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台吴氏会拜会吴象先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小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3 15:54:59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gohwu
 

本站特稿:7月19日,左台吴氏宗亲总会发起人、召集人(之一)和左台吴氏网筹建人吴增魁在北京拜会了左台吴氏后裔、离休部省级干部吴象先生。

 九十三岁的吴象先生,对左台吴氏后裔拟建立宗亲会、宗亲网及编修宗谱表示支持。他高兴地谈到多年前曾与善槐宗亲在深圳畅谈左台吴氏历史和老谱,他还用有些颤抖的手认真题写了三个名称并题词“弘扬祖德  敦亲睦族”。

吴象,原名吴大智,1922年1月生,安徽休宁县商山乡商山村人。先后入休宁中学、安徽省立第二中学、南京安徽中学读书。1938年秋,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夏,在晋东南敌后八路军野战部队做宣传教育工作。后回抗大任教,1943年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1945年后,先后任新华通讯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编辑,《山西日报》总编辑。文化大革命后,先后任中共山西省委、安徽省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1980年春,调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任室务委员,1982年起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1987年改任顾问。曾受聘任七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顾问。

他是协助万里副总理在安徽推动改革的著名农村经济学家和“三农”问题资深专家之一,先后出版了《阳光道与独木桥》、《昔阳到凤阳》、《中国农村改革实录》等著述,不遗余力地推进中国农村改革,为我国农村改革作出过有益的贡献。

吴象是从休宁商山村走出来的一位以研究农村问题而名盛一时的经济学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他在山西以采写《从太行山到汾河湾》、《敢教日月换新天》等内容深刻、可读性强的调查报告开始起步,接着便一发而不可收。在安徽工作期间,他积极协助时任省委书记万里从事农村改革调研,撰写了一系列论文,阐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1980年11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长篇论文《阳关道与独木桥》,以大量事实和数据,论证了实行包产到户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起了促进作用。此后,又连续多年参与起草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导和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并陆续推出《我国农村伟大希望之所在》、《中国农村改革》、《农村改革与农村商品经济》,《从昔阳到凤阳》、《中国农村改革十五年》等颇具影响的论文和专著。

1987年,吴象从国务院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当顾问,终于盼到了回家乡考察的机会。时值山花烂漫的仲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的吴象,看到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既熟悉而又陌生。家乡的发展变化,令他欣喜,更令他惊讶。他漫步屯溪老街、休宁西街、商山故里,想找回更多的儿时的记忆。

1994年冬,年逾古稀的吴象再次千里迢迢回归故乡,见到了数十年未曾谋面的儿时小伙伴汪定熙。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和汪定熙都是休宁中学的学生,他们同吃同睡同学习,非常友好亲密。毕业后,汪定熙留在故乡发展,吴象则远走高飞,投入革命洪流。这一刻,久别终于重逢,两位老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久久不舍得分开。富于思辨的吴老,平日很少写诗,此时却情不自禁,染翰挥毫,题写了一首诗:“辈份称甥舅,少小同窗友。一别四十载,重逢均白首。君居白岳下,门前横江流。幸得今同游,后会需几秋。”诗后落款“定熙舅教正 吴象甲戊年冬”。

2008年8月8日,吴象怀着对休宁家乡的一片深情和对贫困山区白际的高度关注,不顾自己87岁高龄和高山公路的旅途颠簸,又兴致勃勃地来到白际调研乡村旅游发展工作。

安徽省休宁县白际乡曾是出名的贫困乡,在《中国农民调查》一书中有详细的表述,通过近年来各级的大力扶持,白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悄然升起原生态旅游热,把白际推向了加速发展的前沿,白际现在究竟怎么样?吴老来了!

吴老在县委领导的陪同下,实地进行调研。吴老一行边观景边交谈,对白际的良好生态大加赞赏,对“白际原生态旅游接待中心”这一新生事物大加赞许,对“白际人民公社”的创意给予高度评价。就白际的乡村旅游发展,他指出:要加大白际的对外宣传,白际有林海、绿海、竹海,是天然氧吧,特色鲜明,要把它推介出去,让外界更深地了解白际;要变资源为财富,白际到处是宝,瀑布、古树、红豆杉、原始森林等都是宝贝,要看怎样去挖掘开发,把资源变为山窝里的银行;要发扬光大状元精神,休宁是状元县,要时刻牢记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状元精神,要培养和树立开发山区、建设山区、发展山区的状元,要培养农民状元,更要引进外地状元,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吴老一行还对白际中心小学、白际卫生院、白际农村合作银行进行了考察。通过调研考察,吴老感慨万千,对白际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今天走了一条最好的路,看了最好看的景,喝了最好喝的水,吃了最好吃的饭,呼吸了最清新的空气。他认为,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虽说自然转移,但要人去努力,白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干部要带领百姓保护好、发展好白际的资源,通过你们的辛勤付出,把白际这个最苦的地方,发展成为最富的地方,使白际比外面更好。

吴象先生还赠送了《吴象打油诗抄》一书给吴增魁以示纪念。先生之次子、原《农民日报》驻山西记者站站长吴晓东等会见时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