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雄秘书 农业博士 吴惠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12 22:51:39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吴惠章,广东省台湾农林渔牧协会顾问、万大福农业开发公司技术顾问、农业博士,梅州市农业发展顾问。

 

 

 

  农业不是不赚钱的夕阳产业,但是需要不断地创新。跟工业一样,一个农业品种的市场前景差了,就要用新的产品替换。比如说,葡萄柚是对心血管很有益的柚子,在广州的超市卖到10元一斤。但2005年,我带着葡萄柚想在梅州试种时,却几乎没有人愿意提供柚树让我尝试嫁接换种。最后,我以每棵树每年补200元的代价,才在梅县石扇镇一果园得到20亩柚树。通过嫁接换上葡萄柚后,现在一棵树每年的收益估计在3000元左右。梅州的昼夜温差大,气候非常适宜种植葡萄柚,种出的葡萄柚甜度达到8-10度,比台湾出产的还高。通过嫁接葡萄柚可以改造那些品种不好的柚树,不过目前接受我的农民仍然不多,梅州农民还比较保守的观念妨碍了农业的技术创新。今后,我将继续做示范,直至让农民接受。

  在台湾,农场种的水果不甜,采一片叶子寄给当地的农技人员,通过检测后,农技人员就可以告诉农场施什么肥,或者用什么药。台湾的农业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台湾有大量的高级农业科技人才,可以说到处都有农业博士,他们为农业生产进行大量创新和提供技术服务。梅州农业要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高级农业科技人才,但是人才的培训需要很长的周期,因此从台湾聘请农业发展顾问,引进高级人才帮助梅州农业发展是一种很好的做法。我建议梅州要更加重视人才,体现才人的的劳动价值,创造留住人才的条件,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让他们更好地为梅州农业发展服务。留得住人才,梅州的农业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火龙果、莲雾、番石榴、青枣、芒果、杨桃……这些贴着“台湾水果”标签的果品对惠州市民来说已不陌生。但是,10年甚至20年前,它们在惠州却是稀罕、高档的水果,超市里都难觅踪影。这些水果的普及,与台商在广东投资 “三高”(高产量、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农业不无关系。而惠州,正是台商投资热土之一。11月22日,第三届惠州现代农业成果博览暨农业招商会开幕,一直在广东培育台湾水果的台湾农业博士吴惠章接受 《东江时报》记者专访,用着特有的台式幽默,讲述了台湾水果在惠州的“生长”经历。

  在惠州取土样回台湾化验

  “和惠州结亲,有20年啦!”吴惠章一句话带出了与惠州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海基会与海峡会的相聚成立,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3年,海基会与海峡会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而在这之前,台商们早已跃跃欲试,将投资热情倾注到广东。“1992年,台湾农业专家就来到惠州考察,看惠州气候是否合适,我们还请求政府提供惠州常年的雨量表、气候变化表等。”吴惠章说,当时专家们还采集惠州的土壤带回台湾化验,了解土壤情况,最后确定惠州条件“很不错”,“惠州所在纬度与台湾接近,整体条件与宜兰相似,我们认为这里很适合种植台湾水果。”

  第一块“试验田”种了5年

  当然,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20年前的政策没有现在宽松,我们对大陆了解也不是很多,当时很艰难。”吴惠章怎么也忘不了最初几次从台湾到惠州的情景,当时热情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因为管制,许多果枝根本不能进入大陆,他们暗暗叫苦,甚至准备把嫁接用的果枝藏在装衣服的皮箱中混过关。

  两年后,吴惠章在惠州的“果园梦”迈出第一步。第一块果园在惠城区汝湖镇,面积18亩,种植青枣。“当时,不要说在惠州,就是在广东也很少青枣。广东本地产的青枣,个头小,肉不厚,带着酸涩。”吴惠章介绍,台湾经过技术改良专业嫁接种植的青枣,个头大,肉厚皮薄,清脆可口。当时,聘请的当地农民对这种水果种植并没有概念,从土壤培育、栽培种植、果树嫁接等,吴惠章都必须亲力亲为。

  “前2年投入很大,尤其是嫁接,必须要台湾过来的人才能完成。”吴惠章说,从开辟果园到真正意义上的丰收,整整用了5年。其中的失败与挫折,他已经记不清楚有几次了,“这是很正常的,毕竟两岸有太多的不同,需要一步步探索”。如今回想起来,吴惠章早已淡定。

  两种水果绝不敢在惠州种

  “第6年开始卖水果,那时很多惠州人还不认识青枣。”为了考察市场,吴惠章等人特地到惠州和周边城市了解,发现市民对热带水果知识有限,购买能力有限。“我们发现,市民拿着100元,几乎用在柴米油盐上,用在买水果上的可能不到10元。”所以,他们的产品主要销往广州等大城市,因为那里才有购买力。

  随着两岸交流进一步深入,惠州台商越来越多,而吴惠章和同行们的种植园面积也在不断扩大,水果品种不断增加,不仅在惠州,还在梅州、汕头等地。“在惠州我们种植成功的有青枣、番石榴、芒果、甜柿、火龙果、葡萄柚等。”如今产值有多大?他笑笑说超过千万,产品主要还是销往大城市。

  “这是我们在惠州种植的芒果,通过嫁接,一棵大树种上可以种7棵芒果,品种各不同,结果时间也不一样,一年四季都可以收果。”吴惠章从果篮里拿出一个大芒果,足足有半斤重,刚从芒果园摘过来,绝对和“反季节水果”扯不上关系。

  “没有什么种植不了的,就是天山雪莲,也可以通过技术研究大规模种植。但是,我们在惠州却有两种水果绝对不种。”指着不远处的博罗展区,吴惠章笑着说:“惠州的荔枝龙眼实在太有名了,我们绝对比不上,所以这两种水果我们绝对不会种植。”

  在惠州种台湾水果最大难题是人力

  东江时报记者:台湾农民种植观念与中国内地有什么不同?

  吴惠章:除了土地政策不一样外,台湾的农民很善待土地。在台湾,不管种过什么,农民都很珍惜自己手上的土地,细心培育,保持土质。您用一根筷子插进台湾的农地,上面的土地都是肥土,农民绝对不允许水土流失。

  东江时报记者:台湾农业有很多经验值得大陆借鉴吧?

  吴惠章:台湾农业产业化程度很高,农业技术发达,农民也必须掌握很细致的种植技术。例如台湾果农普遍种植高级水果,这对土壤的要求很高,不用农药不用化肥,通过不断改良嫁接技术,让水果获得最大的附加值。如今,台湾最好的水果远销欧美。同时,台湾的农会力量很强大,农民只要在种植上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农会,农会会解决。销售也如此,农民不用担心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

  东江时报记者:在惠州种台湾水果,最大难题是什么?

  吴惠章:人力。以前聘用一个工人,一天5元,大家都争着来;现在出100元,好像还聘不到人。如今,愿意到大陆种农的台湾年轻人太少了,几乎都做电子行业,您出再多的钱他们都不愿意,现在种水果的都是老头了。

  东江时报记者:没想过在这里培养一些技术人员?

  吴惠章:惠州发展高科技农业条件是有的,但感觉有条件没观念。不管再如何发展高科技农业,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先热爱土地,懂得土地,善待土地,才能在土地上创造价值。半路培养,解决不了问题,不如从最基本的培养起

 

吴惠章(左三)与无锡宗亲吴胤月 世吴宗亲吴燕平 等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