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楼谱 吴姓简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楼编委…  文章来源:吴云涛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3/15 10:22:40  文章录入:gohwu  责任编辑:吴云涛
 

吴姓简介

 吴氏源于姬姓吴国,始祖是太伯和仲雍,这是广大吴姓宗亲共同认定的吴姓源流!也是史载最完善的吴姓源流,据《史记·周本纪》及《吴太伯世家》记载,远古初祖燧人氏配华胥氏生伏羲,伏羲配女娲生少典氏,少典氏生黄帝,到了季简、周文王的祖父周太王即黄帝25世孙古公父(周),居住在陕西岐山脚下周原地带,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太伯、仲雍、季历。季历排行老三,生下个儿子叫姬昌。昌不但勤劳能干,而且品德高尚,因此深得祖父的欢心。父曾对人说:“如果我们周族当有王者出现的话,恐怕要应在昌身上”。因此父有意让昌日后成为周族首领。但按照当时已经形式的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父死后应该由太伯继立,太伯死后应该由太伯的长子继位,是轮不到昌的。即使太伯早夭,也该仲雍继位,还是轮不到昌。父一方面考虑到传统不能随便违反,同时又考虑到太伯、仲雍也很优秀,不该对他们太残酷;但另一方面想到为了周族的发展,让季历继位,从而传子昌更为有利,为此,他陷于不能自拔的矛盾之中,且非常苦恼,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太伯和仲雍兄弟两个非常明白父亲的心意,体谅父亲的苦衷。为了满足老人家的心愿,更为了周族的发展,这两位孝顺贤明的儿子在父亲生病的时候,借口到远方采药,毅然永远地告别生他养他的故乡和亲人们,出走异乡了。他们从陕西出发,披荆斩棘,跋山涉水,去了遥远的东南沿海吴越地区。当地人民有纹身和断发的风俗(在身上、脸上刺纹,剪短头发)。哥儿俩入乡随俗,也纹身断发,以表自已坚辞君位,永不返乡的决心。季历这才得以继立为周君,后传子昌,即著名的周文王。文王在位五十年,果然不负众望,为国事尽力,到他死的时候,虽然还没能灭掉商,但已为之奠定了坚实的人力、物力基础,据说当时天下已三分之二的版图归了周国。武王继立后,第四年便一举灭商,开始了周朝八百余年的统治。显而易见,这与太伯、仲雍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正因为如此,周人才在诗歌《皇矣》中高声唱到:“上帝建立周王国,太伯、王季始开基”。孔子也曾赞叹道:“太伯,真可谓德高无上啊!他三番五次推让天下,人民怎能不赞美他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太伯列为《世家》第一,实在是深寓敬意的。为大我而牺牲小我,这种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再说太伯和仲雍,他们所去的吴越地区,就是今天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无锡、苏州一带,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生产技术非常落后。他们来到这里后,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他们被太伯、仲雍兄弟的高风亮节、仁义之德所感化,很受当地土著人的欢迎,纷纷前来投奔,很快有一千余家归属。不久当地人又拥立太伯为君长。由于当地吴地,太伯在这里建立的姬姓吴国,便称为“句吴”(也称勾吴)。太伯无子,死后由其弟仲雍继承君位,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吴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强盛起来,在春秋后期破楚降越,败齐挫晋,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吴国建都于太湖边上的无锡一带,称梅里,后定都于吴(今江苏苏州),至寿梦在位时称王,其后又经百年奋斗,吴国竟然夺摘中原霸主桂冠,独领一时风骚。吴王寿梦有四子,其中最小的季扎精通中原文化,最为贤良。寿梦打算让季扎继位为王,季扎考虑到随便破坏嫡长子继承制会导致内乱而坚辞不受。这样君位数传至阖闾。公元前496年阖闾趁越王勾践新立而发兵攻越。不料吴兵大败,吴王阖闾受伤而死。太子夫差继位,经过两年的准备便顺利攻占了越国。越王勾践终于向夫差请服。但吴王夫差好高骛远,又亲佞远贤、见识浅薄。而越王勾践却卧薪尝胆,暗中积极积蓄实力准备报仇。终于在公元前473年11月,越军攻陷吴都。夫差派人请服,勾践却断然拒绝。于是夫差自刎而死。他断送了绵衍了七百多年的姬姓吴国。吴国时期共奉25位君主。吴国灭亡后,子孙四处逃散,他们不忘宗祖创下的功绩和亡国之耻,便以国名为姓氏,就是吴氏。这样逃到各地的吴氏在不同的地域播下了早期的“星星之火”。

