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略将军吴英传》首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平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9/14 10:23:19  文章录入:吴平河  责任编辑:gohwu
 

    2014年9月13日,宋状元宰相吴潜学术研究会等,在泉州市晋江吴山泰伯庙筹办的《威略将军吴英传》等四卷新书首发纪念

吴英(1637-1712),字为高,世居泉州之黄龙。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奉旨入莆籍,遂家于黄石镇定庄村。

吴英幼时父母早逝,只身赴厦门谋生,曾以挑运私盐为活。体格魁梧,膂力过人,脸方耳大。当地妈祖庙前有卖卜陈某,见其相貌俊伟,将来必然大贵,甚为称赞。有富绅遗孀郑老夫人与女同往庙中虔诚,得陈某之荐,又见英年青貌奇,怜其身世,遂收他为义子,在她家中延师教读,期其有成。

时值明末清初,闽境戎马倥偬,吴英立志从军报国,郑老夫人母女依依不舍,以其人高脚大,临行时特制布鞋一双,以供穿用并资纪念。吴英入伍后,因躯干高大,编为掌旗官。某次战役,阵地动摇,奉令紧急撤退。英执旗退至中途,忽发觉布鞋丢了,乃火速急回寻取。在慌乱中全军看到掌旗官倒向而奔,亦紧跟着倒向过来反攻,拼命向前冲杀,敌军纷纷溃逃。吴英为了一双布鞋,盲目转向而行,幸得转败为胜,获得首功,一时传为佳话,称他为福将。

吴英和施琅原隶郑成功麾下,琅降清后,吴英从之。康熙二年(1663),以平金门庆功,擢升都司。其后水陆数十战,著有功勋,旋升同安总戎,壬戌年移驻兴化。施琅攻澎湖时,英总陆军为副,奋勇直前,攻下八 。台湾平后,才四个月,升四川提督。他镇蜀十一年,威德并著。旋调福建陆师提督,未几,复调水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帝南巡,亲写“作万人敌”匾赐给他,又加授威略将军。吴卒年七十六,恤赠太子少保。

康熙帝曾于壬辰夏赐诗存问。诗云:水陆封疆六十年,曾经百战驾轻船。莲台远涉鲸鲲浪,岛屿平开烽火烟。将老偏宜立壮志,宸襟每注施恩延。波涛有作须先靖,□勉防微截未然。

先是,当施琅督师与刘国轩(台湾)海战时,施自领中军,以吴英为左翼,以朱天贵为右翼(朱天贵阵亡),向澎湖进军。施琅督师奋进,双方在鏖战中,忽有刘军中一箭射来,正中琅目,几乎跌倒,幸经吴英一面保护主帅(施琅),一面指挥士兵力战,得挽危局。

吴英生前“敦族睦邻,置义田,赈凶岁”,无不尽力而为。还斥赀六千余金重修莆田东关外的熙宁、宁海二桥,造福桑梓,为人所传诵。

吴英定居黄石定庄后,曾营造自己的定庄堡,是莆田历史上官家私营园林之一。至今定庄尚有吴氏府第旧址及其养虎的虎牢遗迹等。

至于提督吴英墓志铭,是康熙五十三年(1714)刻的,由安溪县湖头人李光地撰文,莆田林麟火昌书。原2块,只存一块。现存市博物馆。(按:李光地,安溪人,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林麟火昌,莆田人,贵州学政)。

吴府“百廿间”位于黄石镇东南部定庄。吴府“正厝”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被拆毁了,只有位于吴府“正厝”右侧百米处的“东府”保存得较为完整。

“吴府前20号”,是清代流行的“双座厝”建筑,内分上下厅,中有天井。由于年久失修,其雕梁画栋早已污黑腐朽,宅院内墙破败漏风。

在“东府”前方约百米处的一幢宅院,其年代、规模、结构和建筑样式与“东府”相近,这就是“中府”。“中府”没有住人,看上去更加破败不堪。赫赫有名的吴府“百廿间”,当年吴英将军在定庄休养生息的地方。

定庄村坐落于凤冠山脚。凤冠山山势不高,顶部有平坦的开阔地,如今遍植龙眼树。凤冠山紧邻定庄村落的一侧山崖,耸立着三米高四五十米长的古代断墙。 穿越密密的树林,又看见林中隐隐约约的旧时墙基,或突出于山地半米高,或淹没在杂草纷披之中。只有把这纵纵横横、断断续续的残垣断墙加以连线,才可以在心中画出一个个长方或正方的格子来,那就是“定庄堡”的重要组成部分,莆田历史上重要的官家私营园林——“虎橱”。

“虎橱”因豢养猛虎而盛传于世。但是被康熙皇帝授封为“威略将军”的吴英,建“虎橱”的目的恐怕不仅仅在于观赏,更在于军事。当你小心翼翼登临随时可能溃毁的崖边断墙,举目远眺,兴化湾畔那段古海堤已然收入眼帘。可以想象,“虎橱”正是军事上的一个观察哨口。

据几位上了年纪的村民说,小时候,站在村道上遥望凤冠山头的“虎橱”,是那样的壮观,简直就像古长城。可是“虎橱”在上个世纪中期被炸毁过,渐渐就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在凤冠山脚一条蜿蜒的水泥村道上,道旁有一块巨石,是当年吴英从台湾运载回来的。这块巨石镶嵌在道旁的矮墙中,表面坑坑洼洼,显然都是海潮长年冲刷的岩洞。凤冠山没有这种形状的石头,风平浪静的定庄河流,也不可能把石块雕琢得如此嶙峋。莆田市文管办主任柯凤梅证实:那块石头名叫“七星石”,的确与吴英有关。

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二月,为粉碎分裂势力,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请进攻澎湖、台湾,并疏请引荐吴英率陆路官兵为副帅同征台湾。台湾收复后,施琅凯旋,吴英镇抚其地率众开垦,造福一方,并传播妈祖文化。台湾民众拥戴吴英,后在台南府邵东安坊建吴英祠。乾隆五十三年,知府杨庭理重修后改为吴氏家庙。

治理台湾二年后,吴英又奉旨赴浙江抗击外夷倭寇入侵,往四川平定吴三桂残部的分裂活动,为维护祖国统一大业屡建奇功。

在莆田定庄定居后,“敦族睦邻,置义田,赈凶岁”,无不尽力而为。曾斥资六千余金重修莆田关外的熙宁、宁海二桥,为世人传诵至今。

可见吴英运回台湾礁石的用意非常明确:祖国大陆与宝岛血脉相连,永不分离。

在定庄一户村民家里有一块康熙御书嘉奖吴英的“作万人敌”石匾。1997-1998年间,中央军事博物馆几次派专家来定庄考察吴英遗迹,并复制“作万人敌”石匾陈列于该馆。

吴府门前的一对石狮,目前保存在莆田城内一个公园;吴英的一块墓志铭,收藏于莆田市博物馆。 吴英文物保护事关闽台文化交流,具有较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