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淮安在古吴国北部的重要地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1/18 22:27:38  文章录入:OK  责任编辑:OK
 


简论淮安在古吴国北部的重要地位
戈春源


    今淮安市在春秋时是吴国北方的一个重地,它是古泗水与淮河的交汇处,是吴通向北方的通道。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今淮安地区在春秋时属于吴,《汉书·地理志》上说:“吴地,斗分也,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1)所谓“吴分”是说吴的地野。《汉书·地理志》所指的吴是以春秋之吴为标的,并不是指汉朝的吴郡或吴王国。而汉时淮安正是在广陵郡之内。东汉此地称射阳。(2)((隋书·地理志》把属于江都郡的山阳(今淮安)与吴郡,毗陵郡的各县同列于一个风俗区之间,言此地人性躁动,“风气果决”“视死如归”。(3)《隋书》把山阳视作吴地。《通典·州郡部》:“楚,春秋时属吴,吴将代齐,自广陵掘江通淮即此也。”《舆地广记》亦言“楚州,春秋属吴,战国属楚”。<4)《方舆胜览》在“淮安军”条下云,淮安属“《禹贡》扬州之域”,“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并说“其俗劲悍轻剽,士任气节。”cs)《读史方舆纪要》亦定淮安府在春秋时属于吴国。(6)可见一些权威的史书与舆地著作,几乎一致肯定淮安在春秋时属于吴,淮安具有吴人风俗特点。

    从时间推测,早在西周后期,淮安己供入吴国。有人考证,西周时期淮安为邗国的一部分。邗的首邑在今扬州北乡。晚至春秋之前,邗已为吴所灭。春秋初,齐国有一蟀女曾说:“昔吴干(即邗)战,未乱,不得入军门。通其齿,遂入,为干国多。”(7)说明吴邗之战在西周,故吴灭邗亦应在此时,吴对邗这个伸向江北的要地十分重视,吴王寿梦长期在此活动,因而冠以“邗王”的名号,此名号一直为历代吴王所承袭,直至夫差。(8)春秋初,淮安己成为吴国出兵北方的重要基地,是时,徐(今安徽泗县北)奉齐为霸主。与齐相邻的吴国与楚越联盟,兴兵伐齐徐,吴兵曾深入至齐国的谷(今山东东阿县)。后齐桓公亲自率领兵车千乘并联合一些诸侯的军队才把吴军打退,使吴人败逃。(9)吴也曾在此时单独出兵伐徐,徐入危殆境地,徐求救于齐,齐桓公“东救徐国,分吴半”。(10)这两次战争,吴国虽未取胜,但显示了吴国的实力,而战争的出发地似均在今淮安。因当时吴国的西境在今安徽巢县、江苏六合、安徽天长至今江苏吁胎一线(11 ),吴国不可能向西再转向北进攻徐国。吴只能从今淮安一带北出。据此,同治《山阳县志》与光绪《清河县志》言此地春秋末才属吴的说法有误。

