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楼吴氏家谱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楼编委…  文章来源:吴云涛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15 11:06:21  文章录入:吴云涛  责任编辑:吴云涛
 

家谱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记一国之事迹,谱所叙世代之源流。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它作为珍贵的历史、人文资料,对于传承家族美德,发扬优良传统,缅怀先祖之恩泽,垂范后世之教育,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树有根系,水有源头。溯我吴姓,源自黄帝世系,始于太伯,嗣于仲雍一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祖传高贵,血统纯正。其远古初祖黄帝第二十五世孙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太王子三,长太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之子姬昌,智力超人,周太王对其宠爱,寄希望于他。太伯、仲雍会其意,为了成全父亲想传位于季历一支的意愿,三让天下,采药荆蛮,定居梅里(今江苏无锡市梅村镇),自创基业,建立了国家组织,号曰“勾吴”(亦称句吴)。太伯被推为君主,在位四十九年。太伯无子,卒后仲雍嗣后。后人以国为姓,太伯被奉为吴姓开氏始祖,仲雍以其血统传世于后。至十九世季扎公,因让国而受封延陵,世称“至德第三人”。一再传,六十三世少微仕唐为左台监察御史,居休宁石舌山。历经数百年,后传至我吴老家开基始祖克友,已历八十七世(鲁西南原谱82世)。克友、克恭、克敬兄弟三人原藉山东省莱州府胶州赵贤乡牛沟社,明朝洪武元年迁于东昌府濮州东南六十里箕山颖水之左定居(今山东省鄄城县箕山镇吴老家村)。克友之后九十三世(鲁西南原谱88世)纯,在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又于吴老家西北五里洪恩寺旁相宅而居,取村名为“吴楼”(今吴楼、吴店、牌坊楼),始建业基,繁衍后世。祖纯“忠厚培基,勤俭传家,诗书继世。”三世始,登贡举者,升国学者,而食廪入庠者济济。迄今四百多年来,其后世子孙遍及鄄城、郓城、牡丹区、巨野、单县等县、市,远至外省、市及海外。现本支系繁荣昌盛,瓜瓞绵绵,家声震震,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成为鲁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

吾族本支系家谱始创于大清雍正已酉年(公元1730年),继续于道光二十三(癸卯)年,再修于同治辛未年,四修于光绪甲午年,五修于宣统二年岁次庚戍(公元1910年)。此后,民国三十年至三十四年和公元一九八八年的续谱均可查到相关资料。因旧时民不聊生,吾族谱也历尽沧桑,灾难重重。据相关史料记载,祖纯第十一世孙增贡生峩公在兵荒马乱之时“负谱以逃难,復受黄水载谱以避灾,谱之不失。”峩舍家保谱事迹得以传诵。继有前族人崇仁公为理清脉络,顶烈日,冒严寒,徒步千里,奔波四方,查找资料,耐心考证。因此族谱不但保存完好,而且脉络清晰。为散落外地者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依据,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生活及各方条件迅速改善。吾族各分支、村镇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宗族内空前活跃。一九九五年春族民踊跃捐款集资,又一次大规模的续修其谱,且一改旧时手写本为印刷版本。续修至原鲁西南谱一百世,俗称“百世连环谱”。本次修谱是新世纪之首次,时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今世众族,同心同德,共续宗族之谱系,旨在宣扬家风,传承美德,上告祖宗,下慰族人。故此编委成员深感荣幸,不负重,日夜操劳。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加强联系,增进宗情,凝心聚力,共谋团结与发展”这一主题。族谱自《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第一百零六世接续至一百一十二世(鲁西南谱101-107世)。涉及周边五县、市、区的本支系六十多个村庄以及外省、市居住者。族谱共分五卷(其中文字谱四卷,线谱一卷),全部是现代化电脑制作,图文并茂精装成册。本次修编的族谱在纠正原鲁西南吴氏家谱与《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相差五世辈误传的基础上,将原“百世连还谱”合并统一编排,形成一个从开氏始祖吴太伯到现在一百一十二世统一而又完美的谱牒。且书籍版、电子版及各门谱一并问世。同时登录鄄城吴氏网站。族人将会在自已的家中看到丰富多彩的电脑版族谱。实属本家族之幸事!

至德传千古,万世永流芳。宝树全图茂,大本立岐阳。吴氏家族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惟愿后世子孙勇于开拓,再创辉煌!惟愿吾族谱走向科学化、正规化、实用化、服务化的轨道!

是为序。

 

中华吴氏统谱一百零九世

吴楼祖纯第十七世孙

延卿拜撰

 

公元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一日

农历壬辰正月二十于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