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吴家榜 字朝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4/19 20:05:24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在益阳官方的文字的记录都不大愿意提及吴家榜,这可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毕竟他是以靠镇压太平军而发达的,这与当时的主流媒体有所冲突,所以新一代的益阳人,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吴家榜这个人的名字。  

吴家榜,桃江羞山人。从吴氏的祖谱来看系桃江峡流溪吴氏派,其祖是继先公,原籍江南江阴,永乐6年迁移至羞山居住,吴家榜系十五代裔孙。吴没有显赫的家世,是个孤儿,童年是在艰难困苦中渡过的,吃的是百家饭,穿的是百家衣。我后来查遍所有的史籍也找不到他的出生年月,大概和少年时的穷困有关。

少年的吴家榜没有上过学,而是过早的挑起了自谋生活的重担。年少的他就在资水边以给人撑船渡日,来往于湖湘之间,练就了一身好的水性和撑船的本领.

当时益阳正处在大码头航运业的兴起之时,资江.沅江上流的原木.矿石.皮革制品都要经过益阳中转下洞庭运往汉口和长江下游的,或是经湘江运往省城长沙。而长江中下流和省城的一些工业品和食盐都要经过益阳再散运到上流的各个州县,益阳刚好就处在这样一个咽喉口,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的人员的需求也自然提高了,在当时面对浩瀚的洞庭湖找到一条安全而省时的航运通道,无疑就是找到了一条发财的门道,吴家榜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跟着船老板们下洞庭,过长江走湘江的练就了一身行船和航运的本领,为他以后人生的辉煌积累了资本。我们看他后来打过的很多胜仗都是水仗,这都应该得益于他早年的这些经历。

太平军作乱时,曾国藩正在湖南招募湘军,此时的吴家榜已经出落为一名高大威猛虎虎有生气的青年了,这时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便投到了湘军的门下,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清史稿.列传》他的列传中看得到。

咸丰五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在鄱阳湖大败湘军曾国藩的水师。吴家榜有没有参加这次战役,在战役表现如何,甚至此时吴家榜有没有加入湘军,没有史料记载,史料中有的是,吴家榜最先是在杨岳斌的营下。咸丰十年时,吴家榜归到黄翼升的部下,因在菱湖之战.铜陵之战.泥汊口之战.运漕镇之战和东关之战中屡立战功由一名普通士兵而晋升为守备。

同治元年,在攻打金柱关.东梁山.芜湖的战斗中,又因悍勇善战晋升为都司。特别是在在随黄翼升增援上海的战斗中,大破太平军于江阴,被皇帝赐号“敢勇巴图鲁”,后统领淮阳水师前营,攻克无锡,升为副将。

同治三年,攻克南京,记战功,升为总兵。

同治四年,追记攻打宜兴.荆溪.溧阳之战功,升为提督。

同治七年,和黄翼升一起转战运河,擒灭捻军,又屡立战功,被皇上赐号“讷恩登额巴图鲁”,并被升名为瓜洲总兵。

光绪二年,晋升为长江水师提督。十八年卒。

而我们民间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关于他有八个老婆的故事。吴家榜早年外去闯世界时曾夸下海口,说是“不讨八个老婆不回来”。几十年过后,当他官至一品,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之时,果真带回了八个如花似玉的美人归,实现了他早年的诺言。虽然益阳当时航运发达,但毕竟还是个乡野闭塞之地,哪里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和排场,据说吴还乡之日特地叫人在羞山脚下搭了个戏台,自已端坐中间,八个老婆分排而立,那个场面自然让没有出过远门的乡亲们大饱了眼福,后来他又杀猪宰羊款待家乡的父老乡亲,还唱了三天大戏。多年以后我听老一辈的人说起,还能感受到那份热闹。

据史书记载,吴家榜也并非只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夫,虽然他早年并没有上过私塾,但他在进入湘军后还是坚持学习,这大概是受了他的顶头上司曾国藩的影响,并在学术上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著有《易学一得录》一书,曾想叫曾国藩为之作序,后因曾的早逝而作罢,是李鸿章为之作的序。

