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孚与张学良
吴佩孚(1874-1939年),字子玉,山东蓬莱人。早年中过秀才,因得罪了官府要人,被迫离家逃到北京。后投奔清军第三镇统制曹锟,以其才智和灵活,逐渐得到曹锟的赏识和重用,并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23年残酷镇压京汉铁路工人"二七"运动。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1926年又被北伐军打败,逃至四川。后辗转于松潘、兰州、包头,1932年2月到达北平,过起隐居的"寓公"生活。
张学良,字汉卿,别号毅庵,清光绪27年(1901年)六月四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为东北军阀张作霖的长子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报技术引入中国。但直到帝制与共和、中央与地方拉锯战的时代,电报才大派用场,通电成为军政大员们政治表态最好的工具。在影响当政者决策国是方面,军界诸侯的表态往往比学生的游行和教授的演讲更有分量。在这些通电中,吴佩孚的通电是一二百军阀中最为可圈点的通电了,他的通电出来,总是能够为他带来广泛的声誉。他为北京政府立下大功,大军盘踞中原两湖一带,但他罢兵主和的理由却让任何人挑不出理由:
“阋墙煮豆,何敢言功?”“并非寇仇外患,何须重兵防守?对外不能争主权,对内宁忍设防线?”
北京政府为吴的罢兵猜测不已,吴又公开宣布自己的“四不主义”: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交外国人,不举外债。他后来实践了自己的做人原则。吴的政治生命是微妙的,也是注定了的。他是秀才出身,不及曾国藩能够“内圣外王”,又没有李鸿章的条件,有一个大清王朝的平台可依托可施展。他的上面也是军阀,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没有曾国藩、大清王朝、孙中山那样政统、道统意识强大的力量为依靠,他就只能如传统的军人关羽、岳飞那样为主尽忠,主公不行,他就只能以亚父、更准确地说是以长子自居行权独裁。虽然他只是冯国璋、曹锟派系下的一个师长,但这种行权使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军政界的新星。
1919年,巴黎和会,列强瓜分我国的条约出台,五四运动爆发,国人中呼吁拒签和约的,是知识阶级和一般民众。而北京政府担忧危及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大都主张接受这一条约。不到一周时间即5月9日,远在湖南衡山的吴佩孚发言,这个“言人所皆欲言,谏人所不敢谏”的区区师长,直接向大总统徐世昌发出通电:
“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民草击钟,经卵投石 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吴被舆论誉为“爱国将军”。数日后,吴佩孚又致电南北双方将领联名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主张取消中日密约。那些手握重兵把守各地的督军、省长们,也因此纷纷致电政府,表达爱国热情,措词强硬地要求拒签“和约”。同年12月,冯国璋病死,吴佩孚成为地位仅次于曹锟的直系军阀首领。
1920年5月,吴佩孚不听段祺瑞的命令,自衡阳领兵北撤,随后通电反对皖系“安福俱乐部”把持政权。他的通电是:
“全国之大,能否尽为一人所盘踞?疆吏之多,能否尽为一党所居奇?兆民之众,能否尽为一人所鞭笞?”
要求大总统徐世昌罢黜段祺瑞内阁。7月,直皖战起,吴佩孚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大败皖军,段祺瑞政府倒台,直奉两系军阀共同控制北京政府。吴的通电游戏使得徐世昌总统叮嘱手下人:吴佩孚的态度不可不考虑。
这场战争在外交上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对华的侵略政策,客观上一定程度地有利于中国社会的独立和进步。但他通电谦称:
“此次兴师讨贼,原为民意所驱策,即战胜结果,亦全国民意战胜,非直军战胜也。此次战胜逆党,谬蒙各界赞扬,实则非军队之力,全胜于民意。”
直奉系掌权,吴佩孚在北京出任陆军总长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但他只在北京落了落脚,即引兵回到洛阳。他功成身退,只是出任“直鲁豫巡阅副使”。
一位在中国多年的日本军部间谍铃木贞一为此佩服说:“我认为吴佩孚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获胜的中国将军都是进入北京大逞威风,但吴佩孚却不声不响径自领兵回到河南洛阳。”
但人人都知道吴佩孚此时已是北京政府内阁的灵魂,他人虽远避豫西,却又让人不得不仰其鼻息,北京政府大到国策小至人事安排,无不频繁请教于他。当挤在宣武门内象房桥国会厅里争吵不休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们拟拆除紫禁城三大殿 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在其废墟上另建议会大厦时,吴佩孚通电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政总长:
“何忍以数百年之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惟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幸。盼祷之至!”