    寿梦(前585一前561年在位)即吴王位,吴国始大,周简王二年(前584年),吴国出兵邦国(今山东郊城),使郊屈服,并给鲁国带来严重威胁(12).同年,吴与晋、宋、鲁、齐各国会于粗(今江苏那县北),吴军伐徐,一直打到楚国的州来(今安徽凤台县)。周灵王九年(前563年),吴国向北出兵,攻灭楚的盟国福阳(今山东峰县南),把福阳给了宋国(今商丘)。周景王七年(前538年)吴国为报楚侵朱方之仇,派兵伐楚,占领棘(今河南省永城县南)、栋(今河南省新蔡县北)、麻(今安徽省场山县东北),把楚将沈尹射赶至夏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把水与淮水交汇处)。周景王八年(前538年)与十五年(前530年),与楚进行两次争徐之战,地点在乾溪与房钟(两地分别在今安徽毫县与蒙城)。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吴国会晋侯于良(今江苏省那县东南百里)。周敬王元年(前519年)吴国夺回了得而复失的州来,占领楚东北角的土地。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联合蔡、唐两军全力进攻楚国。吴军采取了孙武所设“乘隙奇袭”的策略,先在淮河乘舟至蔡(今河南省新蔡县)登陆,从楚国这
个防御薄弱的地方突破,深入到楚国腹地,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一举打败楚军主力,楚昭王弃都而逃(13)。吴军占领楚都,取得大捷。这次击败楚国的决定性一战,很有可能是在淮安集结出发,至少可断定是经过淮安地方而西上。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吴使会鲁国叔还于木压次年,吴会鲁哀公于都(在淮北),向鲁征“百牢”。同年,为了帮助被鲁欺侮的邻,吴军攻鲁国向北挺进,占领武城东阳(两地均在山东费县),五梧、蚕室(均在今山东平度县西),驻在庚宗(今山东泗水县东),迫鲁订了盟约。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吴国为了北上争霸,开凿了邗城至末口的运河。它由邗(今扬州市北)向东北通向射阳湖,再折向西北,由末口入淮(4).这就是著名的邗沟,正如晋杜预在《左传》哀公九年注中说“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今广陵韩江是。”从此,末口就成为吴国北方水运通道的端口。过了二年,由于齐国攻鲁,吴国抓住了这个时机,打着“救鲁抗齐”的旗号,联合鲁军打进齐地,先后攻克博(今山东省泰安东南)、赢邑(今山东省莱芜西北),一直攻到艾陵(今莱芜东),把齐军打得大败,俘齐国主将国书等将帅五人及革车八百乘,斩获齐军首级三年。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为了加强与北方的联系,在淮水末口之北“网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15)。通过这些水道与今山东、河南相通。夫差正是通过这条运河至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争霸。

   正在黄池争霸期间,越国在后方偷袭吴都,为了防止吴军回师南下,越国派范戴、舌庸率舟师循海溯淮,驻在末口一带,截断吴师的归路。(16)为勾践主力进攻吴都作了掩护。因而勾践顺利地攻入吴都,俘吴太子友,焚烧了姑苏台,获取了吴国的大船,为最后灭吴打下了基础。

    从以上史事的概述,完全可以断定,今淮安地区在春秋时期是吴国北方的军事要地。它扼于淮水、泗水与邗沟的咽喉部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吴国北方的门户,也是吴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同时,也证明了今苏中地区是吴国北方最稳固的地区,它自成了吴国的一部分后,除周灵王十三年(前559年)楚国从棠(今江苏六合)攻吴的皋舟之战与周景王七年楚攻朱方(今江苏丹捷)之战可能波及该地区的西南部之外,该地一直处于和平环境中。

    淮河是春秋吴国北方的一条防线,正如万历《淮安府志》所说“是时淮北为齐,南为吴矣”。当时吴与北边齐鲁宋之间的战争、谈判,几乎都在淮河之北,从未见今江苏淮河之南,长江之北,六合肝胎一线以东有什么战争,也很少作谈判地点,可见今淮安地区是吴国稳固的前方基地,十分重要。

    最后,还要顺便提一句,由于今淮安地区长期处在吴的统治之下,前后计有三百多年,深受吴文化的浸润。淮安应划归古吴文化的区域之内,江淮文化与吴文化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


注:
(1)《汉书》卷28卜(2)《后汉书》卷31
(3)《隋书·地理志》卷((4)《舆地广纪》卷20
 (5)《方舆胜览》卷46 (6)《读史方舆纪要》卷22
 (7)《管子》卷16《小问》
 (8)关于干国的地理位置,有说在今苏州西郊,即《越绝书》上所讲的“越干王之城”。其
实当时干族之国不一,不能轻易否定今扬州干(邗)国的存在。又淮安地属邗之说,见《江
苏史纲》第34页
 (9)见《管子》卷18《大匡》(10)见《管子》卷20《小匡》
 (11)见拙著《吴国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及《吴国疆域补考》一文(《吴文化论坛》
2000年卷)
(12)《左传·成公七年》以下史事多采自《左传》
(13)《左传·定公四年》(14)《左传.哀公九年》
(15)《国语》卷19 (16)见《国语.吴语》
(17)万历《淮安府志》卷一