纵观一个人的成功,我们应该辩证的来看待,不光只要看到其成功的偶然性,也要看到其成功的必然性。如果没有吴家榜早年下洞庭闯长江和过湘江的这段水上经历,就不可能成就以后战功赫赫的吴家榜,但如果仅有以往的那点经验而没有后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提升那也成就不了吴家榜,在这里有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提升两方面的问题,但仅有这两方面就够了吗,不是,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时势,是晚清那种动荡的时势让他们这些有准备的人脱颖而出,成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近代从湖南走出来的那些大人物都是这样,都是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少了其中的任何一点,历史就要改写了。

至于吴家榜的孙女吴淑媛后来嫁给我们益阳的另一个名人周扬,这是后话了。

 

+++++++++++++++++++++++++++++

吴朝杰为吴家榜考

            ———从李鸿章的一篇序文谈起


近日翻检《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 2000年版),偶见李鸿章序文一篇。乃李氏为湖南益阳胡泽漳《易学一得录》所作之序。近二十年来,学术界研究洋务运动用力颇多。有关洋务运动代表人物资料的挖掘整理亦成果甚巨。《李鸿章全集》⑴即是其中重要之成果。然翻检该书数过,未见上述序文。而且,更重要的,是该序中所提及的“吴朝杰”并非实名,实即《清史稿·列传》二百二中之“吴家榜”,兹录述李氏序文如下,并谬为二吴之考,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李鸿章序文


易学一得录序

李鸿章

益阳胡生少珊,自其少时有声乡里。尝为甘石堪舆之学,以久无所得,一切弃去。中岁潜心于易,凡汉、宋以来著述诸家,靡不涉猎。著有《一得录》二卷,大旨以邵子《皇极经世》、朱子《变卦图》为宗,间以已意折衷。旁及奇门、壬遁、相宅、相墓之说,其《自序》、《凡例》言之綦详。夫《易》之包蕴至广,盈虚消息,本于自然,而阐述纷纭,莫衷一是。大抵言义理者,每苦其奥衍,而莫测端倪;言象数者,多失之穿凿而不可究诘;下至卜筮者流,又各以已意强为附会。其说悠谬诡谲,尤为儒者所不道。胡生附录亦颇近于术数,揆诸讲易家,言不必尽合而犹不睽于正,时能自申其说。瓜洲镇吴君朝杰展觐过津,出以相示,乞为弁言。余嘉胡生用心之勤,又重嘉吴君之请,述其梗概,序而归之。胡生名泽漳,文忠公族人也。方文忠盛时,湘人士奔走辐辏,争自表见以名于时。胡生独闭门研经,以布衣老其身。殆亦狷介自好之士也。光绪三年岁次丁丑秋九月,合肥李鸿章。

文后钤“李鸿章印”、“少荃”二印。

    按:此序见《四库未收书辑刊》贰辑第3册《易学一得录附犹贤编》书首。

    胡泽漳,字少珊,湖南益阳人。胡氏是书,孙殿起《贩书偶记》著录(2),谓“光绪四年刊”。付梓前,曾乞序于清季另一大佬曾国藩,且已获应允。因曾氏突然辞世,遂又向李鸿章乞序。书首胡氏《一得录凡例》述之甚详:

         此书成于辛未(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笔者)夏月,曾托吴军门呈于上湘曾文正公。蒙文正公许可,因得见于金山。坐语移时,丐其赐序付梓。文正公首肯。时文正公为两江总制巡边。书呈于清江浦。文正腊底方归署。壬申(同治十一年 公元1872年 ——笔者)吴君往贺新禧,文正满拟赐序付梓,不意二月四日文正公无疾骑箕。侯门似海,并遗稿亦不可得矣。旧岁重蒙吴军门入觐,又代漳向李爵相请序……

李鸿章的易学观如何,未见有学者研究。李氏序云:“《易》之包蕴至广,盈虚消息,本于自然,而阐述纷纭,莫衷一是。大抵言义理者,每基其奥衍,而莫测端倪;言象数者,多失之穿凿而不可究诘。下至卜筮者流,又各以已意,强为附会。其说悠谬诡谲,尤为儒者所不道。”可视为李鸿章之易学观及对易学研究史的总结。序文对《易学一得录》,并无一字赞许,反有“胡生附录亦颇近于术数”之语。盖并不以为然,为之作序,是有碍吴家榜“之请”。《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亦谓“……全书之陋如此者多。不足取也。”(3)

