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侯别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甄源  文章来源:吴甄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20 7:55:55  文章录入:吴甄源  责任编辑:吴甄源
 

二侯别传

第一回:牧童创出花棍舞  六百年后上银屏

 

    元末至正年间(1335年-1340年),社会动乱,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淮河流域大片土地荒芜。祖居泗州(今泗洪)迁居濠州(今安徽临淮关)的朱元璋因家贫雇给财主刘大秀家放牛,在牧场上与吴良、吴祯兄弟结成好友,每日一起玩花棍(牧棍)编歌谣配打便形成节奏明快,姿势优美的花棍舞,引得众多牧童效仿学习。朱元璋投军后,此舞的要诀由吴良兄弟在家族中传承。

    明洪武35年(1402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明朝第二代皇帝建文帝,夺取皇位,恢复“洪武”年号。原辅佐建文帝的吴良之孙吴升恐受牵连,逃到泗洪潼河一带乡下教书。他的学生都是半牧半读的农家子弟,都会打花棍,吴升便把花棍舞改编成舞和操合一的形式,并定名“洪武花棍操”以丰富课余生活。从此洪武花棍舞在淮河沿岸的民间广泛传承和发展。

    1948年泗洪建县第一任县文化馆馆长张子言组织民间艺人对花棍舞进行整理、排练,并参与市县汇演,从此,洪武花棍舞由民间开始走向正式舞台。

    1969年,泗洪县峰山乡组队参加华东地区民舞大赛获一等奖。近年来,县文化馆派民间艺人吴昌銮到各乡镇、学校传授;2004年组队参加江苏省民舞比赛获新编奖,2005年在梅花掰手节上学生表演的洪武花棍舞被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

    “洪武花棍舞”,源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