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怀先生系福建省天文学会会员,天文业余爱好者。在长期的天文观察与观测过程,积累经验,勇于探索,自学成才。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写出了《天文函数》一书,曾受到南京大学天文系肖耐园教授的高度评价:“体现了祖国天文新成就。”
激发自学的念头,往往是在学生时期中的第一次兴趣火花;自学的道路总是充满艰难与曲折;成才则是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与顽强的坚持毅力。
1965年,吴京怀才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学校物理老师黄金水与另一位老师,带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到野外观察日偏食。参加这次观察的十多人中,他便是其中的一人。那次日偏食发生在观测清晨,必须赶在天还没亮之前登到高山顶上,才能观察得到。当时,老师带齐了观察没备,每人带上干粮做早歺,徒步行走了二个多小时,在天刚蒙蒙亮之前,预先来到了理想的观察位置,并早早地等待着日偏食的到来。全体观察全身湿透了露珠和汗水,但是学生的心情还是热腾腾的。太阳从茫茫雾海中升起,起初太阳还显得特别的光亮与强烈,不一会儿,太阳的光线慢慢地变得有些暗淡。全体观察人员即刻欢叫了起来,大家纷纷拿起预先准备好的电焊镜片,开始观看了起来,一直观察到日偏食结束的全过程,大家才兴趣勃勃地下山。直至五十多年以后,他还是记忆犹新。就是这一次的观察,居然在吴京怀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对天文观察与观测的兴趣种子,点燃了他对天文观测的欲望。
自此以后,黄金水老师还经常带领同学们观察星空,认识星座,讲解一些日食月食的原理。这样更加增强了吴京怀对天文学的兴趣,从而在他的心中树立了天文爱好的信念。
第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吴京怀离别了学校与老师,回到了家乡开始参加劳动。恰好他的堂兄吴祖华也回到了家乡,他是莆二中高三应届毕业生,各科成绩都很优良。最令吴京怀欣喜的是,他完整地保留了初一到高三的课本,乃是一位难得的老师。在吴祖华堂兄的耐心帮助下,他学完了初中的功课。
自1969年至1972年,吴京怀在白沙“五七”中学完成了高中课程。之后便在家务农。在空闲之余,他用老花镜自制望远镜,在晴朗的夜晚用它来观察夜空。他所观察到的各种不同景象,竟然点燃起五十多年前的对天文观察的兴趣火花,他决定要自学起天文学中一些基础知识,并以此来观察与观测天文中的变化现象。于是他就开始寻找有关的天文资料,这些资料有老师提供的,也有书店买的,也有街路头收集的。其中有十万个为什么,也有科幻的,只要谈到天体;太阳;月亮,星星的书籍都收集,还有自已手抄的,五花八门,简直就像万花筒,累得他喘不过气来,想不到天文是一门很深奥的科学!幸亏他的数学基础好,难不倒他,只要肯去研究,必定会有新的发现。
在1978年,吴京怀曾看到一篇我国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得到了一个很大的启示。其故事是:华罗庚对数学十分兴趣,毎次做完一道数学,总是认真验算,直到满意为止。有一次华罗庚发现,老师苏家驹教的《代数的五次方程的解法》竟然是错误的,其中方程的第12阶的行列式错了,导致验算不能成立。于是华罗庚在1930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当时轰动了数学界。
这个故事深深地触动了他。在天文学上也有许多定律,何不如也可以去验算,得到正确的验证后才算是科学的真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现的天体运动三个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都是世界公认的天文定律。似乎这些定律天经地义,毫无异议,可是,吴京怀认为,这些定律各说其是,很难以天体运动的形式统一起来。开普勒第一定律,讲的是行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第二定律,讲的是面积;第三定律,讲的是周期,牛顿万有引力,讲的是引力。只是侧面地反眏了天体的运动。