   “文忠公”即为清朝中兴之臣胡林翼。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阳人。字贶生,号润芝。胡达源子。湘军首领,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有功,与曾国藩、左宗棠被史学家称为“中兴三名臣",卒谥文忠。所著《读史兵略》46卷,奏议、书牍等。卒后辑有《胡文忠公遗集》,今经整理补充,岳麓书社一九九九年出版《胡林翼集》。

 

二、吴朝杰为吴家榜考

    李氏上引之序除了可补海南出版社《李鸿章全集》之缺而外,还为清史的研究提供了另一个颇为有益之线索,即李氏此序和胡泽漳的有关说明中所称引之“吴朝杰”并非实名,而实为《清史稿·列传》二百二所载之“吴家榜”。而且,也可以更正《曾国藩全集》、《彭玉麟集》⑷的整理者将吴朝杰、吴家榜列为相异之二人之误。现谬考如下:

我们以为,李氏序中所言“瓜洲吴君朝杰”、“吴军门”与《易学一得录》正文卷端记为“同邑(益阳,笔者注)吴军门朝杰梓行”者并非实名,实乃《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吴家榜”条所载之“吴家榜”:

         吴家榜,湖南益阳人。入水师,初隶杨岳斌营。咸丰十年,从黄翼升破贼殷家汇,枞阳,遂归其部下。菱湖、铜陵、泥汊口、运漕镇、东关诸战,皆有功,累擢守备。同治元年,从攻金柱关、东梁山、芜湖,擢都司。从黄翼升援上海,迭破贼北新泾、四江口,败援贼於江阴,赐号敢勇巴图鲁。领淮阳水师前营,克无锡,擢副将。三年,江宁复,录功,以总兵记名。四年,追叙克宜兴、荆溪、溧阳功,以提督记名。七年,从黄翼升赴直隶防运河。捻匪平,晋号讷恩登额巴图鲁,授瓜洲镇总兵。光绪二年,兼署长江水师提督。十八年,卒,附祀彭玉麟祠。

遍查载籍,未见吴朝杰传记资料。但由上述可知:其一:二吴均为湖南益阳人;其二:其时二人均职任提督(按:军门者,清季专命武臣为提督,以总军务,军门遂成提督之敬称);其三:二吴均与“瓜洲”有关。同时代,据此三端推断,吴朝杰恐即吴家榜,朝杰恐乃其字。详证如下:

据上引《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吴家榜卒后附祀清末另一重臣彭玉麟祠,而吴朝杰与彭玉麟亦甚相友善,两事恐非巧合。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省衡阳人,号刚直。有《彭刚直公诗稿》、《彭宫保函稿》、《彭大司马手札》、《彭玉麟家书》等。湘军将领,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亦乃镇压太平天国之有功之将。累官水师提督,授兵部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光绪九年(1883)擢兵部尚书。先吴家榜二年卒。岳麓书社新近整理出版的《彭玉麟集》中有数处提及吴家榜、吴朝杰,现分列如下:

一、《彭玉麟集·上册·奏稿、电稿》(括号内为本册页码,下同——笔者):

同治三年《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附保单》六月二十三日:……花翎尽先副将陶树叫、吴家榜、易洪达……均请以总兵记名简放;(第149页)

同治七年《拟补长江水师各缺并续陈未尽事宜折·附件一》三月初五日:……长江水师瓜洲镇总兵,拟以记名提督吴家榜借补。(第181页)

光绪七年《筹办焦山以下江阴以上海防片》二月二十七日:……饬派瓜洲镇总兵吴家榜就近调标将弁……臣以饬吴家榜……(第294-295页)

光绪七年:《复奏加意筹备片》二月二十七日:……再会同瓜洲镇总兵吴家榜……(第297页)

光绪十一年《密保海防将才片》七月初七日:……瓜洲镇总兵吴家榜……(第472页)

二、《彭玉麟集·诗词、联语、文集、书信》:

《佛顶山摩崖题名·自注》:长江水师提督李成谋、江苏提督李朝斌……记名提督水师瓜洲镇吴家榜,均题名此崖。(第55页)

同治十三年《复李成谋》十月三十日:……朝杰镇军派弁拿获劫江大盗,尤以为喜。……(第430页)

同治十三年《复李成谋》九月初九日:……尚祈吾弟偕朝杰时加查察,……(第441页)