    秦汉以后,吴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分布。并相继成为延陵,濮阳、渤海、陈留,吴兴,汝南,长沙,武昌等地的著名望族。如汉代吴姓家族中的吴芮—吴汉家族,就是典型一例。吴芮是季扎后裔、吴征生八世孙。秦朝时,吴芮因为才能出众,担住了番阳(今江西鄱阳县东)县令。他为政深得民心,被百姓尊为“番君”。后因响应秦末农民大起义转战东西,立下汗马功劳,被项羽封为衡山王。汉朝统一天下后,分封异姓王,吴芮被改封为长沙王。吴芮家族中,有五人封王,九人封候,在汉初曾荣极一时,司马迁对其曾大加称赞。吴芮的后世孙吴汉因功业卓著而光宗耀祖,公元25年刘秀称帝时,吴汉被拜为大司马,受封舞阳侯,旋又封为广平侯……。除此家族外,汉代著名的吴姓家族还有河南上蔡县的廷尉吴公家族,河南开封市的陈留吴恢家族,河南洛阳市的吴雄家族以及广东阳山县的岭南吴霸家族等。

    唐朝时期,吴姓一直呈现生机勃勃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休宁吴氏吴少微一支。吴少微自幼聪颖好学,以经术登武则天长安三年(703年)进士,初授晋阳尉,后来官至左台监察御史。他以文学著称于世。史称他才华横溢,与武功人富嘉漠、太原主薄谷倚并富文辞,号称“北京三杰”。吴少微重视本宗族历史的研究,负责主持修编了《吴氏正宗谱》,谱序今皆传世。另外唐代“画圣”吴道子也是代表人物之一。唐朝中叶,吴姓的足迹已踏上了越南,在越南建立了“吴朝”。从此吴姓群体在南方的发展更为迅速。

    宋朝时期,吴姓大约有17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宋朝的第八大姓。吴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吴姓总人口的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安徽、山西、浙江、山东、福建,这六省吴姓大约占吴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5%。呈现出以江西为中心的吴姓人口聚集区。

     明清时期,吴姓家族更趋兴旺。经过反复迁徒,全国各地都有吴姓家族分布,而且同一地区同姓异支的现象十分普遍。明朝时期,吴姓大约有23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吴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吴姓人口总增长率为35%,净增了60万。浙江为吴姓第一大省,约占吴姓总人口的19.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四省,大约居住了61%的吴姓人口。  

    近现代时期,吴姓的繁盛已成为空前之势。吴氏家族遍及华夏,吴氏子孙英才辈出。抗日战争,浴血疆场;解放战争,前仆后继;经济建设,更显奇能。各条战线人才济济。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呈现出光辉的一页。当代吴姓的人口约2600多万,为全国第十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的34%,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河南八省,又集中了41%。广东居住了吴姓总人口的8.5%,为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华南、华东、川鄂贵湘三大吴姓分布区。

从古到今,吴姓在历史各个时期都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尤其是在当代,党政界、军界、科技交艺界等,其代表人物数不胜数,大家都众所周知。另外吴姓在少数民族以及在港澳、台湾、东南亚、欧美等世界各地的发展情况,也不再一一赘述。

纵观吴姓三千多年的发展史,它由僻处中国江南一隅而发展到今天遍布全国乃至全球,表现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的开拓精神,这与历代不计其数的吴姓杰出子孙的努力息息相关。我们简述这综历史,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当今的每一位吴姓子孙及他姓炎黄子孙能够懂得祖先创业的艰辛、守业的艰难,从中汲取力量,努力奋斗,成为优秀人才,为祖国和人类的繁荣进步尽一份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祖先,无愧于自已血管里流动的圣贤的血液。

 

一百零七世孙 维海一百零九世孙 延卿 整理

公元二零一四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