吴京怀认为,开普勒在其第一定律中是曾设想过许多天体运动图形,首先确定为蛋卵形的轨道,最终确定为椭圆轨道,这内中就包涵着设想的因素,科学是不能用确定的判断来证明,不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吴京怀对开普勒第一定律还有一个怀疑的地方:“行星的运动始终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运动,轨道是一个椭圆的话,为什么会产生两个焦点。”这些疑问都在吴京怀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他想要做一次实验,即是要用开普勒的第三定律去验证其第二和第一定律,看能得出什么结果。但是要想完成这个验证,难度十分之大可想而知,必须要有丰厚而坚实的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的知识互相配合。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吴京怀便开始经常写些观察天象的感受、日记和书稿。写多了,就用一个废旧的大陶缸,底下放些升华硫,将年愈一年的资料草稿放进保存起来,等待以后整理成册。他决不錯过人生智力最旺盛的那段光阴。
可是人生并不那么美好,随着时光的流逝,父母年迈体弱多病,子女长大要念书,乡村建设小学;桥樑修路要集资,幕捐宫庙,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出现,用钱量大,靠农业收入根本跟不上形势,1990 年只好放弃农业,走上打工生涯的路。经人家介绍到鞋业厂当一名电工。中断了天文观测。
直至2000年,经济有了起色,重新激发起心中的兴趣爱好。他购买天文望远镜,订阅《天文爱好者》杂志,积极参于国家举办的天文团体观测活动。他跟鞋业董事长林建章谈起天文爱好的兴趣,受到董事长的支持,允许他的请假。当年就去过北京与天文爱好者们聚会。到了北京,他年纪大了,头发花白,大家都很有礼貌,都称呼吴老师,吴先生,不管大家怎么称呼,他都佷开心,毕竟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语言,都热爱星空。
2002年吴先生又去北京聚会,这次在北京与北京天文馆的同志,天文知名人士面对面地接触交谈。在这期间,他认识到北京天文馆任人事部的一位莆田籍的特邀教师湛穗丰女士,在湛女士的陪同下,还认识了许多天文高级知名人士。从此次开始,吴先生每年都参于天象观测活动,并与厦门业余天文爱好者陈栋华先生一道,多次参加国家举办的重大天文活动。每一次的参与,都能有更多的收获。
2004年,参加第六届海峽两岸天文研讨会,与港,澳,台天文爱好者作天文交流研讨会。吴先生口述演讲了开普勒定律存在的疑点问题,受到福建省天文学会秘书长尤仪先生的重视与认可,批准吴京怀先生参加福建天文学会,荣获福建省天文学会资格证书。
2008年吴先生,受到台北市天文学会陈正鹏先生、陈立群教师的邀请,前往台北市参加天文学会研讨会。看到他们团体的观测精神真是可佳,跟踪行星动态,精准天象预告,脚踏全球,跑遍全世界,不放过任何天象奇观,真正一心一意的追星者,每次都写成文章,介绍给学生。这种做法真能鼓舞人心。在陈正鹏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台北市公立天文馆,台北故宫博物馆,并赠送了许多珍贵的书藉,胸怀慷慨,热情大方。
自台北回来以后,吴先生重新点燃起了30年前想用开普勒三个定律相互验证的念头火花,准备用自己以前所观测的数据来验证其正确性。于是他打开了二十年前的那个封存的大水缸,取出了那些经过自己多少不眠之夜而辛苦积累下的观察日记和资料,着手编写起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了能有宽余的编写时间,他干脆辞掉带有丰厚工资的理想职业,去完成自己人生的重大事业。哪知,那年吴先生却患上了萎缩性胃病,以后的几年中,他都在跟病痛的抗争中度过,有时刚刚写几十个字胃就疼了,只得躺下来镇定一下,不疼了就继续写,就这样坚持着。他坚信,只要有毅力与耐心,离自己的成功总是不会远的。
经过苦苦二年多的努力探索,他终于找到了对开普勒的三个定律互相验证的方法,竟然得出了开普勒的三个定律互相验证起来都不能成立的结论。其数值相差之大,这在数学上是说不过去的,何况是天体运动的定律。一本反映天体运动规律的《天文函数》书稿终于在2013年底定稿而问世了,实现了吴先生的一生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