稍加分析即可明白,彭玉麟在奏稿等正式场合直称为“吴家榜”,而在私人书信之中,则呼为“朝杰镇军”。“镇军”者,武官名。三国魏始置镇军大将军,其后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废。清代则以镇军为总兵的代称。则“朝杰镇军”即是上述《列传》中(同治)七年“授瓜洲镇总兵”之吴家榜。可见二吴实为一人。朝杰者,吴家榜之字也。《彭玉麟集·中册》的整理者在《本册人名索引》中分列为二人者,⑸恐误。另外,同时代人吴大廷《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卷二:“(同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四日五鼓,开行……至吴江,与雪翁遇。雪翁留饮,同泊夹浦;阅其奏牍、诗稿。李质堂、吴朝杰先后來,同饮。至三更归舟,质堂、朝杰又谈至四鼓始去。”“雪翁”,即彭玉麟字之尊称,“质堂”者即李朝斌之字,由上推之,“朝杰”即吴家榜之字,吴朝杰即为吴家榜。此处三人均以字号称。

    再,“吴朝杰”、“吴家榜”者,在《曾国藩全集》中亦多有提及。称“吴家榜”、“吴朝杰”之场合同于上述《彭玉麟集》。⑹且“吴朝杰”、“吴家榜”亦均有整理者所编相异之索引条目,恐亦误。(需要说明的是,《曾国藩全集》中有几处在正式场合中亦作“吴朝杰”。但据曾国藩《日记》(三)第1888页与吴朝杰同称的李勉亭在与袁保庆(字笃臣)同称时用的是字,所以可推断出“朝杰”是吴家榜之字。那么曾氏《全集》中它处称吴家榜为“吴朝杰”当为误。)

杨瑞彬、刘明祥主编《镇江古今建筑》中言“文昌阁,原名文星阁,后毁圮。清光绪六年(1880)江海设防,瓜洲总镇吴朝杰驻防焦山,见文星阁上可远眺形胜,又利防务瞭望,阁下券门可作过街楼。遂筹款重建,自然庵主六静主其事。阁成,改为现名。”⑺此吴朝杰亦乃吴家榜也。

 

 

注释:

⑴《李鸿章全集》,海南出版社,1997.9

⑵孙殿起 : 《贩书偶记·经部·易类》(卷一), 第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新1版。

⑶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上册)  第一五六页,中华书局, 1993年7月第一版。

⑷梁绍辉等整理《彭玉麟集》,岳麓书社 2003年8月第1版。

⑸《彭玉麟集·中册·本册人名索引》第552页。

⑹ 详见《曾国藩全集•奏稿》(五)( 岳麓书社,1994年12月版  下同)第2710页;《曾国藩全集•奏稿》(六)第3368页;《曾国藩全集•奏稿》(七)第4227、第4235页;《曾国藩全集•奏稿》(十)第第5915页。《曾国藩全集•日记》(三)第1853、第1888、第1889第1899-1900、第1902页等。

⑺杨瑞彬 刘明祥主编《镇江古今建筑》 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第10页。

 


 --------------------------
新浪网友
考证甚详,举材引述令人信服,大不易!

新浪网友
考证什么,吴家榜就是吴朝杰,有资阳吴氏谱为证

 

 

+++++++++++++++++++

说到这里,有人不禁会问:这些洞庭湖的古怪事,我是从哪知道的?
这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我姓吴,本名叫吴固山。是个土生土长的益阳人。
吴姓在我们当地是个大姓,祖上不论是当官的还是经商的,或多或少都曾跟洞庭湖打过些交道。
如果有懂行的人,一听我这姓氏,大概多半就能猜到我世代排古佬的出身。
排古佬是干什么的,相信好多人没听过。
所谓排古佬,其实也就是在水上讨生活的一类人。

在益阳当地,上了些年纪的人应该多少都听说过吴家榜这个人!
此人早年就是个排古佬出身,后来加入曾国藩的湘军,擢都司,副将;以总兵,提督记名,历任过长江水师提督。
可以说是战功显赫,在清朝历史上也算是一员比较著名的将领,但因其毕竟是以靠镇压太平军而发达的,出于政治原因,所以在益阳官方的文献中极少被提及。
  
全文:
http://bbs.tianya.cn/post-16-86399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