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媒体甘肃寻访"罗马军团"后裔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武永明  文章来源:兰州晨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3/6 20:25:34  文章录入:武永明  责任编辑:gohwu
 
[align=center][img]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703/ldy051054201.jpg[/img] 意大利媒体摄制组采访当地村民[/align] [align=center][img]http://www.huaxia.com/uniwaysimages/200703/ldy051054202.jpg[/img] 有罗马特征的当地村民[/align]   兰州晨报3月5日报道 有关在甘肃永昌县者来寨村居住有2000年前“罗马军团”后裔的说法是近年国内外史学界争论的一大焦点,但因没有足够的证据,这一历史问题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3月2日,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派出摄制组,沿着骊靬人历史的痕迹走进大漠深处,在茫茫戈壁中寻觅罗马“东征军”流落者后裔的“蛛丝马迹”。意大利媒体的到来,使沉寂在祁连山下的“白亭”与“骊靬遗址”再次热闹了起来。   “骊靬遗址”折射异域风情   3月初的永昌仍是一片天寒地冻,空中飘洒着雪花。2日下午1时,本报记者陪同意大利媒体摄制组一行刚进永昌县城,耸立在312国道与该县城南城门交汇处的一座花岗岩巨幅雕塑引起了意大利媒体摄制组的注意,车子还未停稳,一人就下车扛起摄像机拍了起来。高高的基座上耸立着三座(两男一女)古代人物的全身雕像,目光深情而久远地眺望着远处的祁连山。同行的专家介绍说,这是确认骊靬古城遗址在永昌县境内后,县政府于1994年专门修建的,取名为“骊靬怀古”。中间的那位从着装、发式看得出是位汉代的长者;而另外一男一女敦实的身材、深凹的眼窝和卷曲的头发,一眼就看出是来自西域的百姓,女的牵着羊,男的手持稻谷,给人一种安定、丰裕之感。   胡日查和赵勇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派出的摄制组成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胡日查说,他本是内蒙古人,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北京记者处的一名中方制片人,也是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的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此次亲临永昌是受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北京记者处首席记者Paolo Longo的委托,与摄像赵勇一起合作完成这次采访任务。胡日查说,早在几年前,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就计划来永昌拍摄,但由于时机不成熟,计划多次被搁浅。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此次专门派出摄制组亲临永昌实地拍摄、采访,这在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来说还是第一次。   简单的午餐后,车子驶出县城,驶进了县城南10公里的者来寨村,该村有70多户人家,270多口人,靠着从祁连山流出的一条小河生息。在寨子西边那些高低不平的泥巴院落背后有一段残垣断壁的古老城墙,无论从什么角度也看不出它曾经的形状和作用,但这就是诸多中外史学家认定的两千年前的骊靬古城遗址。史书中记载,骊靬古城是专门为“骊靬人”而设。   这是一段长10米、高1米,呈S形的土墙,周围被铁链围了起来,土墙用黏土夯垒,至今依然坚实,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四字“骊靬遗址”。在离城墙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竖立着一座仿古罗马建筑风格的白色四角亭,亭子的横匾上写着三个魏书大字“骊靬亭”。胡日查沿着台阶一步步走上亭子,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真没想到,戈壁滩上还有这么一座异域风情的建筑。”摄像师赵勇在远处支起三角架,慢慢推着镜头。43岁的村民张建兴在镜头前充当了一个临时解说员。他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古城墙有三层楼那么高,城墙上面也很宽。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村里的大人们在城墙上取土垫猪圈,可城墙上的黏土特别坚硬,铲不下来,于是就有人拿来炸药炸,但谁都没想到,这一炸竟炸出很多麻钱(铜钱),但遗憾的是,现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