此定型。  

武冈城墙为当世所罕见的纯石质结构城墙,其气势已然不凡。如果说,有着2700多年筑城史、总周长 6163米 的山西平遥古城墙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那么,有着2200多年筑城史、总周长 5874米 的武冈城墙(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则是中国南方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内外皆石)的县城城墙。作为全巨石结构的州县级古城墙,武冈城墙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唯一。 古老的城墙曾名闻天下:宝庆狮子东安塔,武冈城墙盖天下。有诗赞曰:“凿成方石筑城墙,始有金汤固武冈。六百年来南楚地,经风历雨话吴良。”   

明初朱元璋既正大统,群臣奏请临濠为龙飞之地,赐名凤阳。上又诏江阴侯吴良监铸大锺,以严昏旦之禁。吴良奉命遣使者至富春山中,征金工何成,谕以天子明命,即日帅其属十六人以从。搏泥成范,炼青赤铜六万五千斤,铸锺高十六尺有五寸,厚六寸,径十尺有五寸,围三十四尺。洪武八年(1375),中都钟楼建成,侯邀濂为之颂,宋濂遂撰写《凤阳府新铸大钟颂》名篇。  

洪武十一年(1378)夏四月,孝子皇帝元璋指派江阴侯吴良督工新建皇堂。朱元璋废掉了洪武二年(1369)翰林学士危素撰写的皇陵碑文,皇陵碑文有朱元璋亲撰,命江阴侯吴良督工刻之。皇陵石象生数量之多、刻工之精美为历代帝王陵之冠。  

洪武十二年,皇子齐王受封于山东青州(今益都),齐王妃正是江阴侯吴良之女,朱元璋又命吴良主持营建王府宫殿,所有建筑工程都由良公经营区划,部署军卒合力协作完成。  

襄烈良公作为武将,骁勇善战,进爵封侯;还因主持兴筑武冈城墙、营建王府,指挥恢弘建筑工程的才能而极具盛名,摘得著名的建筑家,明皇陵设计师等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