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耶稣基督在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的伯利恒出生一年之后,中国新朝建立前夕,王莽执政时期,王莽腰斩大儒吴章(东汉广平侯吴汉之父),后来,吴章的五世孙吴如胜编修族谱,吴如胜之次子吴允承从河南信阳(此地在陈留南方,距离陈留约500里)回归吴国故地祭祀吴泰伯,到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兴起,门第之风大行,而致中华民族家祭兴起,各姓氏郡望族祠堂号渐显于世。到了唐朝时期,吴氏的著名郡望有陈留吴氏,濮阳吴氏,渤海吴氏。
陈留在河南开封,在河南东南部,最早来到陈留地区河南东南部一带的吴国王族,是吴王僚的两个同母的弟弟掩余和烛庸。吴王僚被公子光派刺客专诸以鱼腹剑刺杀之时,这二人在外与楚国争战,吴王僚被刺之后,这二人分别逃到徐国与钟吾国,之后新的吴国国王阖闾要求徐国与钟吾国交出这二人,徐国与钟吾国不从,并放走了这二人,之后吴王阖闾灭掉了徐国与钟吾国。这二人逃到楚国,被封在楚国的“养邑”(河南沈丘,此地在陈留东南方,距离陈留约三百里),这二人曾被中国养氏奉为先祖。
十多年之后,第二个来到陈留地区河南东南部一带的吴国王族,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夫概曾在太湖之畔筑造长兴城(今属浙江湖州),在吴楚柏举之战中,两次立下大功的夫概,在秦国出兵攻击在外野战的吴国军队,越国出兵攻击吴国后方都城的时候,回到吴国都城驱逐了越国军队,然后自立为吴王,后被吴王阖闾驱逐,吴王夫概率部逃到楚国,被封在楚国堂溪(河南西平,此地在陈留西南方,距离陈留约三百里)。
掩余,烛庸,夫概的后裔,应该也是陈留吴氏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留地区吴氏的最先出现的名人是吴广,史记称吴广是阳夏人,即今天的河南太康,此地在陈留东南方,距离陈留约200里。吴广与陈胜等九百人被派往渔阳(今北京东北部)戌边,从家乡启程,向东走了三百里路到达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算是被逼无奈,拿命去搏,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公益活动。一般人做公益是捐款捐钱,陈胜吴广做公益是捐躯捐命。
本文开始提到的吴章吴汉父子二人,是河南南阳人,此地在陈留西南方,距离陈留500里。可见,在唐朝显赫的陈留吴氏的先祖,应该是掩余、烛庸、夫概、吴广、吴章、吴汉以及这些人的族人。
濮阳在河南东北部,属古卫国地盘,卫国是西周初年,武王伐纣之后,殷商王族后裔居住的地方,最先到达卫国的吴国王族,是吴王僚之子庆忌。庆忌力大无比,慷慨仗义,吴国的国内国外的猎手勇士都仰慕他归附他。吴王僚被刺之时,庆忌正在卫国,吴王僚被刺之后,庆忌留在了卫国。后来庆忌被刺身亡,其后裔也在卫国,即今天的河南濮阳一带。庆忌的后裔,应该是濮阳吴氏的重要组成部分。庆忌在卫国之时的七十多年后,吴起在卫国降生,这位与孙武子齐名的兵圣,虽然不能考证吴起是不是庆忌的后裔,但可以肯定,吴起的后裔或吴起的同族,应该是濮阳吴氏的组成部分。
关于濮阳的这个濮字,有意思的是,据记载,吴国季子的长孙叫濮婪,吴国灭亡之后,吴濮婪隐姓埋名,改姓濮氏,在江苏太湖之中的洞庭山中的濮公山(清朝开始此山与太湖湖岸连成一体)下结一草庐,名叫濮公庵,到了南宋时,吴濮婪一支后裔又恢复吴姓,濮公祠也改为延陵季子祠。
据称,濮阳之名来自濮水河,而濮水之河名,不知是不是因为季子之孙濮婪后裔迁徒到此处而形成。若是如此,季子后裔与庆忌后裔,吴起后裔,都是唐朝显赫的濮阳吴氏的组成部分
另外,濮字与鄱字发音相似,鄱字与渤字发音相同,渤海的海字与洋字相通,洋字与阳字发音相同。这些文字音义相近的地区“濮阳、鄱阳、渤海”,都是吴族的兴旺之地(与吴广吴汉吴三桂相关的渔阳,以及吴佩孚的故乡蓬莱,都在渤海之滨)。而鄱阳吴氏因吴芮的兴起,扩展到长江中游的洞庭湖的南北区域,其后裔成为长沙吴氏与武昌吴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应该是中国在元末明初江西填湖广的移民大潮之1550年前的一次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