当各报刊登载了吴氏通电后,颂扬吴帅之声鹊起,抨击国会之议潮涌,故宫三大殿幸免一劫。
直奉的蜜月期很短,不到两年,直奉反目,于1922年4月开战。吴佩孚的讨奉通电名言是:
“大诰之篇,入于王莽之笔,则为奸说;统一之言,出诸盗匪之口,则为欺世。”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双方各动用兵力约12万人,在长辛店、固安、马厂一带交战。5月5日,直军在长辛店获得大捷,西线奉军溃败,东线奉军仓皇溃退。只有张学良的第三旅和郭松龄的第八旅不败。并在山海关一线挡住直系军阀的进攻,使张作霖能得以退守关外。随后张作霖逃回滦州,率残部出关。直系军阀独霸了北京政权。
虽然奉系张作霖在军队人数和武器装备上有明显的优势,但吴佩孚的直系军队神速地击败了奉军。奉张退居东北后,吴佩孚成为北洋军阀首要人物,直系随即独霸北京政权,进入全盛时期。接着,曹、吴逼徐世昌下台,恢复旧国会;再邀已被废黜五年的前副总统黎元洪复职,却不给他实权,后来干脆把黎赶出北京。
1923年,曹锟花费约一千三百五十万元,当上“贿选”总统,吴为此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他力主“废督裁兵”,而各地方实力派坚持“联省自治”;于是吴打起当年自己曾公开反对的“武力统一”旗号,在洛阳埋头练兵。
吴佩孚的势力引起国际瞩目。上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他一度被公认为“中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且博得了“爱国进步”之名。不仅英、美等列强对他“争相结纳”,吴可能是最早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
而且他也获得苏联的青睐,以为与中国建立新的关系有望,因为吴不唯抗日,且主张召开包括工人在内的国民大会。
共产国际、苏联政府及李大钊等,都做过争取他的工作。1922年,在越飞会见孙中山前,他寄望于吴佩孚:“我们都怀着特别关注和同情的心情注视着您,您善于将哲学家的深思熟虑和老练果敢的政治家以及天才的军事战略家的智慧集于一身 ”
待越飞的军事顾问格克尔将军自洛阳返回北京后,越飞立即给斯大林拍发了“绝密”级的电报:“格克尔从吴佩孚那里回来了,说从未见过这样完美的军事秩序:秩序和纪律极其严整,操练和训练比赞许的还要好。”
苏联的政治局为此有决议说:“中国的事态发展进程,越来越把吴佩孚和他所领导的直隶集团推到首要地位。吴佩孚正在成为核心政治领导人物,同时好像也在成为民族运动重新爆发的中心 吴佩孚的行动会造成有利的局面,必须加以利用。有必要同吴佩孚联合,联合的结果应当是成立新的中国政府。”
这种联合不可能有什么牢固性可言,所以在进行现阶段的战争和成立新的政府的时候,必须从建立真正统一的中国必然要继续进行战争的思想出发,不过这时已经是同吴佩孚及其追随者的战争
这种蜜月同样短暂。虽然“劳工神圣”的旗帜一度堂而皇之地挂在直系控制下的京汉、陇海铁路沿线的要埠大街上,但吴佩孚镇压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制造“二?七”惨案。苏联曾不改初衷支持吴;直至吴对苏军驻扎外蒙和中东路主权问题的态度越来越强硬,特别是1924年9月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冯玉祥倒戈而惨败于张作霖,苏联人才放弃对吴佩孚的争取。
1924年,在他五十寿庆之时,正是权势鼎盛之日,各地的军政要人和文化名人、各国驻华使馆的武官云集洛阳,清废帝溥仪也派出其“摄政王”前来祝贺。连曾名震朝野的维新派首领、著名学者康有为也大拍马屁,献寿联云:
“牧野鹰扬,百岁功勋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
第一次直奉大战,吴把张作霖打的落荒而逃,后来张作霖派少帅去商谈投降的事情,吴佩孚对少帅很客气,没把他当成败军之将,基本上就是对孩子一样后来张学良和孙烈臣作为奉军的代表,签署了战败协议 张作霖野心勃勃,战后3个月他又挑起战争!结果还是失败了,少帅张学良还受了伤后来老张又叫少帅去求吴佩孚撤军,少帅不肯,说你已经失信于人了,叫我怎么去 .张作霖恼了,说:“是不是要拿出老子的架子来,教训你,你才肯去.” 少帅就是不说话,老张一看很生气,又不好说什么,儿子已经受了伤,说重了自己心痛,说轻了没用.于是张又派别人去谈和,也是张的运气好,吴佩孚又和段祺瑞打起来了,就同意和谈,.后来吴又给少帅写了一封信. 信写得很关心,还送了不少药 ,
公元1924年9月15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出兵25万。直系军阀吴佩孚出兵20万。在山海关与热河两地展开激战。当时指挥奉军的是少帅张学良,吴听说以后很是轻敌他说: 张学良是个小毛孩子,我看他就是一个花花公子,上次在北京,他也是成天跳舞.他懂什么打仗. 这次我们一定要痛击东北军,活捉张学良!" 手下的人告诉他:“张学良的军队是张作霖的王牌军,听说他的装备都是从日本买来的,武器很好啊!”吴佩孚轻蔑的说:“他小孩子能带什么好兵啊,武器好是不是,那我就缴了他的兵器!哼哼,省得我们到处买了!”他先吹上了,还问手下人,抓了张学良,我该怎么处置啊 ?” 手下人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就不敢说,吴说;我根本看不起张作霖,我对他唯一的嫉妒就是他有个好儿子!如果抓住张学良,我要把他送出国.我不会杀他。“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山海关一带的战斗十分激烈。陕军第一师师长姓张,参加了山海关之战。被奉军打得最危急的时候,向吴佩孚求援了。吴佩孚随心所欲地写道:“张学良黄毛孺子算什么东西?本大帅明天抵达前线,他立刻就得逃掉。” 后来这封电报被少帅截获,张学良看后哭笑不得。后来,冯玉祥临阵倒戈,10月7日,奉军下令总攻,吴佩孚率残部由大沽口浮海南逃。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冯玉祥与奉系共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执政”。就这样,北京政权实际落入奉系军阀手中。其后,奉军先后占领了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直到上海,几乎占了大半个中国。奉系达到了鼎盛时期. 吴佩孚就是败于少帅之手!
1925年为了抵抗南方国民党的力量,直奉两系打算联手抗敌。但是因为战争的洗礼,双方都不愿意主动提出和好的要求,都在等待对方示好。僵持之中,张作霖打算主动起来。因为战争是他发起的,而且他老张是胜利者阿,胜利者总要大度一些。于是张作霖,将战争中的收益统计了一下,派少帅张学良带领部下,抬着礼品,带着战争中得到的降兵降将,大张旗鼓的去给吴佩孚赔礼道歉,承认挑起战争的错误,请玉帅见谅。其实这就是张作霖给吴佩孚一个台阶下,况且张作霖是很狡猾的,他受降了3万多士兵,得到了5万多条枪,可是他只还了3000多士兵,更可笑的是只还了300多条枪。虽然如此,吴佩孚这个人爱面子又很豪气,不拘小节。张作霖给了他这个面子,他当然很满意,吴大帅对张少帅也是礼遇有加,于是两位大帅合伙演了一出“民国闹剧”。第三天,两位大帅在中南海怀仁堂结拜兄弟。于是直奉两系合力治理北方。但是两系军官对于何人管理直隶治安的事情,仍不能达成一致,直系将领信不过奉系,奉系也信不过直系,最后吴佩孚做出让步,直隶地区警备区司令有张学良担任,要是其他奉军将领来当他第一个不同意。其实吴佩孚自己没有儿子,所以他对张学良特别喜欢,这也是为什么张作霖总是让儿子跟吴打交道的原因。总之少帅成了两位大帅之间的联络人。
1931年,已经下野的吴佩孚应张学良之邀,定居北平,那时“九一八”事变刚刚发生,张学良以子侄辈的身份邀他做客,没想到招来一顿没趣。应该说少帅给了父辈的“玉帅”好大的面子,亲率北平的文武官员数百人到火车站迎候。从前门火车站到东四附近的什锦花园,上百辆小汽车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可谓极一时之盛。
吴佩孚见面就质问:沈阳事变,你为什么不抵抗?”张学良低着头说:“打不过。”吴佩孚说:“你不抗日,我帮你抗,我不是为名为利,我左手拿回东三省,右手交给你。你有仇不报,真是笑话!”“几十万人打不过几万人,十几万人撒泡尿也能把他们冲回去喽!” 张学良脸色当时就变了:“我有中央命令。” “有命令也不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真丢你老父的脸。”旁边的人连忙拉了拉吴佩孚的衣襟,现在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好歹得给主人留个面子。 吴佩孚甩开衣袖接着说:“国仇你不报,私仇你不报,你老子的棺材已经竖起来了!” 张学良毕恭毕敬地说:“玉帅骂得对,我确是给父亲丢脸了。”骂完了,吴又说“我住哪啊!”少帅将东四什锦花园胡同的大宅院送给吴佩孚当寓所,并每月送他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